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本效应视角的商品金融化与产业安全关系研究
2016-12-19刘捷萍
刘捷萍
摘 要:回归实物产业发展,其安全与否主要在于评判其遭受外部冲击后能否通过自我的迅速调整而重回平衡发展轨道,若实物产品已经受到外部资金很大程度的影响,自然无法仅通过自我调整而摆脱危机,它还必须取决于外部资金的安全与否,此时可以断定其产业安全受到威胁,即商品金融化对于产业安全具有不可规避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商品的金融化程度越深其越需要关注于自身产业的安全。未来应通过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产业发展的高科技特性;立足我国原材料市场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一批新兴行业;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所处的社会服务水平;根据经济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国家具体的宏观经济治理行为,实现对商品金融化过程中相关风险的有效防范。
关键词:资本效应;商品金融化;产业安全;关系
文章编号:2095-5960(2016)06-0073-09;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
无可否认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自身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占份额,但竞争优势的获取则直接来源于企业自身对核心技术的独自占有,这就意味着真正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关键性因素还是其自身在关键领域中的技术、技能水平,以及对于该技能的完全占据,它甚至直接影响着一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经济地位和本国经济发展的安全问题。可见,在关注一国企业竞争优势获取与维持的同时还应关注产业安全体系的构建,这就涉及产业安全状况的衡量、判断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事实上早在15世纪,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理论就明确提出一国贸易顺差的实现建立于国家必要的政策干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贸易政策建立必要的国家产业安全保护体系从而实现对利益的最大掘取。[1]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代表学者亚当·斯密则在倡导自由、公平竞争的同时指出,这种公平、自由不是市场天然实现的,而是建立于政府“守夜人”职责基础上,即政府能够实现对本国社会安全的有效维护,这种维护强调的是对于某一产业(当时主要指关系国防安全的制造业)优势的维持必须在于政府以税收等形式予以鼓励与支持,实现对其优势期限的有效延伸[2],即必须通过税收等政府调控手段实现对产业发展的维持。待至19世纪李斯特等学者又专门针对处于萌芽期的产业发展提出产业安全理论,其基于当时的德国经济特点指出,对于关系民族经济发展的某些产业,政府必须在产业发展之初给予必要且有效的扶持,以实现对这些产业顺利成长的有效经济保护屏障,只有帮助其成功渡过成长期才能使其最终发展成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以及具备必要的市场竞争实力。[3] 以Ellison等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学者则在20世纪60、70年代直接将产业安全的实现与国家经济安全相关联,他们关注资本市场投资行为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发现来自于境外的跨国资本投资行为将直接对美国的整体经济安全产生影响。[4]这一观点随后得到了B.K.先恰戈夫的支持,他将本国经济顺利运转对外资依赖度的衡量直接上升为评判国内经济安全度的标准,虽然其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但却为后续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开始将资本市场的运营行为与产业安全进行有效的联系。我国学者景玉琴、曹秋菊、何维达等也都基于我国经济实际状况,专门探讨了影响产业安全的内部因素以及其与国际贸易方面的关联及关系。[5] [6] [7]虽然对于产业安全问题的关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对于其与资本市场间相互关系的探讨尚未深入,基于此,本文拟以商品交易行为为基本研究对象,结合其金融化现状,实现资本市场与产业安全的关联研究,即将商品金融化现象视为当前较为普遍的金融环境,在此基础上专门分析其可能对产业安全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我国产业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具实践性的理论启示。
一、商品金融化的定义及其对产业的影响
“金融化”的定义由Epstein率先提出,Krippner、Domanski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并相继提出“商品金融化”的概念,但不同的学者形成了彼此各异的观点:以Krippner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商品金融化强调的是金融对于商品整个生产、交易过程的影响,因此其本质也应该回到“过程”上。[8]而以Domanski为代表的学者则将商品金融化限定为大宗商品范围内的、发生于期货市场中的交易和定价行为,即更具局限性和专门性。我国研究者史晨昱则在Domanski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限制,认为商品金融化指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商品交易后使商品价格不再仅受供求关系影响,它同时具备了金融特性。[9]可见,对于商品金融化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定论,但对其本质的认识却基本一致,即均认为是金融特性与商品交易行为的融合,使得原本仅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交易行为开始表现出资本市场产品的特性,且这种金融的特性会随着行为的不断发生而居于主导地位。这也就是说对于“商品金融化”的全面认识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范围并非涵盖所有种类,而是专指达到一定规模的、可集中、大批量交易的大宗商品,具体而言常常包括能源类、工业基础原料和农副类产品;二是,对于“金融化”的界定,这主要强调商品交易过程中价格的影响因素,它不仅仅是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因素,还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影响,由于资本市场中各类投资者资金的大量涌入通常决定了该市场的交易规模远远甚于产品市场,这也进一步导致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在商品价格决定方面具有比产品市场更大的效应,表现出金融市场决定商品定价体系的新特征。
事实上伴随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原本仅决定于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其主导层开始由传统的实物供需因素转变为效用更为显著的资本要素。这一资本要素的参与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表现得更为直接和显著,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的大量资本为寻求更为稳定和安全的收益更偏好于对实物商品的投资,其庞大的资金规模更容易选择不易进行零售交易的大宗商品,进而加速了商品金融化的进程。以国际清算银行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不难发现,开始于2002年的国际商品交易发展至2005年时其交易规模已经增长了近3倍,到2007年更是达到90000亿美元,较2002年增加了近6倍。仅流入商品领域的资本投资额就从2006年的9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600亿美元之多。而我国的商品期货交易业发展迅速,自2009年起至今一直位居全球首位,商品期货交易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0%。但必须同时意识到伴随商品期货交易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商品市场价格也越来越受到资本因素的影响,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已经远超实物市场,那么其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加,即来自于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开始成为影响实物交易的主要因素,其实质就是最终商品生产权与定价权的分离,在商品中所体现出的金融特性开始成为主导产品生产与销售行为的关键因素。此时,回归实物产业发展来看,其安全与否主要在于评判其遭受外部冲击后能否通过自我的迅速调整而重回平衡发展轨道,如此实物产品已经受到外部资金很大程度的影响,自然无法仅通过自我调整而摆脱危机,它还必须决定于外部资金的安全与否,此时可以断定其产业安全受到威胁,这也意味着商品的金融化程度越深其越需要关注自身产业的安全。
二、商品金融化与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在对商品金融化与产业安全关系的探讨中,段一群等学者以数据包络分析法为基础,将产业受控程度、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和自身的波动性视为模型输入变量,而将其最终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企业业绩视为模型最终输出变量,运用投入产出方法评价产业安全度和产业自身发展间的关系,本文参考该研究思路选择具体的行业进行实证检验。
(一)产业分类与数据
参考何维达和何昌的研究,在构建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主要参考该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该产业目前的外资依赖程度、该产业对自身发展运营的控制力三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参考各产业与金融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为基本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农产品制造业、纺织品制造业和冶金工业,其具体的分类标准和数据采集则以《中国统计年鉴》为参考。
在输入指标上,主要选择产业产品对外依赖度,包括进出口两方面(以M1,M2表示),产品生产外资依赖度(以M3表示)和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以M4表示)四个指标,其中,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反映产业进口总额在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即本国该类产业生产中来自于国际市场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占比重,该值越大表明在产品生产中对外部原材料的依赖性越强,越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反映产业出口总额在该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即本国产业发展对出口产品的依赖程度,该值越大说明本产业出口额受外界影响越大,产业安全度自然也就越低;外资市场占有率,反映了来自于外部投资者的工业总产值在我国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即我国国内产业市场受外资影响的程度,具体来说这种来自于外资的控制可以是直接的股权控制,也可以是经营决策权控制,甚至是直接的技术控制,该值越大说明本国企业在发展中越受制于外部投资者,产业安全度越低;大宗商品金融化程度,主要反映商品期货市场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考虑到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指标的可计量性,专门选择期货合约滚动收益率,再从期货合约收益的本质来看,其反映的是承担风险所获得的补偿,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行业受期货收益率波动影响的大小将直接反映在收益率上,那么收益的高低也就可以直接反映产业的安全程度。
在输出指标选择上,主要选择绩效类指标即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以N1表示)和对外贸易竞争指数(以N2表示),其中,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的计算将参照现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反映企业在利润获取、自身发展、债务偿还和运营方面的情况;对外贸易竞争指数则主要反映产业净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该值越大表明产业贸易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表明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实力较弱。
(二)实证结果
通过构建上述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所述行业进行测算,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自2002年开始各产业产品金融化趋势的加强并未对自身的产业安全度产生负面影响,其产业安全度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但细分到各个具体的行业领域则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具体而言,纺织品制造业,冶金工业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农产品制造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自2002年起产业安全度始终处于上升态势在2008年达到了最优状态;农产品制造业中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产业安全状态相较于上述产业而言则显得较弱,为所处行业中的最低状态,虽然自2007年以来表现出上升态势但其整体的波动率仍然较大,这就意味着这些行业产品的价格除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外,受外资影响的程度更大。
(三)投影分析
上述数据分析显示了各产业在商品金融化过程中自身产业安全度的变化状况,从分析可见各产业并未全都到达最优状态,以至于整个产业系统也处于非最优状态。为了形成有效的改进措施有必要从理论角度首先明确产业整体状态达到最优时应实现的方案策略,基于此对上述DEA方案进行投影分析,使系统在不断的调整中实现最优。
基于DEA 投影定理可知,决策单元首先为达到有效时,即当λ*0<1时,意味着该DMU单元的投入值相较于整体产出来说过大,则令:
从表2,表3,表4中g-i0和g+r0的具体数值反映出了如下基本特点:首先,从各输入指标的改进值来看其均为小于0的数值,这就意味着在现实生产中应该减少这些因素的投入值,而结合本文所选择的输入指标来看均为对外资的依赖度指标,这就表明企业应减少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对外部资本市场因素的依赖;其次,对于商品金融化程度的改进值相对较小,尤其是纺织品制造业和冶金工业基本无需改进,而农产品制造业中也仅是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可进行适度的修改;在输出指标上,所选择的产业均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到社会实践即意味着输出方面仍需要不断改善,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竞争实力。
三、商品金融化对产业生产环节的具体影响路径
综上所述明晰了商品金融化与产业安全间的关系,但商品金融化影响产业安全的具体路径则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便揭示其作用的主要机理和关键环节。具体来说,可以区分不同的生产运营环节进行细致分析。
一是,对于产品生产环节的影响主要在于外部资本流入对于产品定价权的把持所导致的生产权与定价权的分类,即资金与实物间的仓单分离;加之资本市场的强杠杆效应对产品贸易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在贸易环节上,商品金融化趋势的加强使得原本居于主导地位的贸易量转变为商品交易所中的金融因素,即原本交易双方所关注的价格谈判主要围绕进出口绝对量,都希望通过对贸易绝对量的占据而实现自身优势的成功获取,但商品金融化后来自于资金流的巨大冲击使得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变化,交易双方都必须遵从交易中心价格,尤其是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业务中现货交易频率的大幅下降,其均转变为对金融交易链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实物流和资金流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这对银行信贷体系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影响,由于大宗商品交易过程中资金与实物的分离,交易方为实现对商品价值的获取必须支付一定的保证金,这就必然导致金融风险一定程度的放大,而银行保证金服务的提供又加大了本国银行体系遭受外部资本市场风险的概率,一旦本国资金使用成本增加,利用仓单抵押贷款以获取资本利差就将成为大部分交易者的选择,而这必然增加本国金融机构的潜在风险。在汇率环节,相较于传统贸易而言,商品金融化趋势的强化将提供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使交易者避开汇率波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进口量与汇率间原本显著存在的剪刀差逐渐淡化,即当交易者面临本国货币贬值风险时,其将不会再通过提升自我的进口额而避免未来损失的扩大,他会重新选择相关的金融工具抵消汇率波动所造成的价值减少额;在成本环节,来自于商品金融化的影响主要是所提供的套期保值效应,即有效消除了传统贸易中对于产品原材料价格走势无法准确预测的风险,使其可以通过期货合约等方式对商品价格进行的有效的延伸,这样对生产商而言更能准确把握自我的成本支出,进而准确制定未来的生产计划。
二是,对于产业发展阶段的影响则必须回到对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分析中,事实上,商品金融化影响产业安全的实质就在于商品生产或流通领域中来自于金融要素影响的研究,这就必须清楚商品的交易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整个运行轨迹。而这之中因商品金融属性而导致的参与者交易行为改变和政府监管行为变化,则均需从资本市场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把握影响产品价格的新增金融因素。具体来说,这种来自于商品金融化的价格影响以至于最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可从以下方面分别阐述:在商品贸易保护阶段,源于特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其基本不会使得产品的价格受到太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商品金融化中金融因素也不会对产品价格的最终形成产生太多的影响,此阶段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实现了产品稳定的成本投入和严格的价格管制,保障了产业的稳定发展;在国内商品交易中心发展阶段,虽然产业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对于生产材料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使得来自于政府的最初价格管制有了一定程度的放宽,但并未真正完全实现市场自我调节,这就导致了在产品和原材料供求方面有限的金融杠杆调节效应的发挥,可以说虽然此时企业建立自身的商品交易中心但金融化调节产业运营的力度却十分有限;在国内外商品交易中心的同步过渡阶段,交易市场范围的开放不仅使得国内企业可以融入国际市场中,国外企业也开始通过金融中介实现对国内市场的渗透,这一时期政府的价格管制已基本失效,来自于商品金融属性而产生的套利行为使得国内外商品交易中心必须同步发展,此阶段产业生产销售计划的制定将主要依据具体的市场数据而开展,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效应逐渐显现;在商品定价中心成熟阶段,此时国内商品交易中心已经能成功实现对国内外金融流与实物流经济活动的全面涵盖,并实现市场对价格的主导,即参与交易的企业可以根据交易中心所提供的市场信息掌握目前及潜在的生产运营状况,而政府也能通过交易中心的信息适时调整自我的监管政策。
四、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商品金融化对于产业安全具有不可规避的影响,但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商品交易将越来越与资本市场彼此关联,即实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趋势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政府管理部门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实现对产业安全的有效维护,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产业发展的高科技特性。从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势的构建来看,应依赖于自身技术的创新而非原材料的低价优势,具体到我国就意味着应逐步国际产业链下游的位置,实现对高端上游产业链的有效占据。这就要求政府有必要专门扶持一批基础性的、产业关联度高的、市场前景较好的核心产业为突破口,实现对整个产业体系的改善,对于发展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则应选择其成为核心技术的突破口;对于中小企业则应鼓励其增加产品的原创性和再创造性,通过加强与外资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对自我创新水平的逐步提升。
二是,立足我国原材料市场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一批新兴行业。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可知,虽然在自然资源储备量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对其的保护要具有前瞻性,不能将经济增长建立于资源的高耗费基础上,而应通过就近原则,实现对地域原材料优势的充分利用,进而逐步形成地域性竞争优势,为企业最终实现最大动态利益创造基础。
三是,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所处的社会服务水平。从社会化服务的本质来看,其所强调的就是对企业间经济行为的协调配合,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最终的企业交易效率。事实上,作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部分的商品交易所,各参与企业不可能在每一笔交易中都做到完善的面对面交易,其更多多时候都需要各类中介、咨询公司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这就要求政府要逐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通过盘活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对社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是,根据经济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国家具体的宏观经济治理行为,实现对商品金融化过程中相关风险的有效防范。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商品市场不断进行自我金融创新,在逐渐丰富创新产品的基础上,实现市场对价格的精准反映,这也有助于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具价值的信息参考。
参考文献:
[1]Ankrim E.M., Hensel C.R.. Commodities in asset allocation: a real asset alternative to real estate?[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1993,49: 20-29.
[2]亚当·斯密. 国富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47.
[3]Büyüksahin, Robe M.. Commodities and equities: ever a-market of one‖? [J]. Journal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2010(12): 76-81.
[4]Domanski,Dietrich,and Alexandra Heath,.Financial Investors and Commodity Markets [J]. BIS Quarterly Review, 2007(3): 53-67.
[5]张成思,刘泽豪,罗煜.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J].经济研究,2014(1):26.
[6]景玉琴.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经济学家,2006(2):37.
[7]曹秋菊. 开放贸易下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58.
[8]李书彦.大宗商品金融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条件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4(4):45.
[9]何维达. 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J]. 中国工业经济,2012(2):29.
[10]Annastiina Silvennoinen, Susan Thorp. Financialization, crisis and commodity correlation dynamics[J].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rkets, Inst. and Money, 201324:42-65.
[11]Chong J., Miffre J..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and volatility in commodity futures and traditional assetmarkets [J]. Journal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2013(12): 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