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羽球运动的发展与保护①
——以南昌市第八中学为个案

2016-12-20朱东明徐美琴周凡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鸡毛器材民族

朱东明 徐美琴 周凡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板羽球运动的发展与保护①
——以南昌市第八中学为个案

朱东明 徐美琴 周凡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法等研究方法来探析南昌市学生对板羽球运动的认知程度,在分析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满意程度和希望学校开设的课程的基础上,探讨在中小学开展板羽球课程对传承与保护板羽球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作用,并为南昌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板羽球 南昌市第八中学 场地器材 民族传统体育 保护

在中国,板羽球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双方隔网对抗的一项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的球类运动,是融协调、灵敏、技巧于一身的具有健身、观赏等价值的运动。板羽运动融合了乒乓球和羽毛球两项运动的持拍和击球手法,频率可快可慢,幅度可大可小,发力可刚可柔,力量可强可弱,变步频,甩手臂,场地不限,手法随意,在运动形式上充满了灵活性、娱乐性与趣味性。板羽球是从鸡毛毽开始一步一步演化而来,直到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有合理的比赛规则,是苗族人民创造的产物,是我国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其球用3根白羽毛剪成齿状插在圆木托或橡皮托上,球拍木制[1]。板羽球运动具有地域性,南方、东部沿海地区很少开展该项运动,甚至很多南方公民不知道有该项运动的存在。板羽球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与普及。该文在研究板羽球运动发展史的基础上,探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羽球在南方城市推广的意义。

表1 不满意的理由(n=300)

1 板羽球运动的发展史

1.1 板羽球的前身——苗族鸡毛毽

关于苗族鸡毛毽的来历有两种说法:(1)“祭祀说”,为了祭祀祖先、辞旧迎新、欢度节日,把各色的鸡毛做成花毽,将绚丽的野雉尾羽插在芦笙管上,人们打鸡毛毽,尽情地欢度新年,天长日久,沿传成俗。(2)“示爱说”,年轻男女互相表示爱意的方式之一。相好的苗族恋人以打松果仗来表达对对方的爱慕,开始是一对情侣用松果打闹嬉戏,边追边砸,躲躲藏藏,其他年轻人觉着饶有兴趣,也开始用松果打闹嬉戏。从这以后,为了方便,年轻人就用木板制作成手掌模样的球拍打击,后来,爱美的姑娘用鸡毛插在小竹筒里做成鸡毛毽替代松果,于是这种游戏在苗寨传开了,沿传至今,还保留原有特色。现今云南、广西一带的苗族青年男女每年春节期间各自穿上节日盛装,带上鸡毛毽来寻找意中人,苗族青年男女通过打鸡毛毽,相互认识交谈,有了好感便恋爱成婚。

1.2 苗族鸡毛毽演进为现代板羽球

将苗族鸡毛毽改造成现代板羽球则是我国体育工作者创新的成果。《中国羽毛球运动史》载:1939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派干事魏振武、李国堂、史麟生等去贵州都匀一带视察时,看见苗族青年进行“打毽”的游戏(即鸡毛毽),所用的毽球是在小竹管上插3~5根鸡毛,用木板互相拍击。此情景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于是他们在离开时便带走了一副木板拍和一只毽。此后综合了羽毛球和网球的部分规则拟订出板羽球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方法,后经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董守义先生审校,修订为现今人们所熟悉的板羽球。1941年正式出版了板羽球的比赛规则和方法。解放前,在成都、重庆、昆明等地学校和体育运动场所先后开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推广到全国各地。苗族鸡毛毽发展成为板羽球而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1.3 板羽球成为“全民健身”“阳光体育”项目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产业规模也不断提升。板羽球器材制造商将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h校园体育活动”提供商品,成为板羽球运动的特供商。板羽球比赛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得较为广泛,在我国、日本、印度等地很多中小学将板羽球作为体育课选学内容,在教学大纲和体育器材的订购上都有体现。很多中小学修建和改建了板羽球活动场地,板羽球活动也成为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2]。板羽球运动有很多优势与便捷,是“中小学生每天1h校园体育活动”的有力保证。板羽球运动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中老年人在打板羽球,板羽球已经成为他们的健身项目。

表2 教学后掌握板羽球技术动作的学生人数(n=300)

2 板羽球运动的保护措施——在学校开设板羽球课程的意义

2.1 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需要

在国家重视和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宏观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应该抓住时代机遇,把握文化的滚滚潮流,站在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生存的高度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才会有希望,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无论从数量、种类还是特征上都堪称世界之最,是一种深厚的古文化遗存的积淀[4]。然而如此富有活力,富有创造性,具有文化蕴涵和生命魅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却不为人知,何谈传承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内容博大精深,锻炼方式多样,运动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保护我们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靠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自觉,每个公民任重而道远。

2.2 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优化学校体育教育功能

面对体育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为了充分挖掘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化学校体育教育功能,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解决中小学体育课“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就要跨区域、跨民族、跨时空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应积极地开展文化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要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制,通过家庭、社会与学校等多种教育机制,对丰富而独特的民族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的传播,从而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民族遗产的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持续有序的环境。[5]

2.3 符合学校现实状况,缓解学校场地器材的压力

抽取南昌市第八中学高一、高二的8个班级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回。发放问卷300份,男生150份,女生150,收回有效问卷300份。

在对学生进行“对学校器材场地的满意度(n1=n2=150)”的调查中得出结论:男女生对学校器材场地的满意程度极低,男生满意度为2.67%,女生为4.67%;不满意度为97.33%,女生为95.33%。可以看出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锻炼要求,甚至不能完成学校体育课程大纲所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不能满足学生对场地器材的需求。而板羽球对器材场地的要求不高,板羽球器材可以自制,场地不限,可大可小,正好缓解了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困境。

由表1可以看出:学校场地器材极为有限,器材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学生锻炼需求,其中,不满理由为“没有400 m跑道”的人数占69%;“羽毛球拍量不足”的占60.33%;“没有羽毛球场”的占53.33%;“器材不健全、质量不高”的占59.67%;“器材落后、旧、少”的占47.33%,运动场地不足、器材有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运动热情,甚至有17.67%的学生表示“没有期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必须从改善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着手,大力购买体育运动器材,开发新的体育课程资源,引进新的运动项目,改变传统的教材与教法,缓解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板羽球运动的特点是:场地小,易开展;学生练习强度小,兴趣高;练习方法易学易掌握。板羽球的引进充分发挥了学校“快乐体育”的功能,让学生喜欢体育、喜欢上体育课。

在对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的调查中得出结论:学生有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竞技运动项目的需求,其中,希望开设武术课的占5.33%;希望开设民族传统课程的占13.33%;希望开设电子竞技课程的占13.67%;希望开设网球高尔夫球课程的分别占4%、5.67%。由表中还可以看出学生之间兴趣爱好的差异,其中,看韩剧的占5%;放松运动的占4.67%;减肥的占29.33%;单杠的占8.67%。其中,占据比重最大的是自由活动34.33%,这与学校缺乏合格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有很大关系。

对学生进行“学生对板羽球的认知度(n1=n2=150)”的调查,得出结论: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且不了解板羽球,不了解板羽球的男生占98%,女生占99.33%,可以看出南昌市第八中学的学生对民族传统项目了解太少。板羽球是一项在各国都有记载的项目,只是名称略有不同,在我国也是一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可了解该项目的学生实在太少了。

对南昌市第八中学高一、高二的8个班级进行8周教学后的测验,由表2可以看出:板羽球教学的可行性高,经过8周的教学有73.13%学生掌握板羽球技术;18.71%的学生会打板羽球但不熟练,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有差异,可能是8周时间太短,经过更长时间的练习还是可以掌握板羽球技术动作的。仅有8.16%的学生没有掌握板羽球技术动作。可见,板羽球在南昌市第八中学的教学效果良好,适当延长教学时间可以达到更高的合格率,使学生基本上掌握板羽球技术动作。

板羽球是集多种价值与特点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板羽球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板羽球运动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符合人们健身需要、娱乐需要等多种需求的运动项目,把板羽球运动引进学校体育课堂意义重大。希望该文可以启发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育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传统体育项目充实体育课堂,不断丰富并激活枯燥无味的体育课。

[1]马光.板羽球溯源及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3(6):97-98.

[2]徐烨,刘礼国.苗族鸡毛球的传承危机及发展路径选择[J].凯里学院学报,2011,19(1):156-159.

[3]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574-578.

[4]倪依克,胡小明.民族传统体育的走向[J].体育科学,2014(12): 3-7.

[5]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26(8):66-70.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Shuttlecock Sport——the Eighth Middle School in Nanchang City as an Example

Zhu Dongming Xu Meiqin Zhou Fan
(Physical Institut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330022, China)

In this paper,the use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methodolog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ents of Nanchang awareness of the spor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hope in school location equipment and courses of school,to explor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carry out Shuttlecock Course rol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shuttlecock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project,and for the PE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Nanchang city implementat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Shuttlecock; Eighth middle school of nanchang; Facilitie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Protection

G80

A

2095-2813(2016)11(c)-011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117

朱东明(1990,11—),女,汉,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鸡毛器材民族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AV TOP100! 2019-2020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捐鸡毛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