APP下载

广东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①

2016-12-20陈地香高缓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羽毛球广东省运动

陈地香 高缓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广东广州 510500)

广东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①

陈地香 高缓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广东广州 510500)

在高等学校羽毛球活动中,大学生作为主体,对羽毛球有着较深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大学生具有头脑敏捷及陈旧思想不强的特点,同时他们有特性、有主见并极富想象力,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目的、态度将影响着高校羽毛球的发展程度,进一步影响着该区域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该文以广东省大学生羽毛球的开展近况为调研对象,利用问卷调研进行系统解析,找出推进广东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健康发展的方法,同时为广东省偏远区域开展羽毛球运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进而提高广东省群众体育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广东省 高校羽毛球 近况 对策

1 研究目的

高校作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处于国民素质的上层,不仅仅是一个有知识的群体,也是推进国家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我国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校园内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直接关系,该文从学校羽毛球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羽毛球训练与竞赛以及大学生参与羽毛球活动的频数和羽毛球消费能力等方面来分析,剖析校园羽毛球运动开展存在的局限,并找出对应的策略,为羽毛球运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提出科学的根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文章以广东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到图书馆和资料室找相关的文献,运用互联网做文献搜索和资料整理,从撰文的需要出发,阅读羽毛球方面的论文和图书等,为该文研究找到理论根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的需要拟定调查问卷,对广东省境内的高校如韶关学院、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梅州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25所院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随机抽查,作为此次研究的调研对象,学生问卷200份,收齐问卷200份;教师问卷150份,收齐问卷145份。

2.2.3 统计法

笔者采取统计方法,细心整理广东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调查问卷,并对数据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整理,为该研究提供根据。

2.2.4 访谈法

在调研进程中笔者随机拜候了广东省有关的羽毛球体育部门及有关校羽毛球运动的责任人和教师,探询和把握第一手资料。

2.2.5 逻辑分析法

笔者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解析,找到能够促进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开展的方法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广东省高校羽毛球发展现状分析

3.1.1 广东省高校羽毛球师资力量分析

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学校可否完全落实和巩固全面教育发展方针,塑造优秀的体育人才,在一定范围内依赖于体育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实现体育教育工作目标的前提和保证是拥有一支合格的体育教师队伍。

由图1可知,被调查的25所大学羽毛球老师的145人中,大专学历的老师约占5.517%,本科学历水平的老师占60%,硕士学历的老师约占24.828%,具有博士生学历的教师约占9.655%。从广东省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远期推广来看,学校要加强大教育学历、高技术水平人才的引进,促进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从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长期计划来看,日前大学对应聘教师的学术要求逐渐提高。此外从学术层面讲,目前广东省各学校羽毛球老师的学术水平处于本科阶段,受教育水平需要提升。

由图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高校羽毛球教师中,无技术等级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占总人数的35.86%,仅次于具有国家二级技术等级的教师。而具有更高技术等级的教师则所占比重不大,国家一级占13.79%,运动健将占2.07%。从羽毛球教学的技术层面出发,广东省大学的羽毛球老师技术层次有待提高。

图1 师资情况

图2 技术等级

3.1.2 广东省高校羽毛球场地现状分析

体育设施的状况是决定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羽毛球学习中场地设施的完善是学校羽毛球教学和羽毛球课后练习、羽毛球比赛等体育工作开展的基础,羽毛球场地的好坏和多少都关系着羽毛球活动的开展深度和广度,因此,完备的羽毛球场地设施是推进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屏障。虽然广东省高校有羽毛球场地的学校众多,然而各学校羽毛球场地片数分布不均的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同学进行羽毛球活动。另外,为了保证场馆的维修费用的持续性,很多学校的场馆采取以馆养馆的措施。即除平常的上课练习时间外,场地均实行有偿使用。很多学生表示,场地在课外时间时应对学生免费开放,以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

3.1.3 广东省高校羽毛球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由于每个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情况及学生情况的不同,各高校也根据自身教学的目的、学校的教师资源及羽毛球场地片数等,按实际需要开设风格迥样的课时,从学生接触羽毛球运动的爱好程度和学校对羽毛球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估量,再制定羽毛球教学的教学课时,以达到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需求。 由图3可知,在调查的25所高校中,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羽毛球专修班、普修班和选修班,其中有15所院校成立的校队进行长期性训练,有10所院校开设了业余羽毛球班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图3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是在教与学的相互影响过程中,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兴趣等。 由图4、图5可以看出,广东省各高校羽毛球理论课主要以羽毛球技战术分析和裁判与规则为主,强调理论课教学内容服务于日常训练及参与比赛。而与之相关的羽毛球概述和运动中的损伤预防等安全措施的教学则相对减少。这不免会影响学生对羽毛球的认知,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不必要的损伤,降低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实践课方面,单打和双打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混合双打教学,教学内容相对丰富。

图4 理论课教学内容

图5 实践课主要教学内容

3.1.4 广东省高校组织参与羽毛球比赛的情况

随着广东省羽毛球运动管理模式的日益成熟,广东省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羽毛球竞赛系统,通过参与比赛来检验学生的技术水平,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竞赛心理和不服输的体育精神。

由图6、图7可以看出,各高校积极组织参加本校羽毛球比赛的情况较为理想,基本上都会参加,而校际间的比赛,有些学校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参加。反观省市级的大型比赛,经常参与的学校则相对较少,仅占总数的20%,而不太参加的学校的比例数高达40%。

图6 参加省市级比赛

3.2 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的情况

3.2.1 广东省高校学生每周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次数

图8是学生每周进行羽毛球活动情况,调研中发现,50%的学生一周只有一次时间进行羽毛球运动,30%的人有2~3次机会参加,4次以上的人数则大为减少,主要是学习任务繁重、羽毛球场地紧缺等因素造成的。

3.2.2 广东省高校学生每学期在羽毛球方面的消费情况

由图9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每学期的羽毛球消费在1000元以内,总体支出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消费群体,没有收入来源,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不强。就算要买,也是买相对廉价的球和相关用品。

图7 参加校际间比赛

图8 学生每周参与运动的次数

图9 学生每学期球类消费

4 结论

(1) 广东省高校羽毛球的教育现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学校的教师人数无法满足实际所需教师数。另外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看,教师的教育水平及羽毛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是高教育及高技术水平人才匮乏。

(2)虽然拥有羽毛球场地的院校多,但是场地数量少,只能基本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难以保证课后训练的密度及学生课后练习的空间。由于场馆采取以馆养馆的经营模式,免费开放的时间较短,场地费成为制约学生参与课外羽毛球活动的主要因素。

(3)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因场地,师资,学校领导决策等因素,导致课程的安排不合理,课时短,课程安排相对单一,因此影响了学生对羽毛球的认知,降低他们加入羽毛球活动的兴趣。

(4)尽管广东省羽毛球协会经常性的组织大型的省市级羽毛球赛及校际间的联赛,但是各院校的参与度不高,这将不利于羽毛球运动进一步在高校的发展。

(5)另外,由于缺乏有组织的羽毛球协会和俱乐部,高校学生每周自行参加羽毛球运动的次数不多。

5 建议

(1)加强广东省高校羽毛球教师的专项能力。在广东省高校羽毛球发展的历程中,老师的教学能力是一块短板。为了提高广东省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质量,进行羽毛球师资队伍强化建设是关键。从高校羽毛球毛球发展的长远来看,招收研究生学历以上的羽毛球专业老师,提高羽毛球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引进从省队或国家队退下的羽毛球运动员,提升羽毛球师资队伍的技战术水平。另外通过举办短期的培训班,选出相对有基础的羽毛球老师参与进修和训练。多组织羽毛球老师进行羽毛球知识培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技、战术理念。

(2)加大广东省高校羽毛球场地建设的力度,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可利用赞助的形式募得资金来改善场地状况,保证维持场馆运营资金的稳定。对现有的羽毛球场地进行科学的筹划,提升场馆设施及设施的利用率。以馆养馆的形式虽然有利于场馆的长期维护,但是,考虑到学生的消费能力,应采用内外有别的办法,对学生可采取优惠的价格或本校生免费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外时间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这项运动。

(3)在广东省大学里普及羽毛球课,增添羽毛球课的课时数,让学生加入羽毛球活动并培养其长期参与活动的兴趣,强化羽毛球课程内容改革,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各项羽毛球技战术。

(4)比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参赛也是推进某项运动开展的重要方式,以赛促学是体育开展的基本原则,同时经过竞赛可以让更多的同学认识羽毛球运动,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学校可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组织一些小型多样且花费不是很高的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达到促进并巩固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多鼓励校队参与校际间和省市间的比赛,培养他们的大赛心理,提高竞赛水平。

(5)加强羽毛球俱乐部和社会团体的建设,施展社团的凝聚力作用,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羽毛球运动。同时,通过社团和俱乐部活动也可以降低学生在羽毛球上的花费,减轻学生生活负担。

[1]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92-93.

[2]庄志勇.高校俱乐部型羽毛球教学改革探析[J].江苏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122.

[3]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效性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5):46-47.

G847

A

2095-2813(2016)11(c)-002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021

陈地香(1991,9—),女,汉,海南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高缓(1993,9—),女,汉,河南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羽毛球广东省运动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羽毛球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不正经运动范
打羽毛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