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工业中寨卡病毒的控制措施

2016-12-19高一楠李洪军张徐江贺稚非

食品工业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食品病毒

高一楠,李洪军,张徐江,贺稚非,余 力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食品工业中寨卡病毒的控制措施

高一楠,李洪军,张徐江,贺稚非*,余 力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寨卡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蚊媒传播,目前该病毒在非洲、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爆发,目前我国也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为了防止寨卡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本文对寨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诊断的方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寨卡病毒,控制与预防,食品工业,食品安全

目前,寨卡病毒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其中巴西最为严重。2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进入“国际公共卫生健康紧急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第四次拉开“全球性警报”,世界卫生组织的194个成员国家将共同对抗寨卡疫情,深入调查其根源。

1947年寨卡病毒在乌干达被首次发现[1],寨卡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的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该病毒,因此该病毒被称为寨卡病毒。1952年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可以感染该病毒[2]。寨卡病毒是一种黄热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传播。该病毒有两个亚型,即非洲型和亚洲型[3]。目前全球针对寨卡病毒缺乏有效的抗病毒疫苗。寨卡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同属于黄热病毒属[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交流越来越密切和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寨卡病毒传至全球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对寨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且阐述如何在食品工业中控制病毒以及在人群中的防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1 寨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其病毒形状呈球状,平均直径为40 nm,寨卡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基因主长10.8 kb[5-6]。根据基因型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3],本次巴西流行的为亚洲型。黄病毒科病毒大部分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酸性环境中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融合并释放出病毒核酸。寨卡病毒RNA的复制在细胞质内进行,然后合成RNA,形成中间体,最后子代病毒通过出芽的方式释放[6]。

1.2 理化特性

寨卡病毒在室温及低温下比较稳定,在4 ℃及室温中储藏30 d其感染性不会发生变化,在-70 ℃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同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一样,寨卡病毒既不耐酸也不耐热,在低pH条件下不宜存活。有实验表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大脑提取液,在58 ℃下处理30 min或者在60 ℃下处理15 min可被灭活[2]。此外,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使其灭活[6]。

1.3 侵染过程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属,其侵染过程以黄病毒属为例进行说明。首先以皮肤为起始位点,树突细胞或者表皮角质细胞为靶细胞,RNA复制以后,被感染的树突细胞或者淋巴液扩散到淋巴结,然后进入静脉,进而感染血液组织,导致病毒在体内进一步扩散。在此过程中淋巴中的巨噬细胞会捕获病毒并启动免疫功能,但由于蚊虫的唾液会使人体局部免疫失调,从而病毒在体内又得到了复制和扩散[6]。

2 寨卡病毒的流行概况

从1947年寨卡病毒在乌干达被发现,1952年开始出现人类感染事件,到2007年为止,据统计其感染人数没有超过20例[8]。在2007年病毒传播到了太平洋西南部的密克罗西尼亚的雅浦岛[9],同年6月,寨卡病毒已经传播到了东南亚以及密克罗西尼亚联邦[10]。当时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以结膜炎、关节痛和皮疹为主,没有出血以及死亡的病例[11]。2013年寨卡病毒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超过10000例的患者中,其中70例为重症患者[7-12]。2015年,寨卡病毒在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爆发以及11月份相继在美洲多个国家蔓延。表1显示的是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被寨卡病毒感染的国家以及首次发现感染的病例数[13]。2016年中国出现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2月2日该病例从委内瑞拉出发,于2月5到达中国赣州,次日接受隔离治疗,并于2月14日痊愈出院[14]。至3月10日,中国确诊了13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15]。

表1 2015年10月~2016年3月首次发现感染寨卡病毒的国家和病例数

Table 1 Number of cases of infection and countries for the first time between October,2015 and March,2016

首次发现时间国家感染数2016年3月1日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2016年2月29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2016年2月22日荷兰-博奈尔和阿鲁巴242016年1月29日美国维尔京群岛12016年1月27日多米尼加共和国102016年1月21日法国圣马丁和瓜德普罗岛22016年1月20日玻利维亚12016年1月8日美利坚合众国-波多黎各12015年12月21日佛得角47442015年12月21日哥伦比亚3万2015年12月5日巴拿马32015年12月3日巴拉圭62015年12月3日委内瑞拉72015年12月3日墨西哥32015年11月27日危地马拉12015年11月11日苏里南42015年10月21日巴西150万

3 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诊断

目前,寨卡病毒的外潜伏期为10 d左右[16]。寨卡病毒的潜伏期仍未被医学界确定,其感染症状与虫媒感染疾病—登革热相似,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通过蚊媒传播而使患者出现发热等现象的一种急性传染疾病[17]。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出现的症状主要为如发热、皮疹、肌肉酸痛、结膜炎以及头痛等。这些症状一般持续2~7 d[18]。目前没有检测寨卡病毒异性抗体的试剂[19]。2007年寨卡病毒在雅蒲岛暴发时,美国疾控中心建立了检测寨卡病毒的ELISA方法,但是难以鉴别寨卡病毒和黄病毒科的其他病毒[20]。寨卡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是核酸检验或者血清学实验。核酸检验主要通过患者的血液或者尿液检测的,通过检查感染寨卡病毒5 d以内的病人的血液中的核酸,通过分离病毒以及PCR扩增的方法可以确诊寨卡病毒感染。血清学实验应在具备检测黄病毒血清检测经验的实验室中进行,被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的病毒血症时间相对较短,大约为3~5 d,但是被感染者的寨卡病毒在尿液中存在的时间比血液中长[21],发病7 d内的疑似感染者可以通过RT-PCR方法来检测患者尿液中的病毒[5-22]。目前WHO宣布寨卡病毒特异性检测的引物和探针组已经研究出来。对于疑似被寨卡病毒感染的患者,如出现皮疹、结膜炎、肌肉酸痛等一些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血清学检验,并且处理好标本以及储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并建立文档,追踪该患者的发病症状,发病时间,近几年的旅行信息以及疫苗接种情况,并且对该患者进行身体基础指标的监测,目前没有对抗寨卡病毒的药物,需要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治疗。

目前学界认为寨卡病毒同两种精神疾病有关,分别是新生儿“头小畸形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当地卫生局发现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3]。

有研究对巴西出生的3例“头小畸形症”的患儿进行脑部CT检查,结果发现患儿脑部有钙化灶点,一位“头小畸形症”患儿的母亲在孕期第三个月的时候均出现皮疹和关节疼痛,对“头小畸形症”患儿和其母亲进行眼部检查,“头小畸形症”患儿的单侧眼发现黄斑区域,黄斑盘萎缩,三位患儿的母亲未出现眼部病变[24]。可能是由于子宫被一些病毒例如风疹、疱疹、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艾滋病毒等感染而引起。但是寨卡病毒没有被证实与新生儿“头小畸形症”数量上升的原因有关[25]。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人体免疫系统会攻击部分外周神经系统,这种综合征可以影响控制肌肉的神经,而导致患者对外界的温度和触觉的神经受到影响[26]。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是由于患者被登革热或者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的感染所引起,该疾病会导致四肢无力,约有25%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需要在重症病房被监护,与其相关的并发症有肌肉无力,心脏骤停,血栓等[27]。2015年在巴西塞尔瓦多巴伊亚被寨卡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4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其中有26例患者症状符合被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28],但并没有证据证明寨卡病毒会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艾滋病毒,登革病毒或者流感等,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寨卡病毒和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研究[29]。

4 寨卡病毒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1 从传染源进行控制

首先,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场所驱蚊管理。因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虫媒传播,因此在牲畜养殖场,一定要及时清理牲畜粪便,保证牲畜生活环境的卫生,防止蚊虫大量滋生,从而防止因蚊虫叮咬而引起感染;其次是加强屠宰场的管理,因为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在屠宰牲畜时要确保牲畜的安全性,严禁没有检疫证明的牲畜进入屠宰场,此外要做到逐头检疫,检查每头牲畜的耳标以及牲畜的健康状况。屠宰完牲畜后要及时清理屠宰现场,保证干净清洁,以防蚊虫滋生而留下传播寨卡病毒的隐患。此外,减少自然或人为造成的有利于蚊子幼虫生长的积水环境;利用防虫纱网、关闭门窗、长衣长裤和驱蚊剂等障碍措施对蚊虫进行防治。

最后,加强对进口畜产品的检测,减少与爆发寨卡病毒的国家的贸易往来,以防其产品携带此类病毒,如若发现,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报,并且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追溯其病原,并将整批货物销毁。

4.2 食品原料的的检验与储藏

确保食品原料供货商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原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食品原料进行检验,同时要求供货商提供检验合格证。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原料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处理。食品原料按照规定要求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原料车间的卫生情况以及原料的品质。及时清理过期以及变质食品原料[30]。

4.3 食品加工器械的消毒

对食品加工器材定期进行严格且专业的消毒,保证食品加工的安全性。寨卡病毒易被常规消毒剂(如70%的乙醇,1%的次氯酸钠,2%的戊二醛等)灭活[6],在寨卡病毒爆发期间,应用常规消毒剂对车间和员工工作服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对车间设备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或者在温度60 ℃下处理15 min灭活病毒[2]。

4.4 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

首先,食品加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通过定期体检的方式对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审查,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不得上岗。对出现轻微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状的人员进行隔离检查。除了加强人员健康检查之外,对企业人员的着装进行要求,如应穿长衣长裤类洁净工作服进行食品加工工作。同时为加强卫生,还应在作业前对手部及其他接触食品的部位进行消毒。

5 结论

目前,已有34个国家有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我们应采取严密的防控措施对寨卡病毒的传播,尽量避免在伊蚊滋生的地方活动,寨卡病毒已传入人类社会,我们应该做好防范工作。做好牲畜养殖的卫生工作以及屠宰牲畜后的卫生工作,以防蚊虫滋生,在食品生产结束后要及时把水桶以及可能蓄水的生产器械的水排干,以防蚊虫滋生,还要做到及时清洗消毒生产车间以及生产器械设备,原料车间的卫生要达到标准。外出活动时应穿上长袖长裤,带上帽子,喷洒驱蚊水,防患于未然。从这些方面可以减少寨卡病毒的传播,以保证加工过程加工人员的安全。因为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传播,所以在食品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是安全的。目前,对寨卡病毒还没有对抗的药物和疫苗,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防止寨卡病毒的传播。

[1]Dick GW,Kitchen SF,Haddow AJ. Zika virus.Ⅰ. Isolations and serological specificity[J].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1952,46(5):509-520.

[2]Dick GW,Zika virus.Ⅱ. Pathogenicit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J]. Trans R Soc Trop Med Hyg,1952,46(5):521-534.

[3]Haddow AD,Schuh AJ,Yasuda CY,et al.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Zika virus strains:geographic expansion of the Asian lineage[J/OL]. Plos neglected eapansion disease,2012,6(2):e1477.

[4]Hayes EB. Zika virus outside Africa[J]. Emerg Infect Dis,2009,15(9):1347-1350.

[5]G Kuno,G-J J,Chang. Full-length sequencing and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Bagaza,Kedougou,and Zika viruses[J]. Arch Virol,2007,152:687-696.

[6]David M. Knipe,Peter Howley. Fields Virology[M],6th ed. 2013.

[7]Grand G,Mélanie C,Illich Manfred M,et al. Zika virus in Gabon(Central Africa)-2007:a new threat from Aedes albopictus[J]. PLoS Negl Trop Dis,2014,8(2):e2681.

[8]Ioos S,Mallet HPLeparc Goffart I,Gauthier V,et al. Current Zika virus epidemiology and recent epidemics[J]. Med Mal Infect,2014,44(7):302-307.

[9]Durand MA,Bel M,Ruwey I,et al. An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Yap State[J]. Pac Health Dialog,2005,12(2):99-102.

[10]Duong V,Vong S,Buchy P. Dengue and other arboviral disease in South-East Asiacborr[J]. Médecine Tropicale Revue Du Corps De Santé Colonial,2009,69(4):339-44.

[11]Duffy MR,Chen TH,Hancock WT,et al. Zika virus outbreak on Yap Island,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J]. N Engl J Med,2009,360(24):2536-2543.

[12]Besnard M,Lastere S,Teissier A,et al. Evidence of Zika virus,French Polynesia,December 2013 and February 2014[J]. Euro surveill,2014,19(13):pii20751.

[1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Zika virus infection-countries[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4]李建华,黄仁发,杨建平,等.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

[15]林丹,严延生.寨卡病毒病[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6,32(3):209-218.

[16]刘起勇.寨卡病毒媒介伊蚊控制策略和措施展望[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2):93-98.

[1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onymous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iagnosis,treatment and control[R].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86.

[1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Zika virus diseas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

[1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Zika virus infection[R]. Paragua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

[20]Holmes DA,Purdy DE,Chao DY,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mu noglobulin M(IgM)captur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using virus-like particles or virus-infected mouse brain antigens to detect IgM antibody in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evident flaviviral infections[J]. J Clin Microbiol,2005,43(7):3227-3236.

[21]Gourinat AC,O’Connor O et al. Detection of Zika virus in urine[J]. Emerg Infect Dis,2015,21(1):84-86.

[22]Kutsuna S,Kato Y,et al. Potential Sexual Transmission of Zika Virus[J]. Emerg Infect Dis,2015,21(2):359-361.

[23]Roth A,Mercier A,Lepers C,et al. Concurrent outbreaks of dengue,chikungunya amd Zika virus infections an unprecedented epidemic wave of mosquitobome viruses in the Pacific 2012-2014[J]. Euro Surveill,2014,19(41):pii:20929.

[24]Ventura CV,Maia M,Bravo-Filho V,et al. Zika virus in brazil macular atrophy in a child with microcephaly[J]. Lancet,2016,387(10015):228.

[2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icrocephaly[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

[26]Nobuhiro Yuki,MD,Ph.D,and Hans-Peter Hartung,M.D. Guillain-Barré Syndrom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2,366:2294-2304.

[2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in the context of Zika virus[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

[28]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apid Risk Assesment:Zika virus disease epidemic: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microcephaly and Guillain-Barré syndrome[DB]. 22 January 2016.

[2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llain-Barré Syndrom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标准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S]. 北京:中国出版社,2014.

Control measures of Zika virus in food industry

GAO Yi-nan,LI Hong-jun,ZHANG Xu-jiang,HE Zhi-fei*,YU L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Zikavirusbelongstoflaviviridae,themainrouteofwayismosquito-bornetransmission.ZikavirusbreaksoutinAfrica,theAmericas,SoutheastAsiaandotherplaces.NowChinahashadimportedzikavirusinfectioncases.InordertopreventthespreadoftheZikavirus,inthispaper,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clinicaldiagnosischaracteristicsandthe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ofZikavirusinfoodindustrywerereviewed.Theaimwasto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fortheprotectionofnationalfoodsafety.

zikaVirus;controlandprevention;foodindustry;foodsafety

2016-03-16

高一楠(1992-),女,硕士,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学,E-mail:632762447@qq.com。

*通讯作者:贺稚非(1960-),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安全,E-mail:2628576386@qq.com。

国家现代农业(兔)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4.D-1);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44)。

TS201.6

A

1002-0306(2016)19-0267-04

10.13386/j.issn1002-0306.2016.19.044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食品病毒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