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哺乳母猪智能饲养技术在猪场中的应用研究

2016-12-19许栋曹建国杨南宗徐菖陆雪林李何君赵乐乐付林娟

养猪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床投料哺乳期

许栋,曹建国,杨南宗,徐菖,陆雪林,李何君,赵乐乐,付林娟

[1.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上海闵行201103;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闵行201106;3.上海松林工贸有限公司,上海松江201600;4.武汉凯风华科智农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哺乳母猪智能饲养技术在猪场中的应用研究

许栋1,曹建国2,杨南宗3,徐菖4,陆雪林1,李何君1,赵乐乐1,付林娟3

[1.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上海闵行201103;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闵行201106;3.上海松林工贸有限公司,上海松江201600;4.武汉凯风华科智农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为研究智能饲养技术对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72头待产托佩克A*B系二元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头,试验组母猪分3批,每批12头饲养于安装智能化饲喂装置的产床,对照组饲养于常规产房。测定母猪繁殖表现、仔猪断奶表现和采食量。结果表明,窝产弱仔率,智能化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4.4个百分点(P<0.05);智能化组断奶仔猪个体重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1.29%(P<0.05)。从采食量来看,产前智能化组母猪日均投料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38.56%(P<0.05)。仔猪教槽料窝均投料量、头均投料量分别节省36.00%(P<0.05)、37.50%(P<0.05)。哺乳母猪智能化饲养技术能显著减少母猪窝产弱仔率、产前投料量和仔猪教槽料采食量,提高断奶仔猪断奶重。

哺乳母猪;智能化;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采食量

随着养猪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些自动化、智能化的养殖设施开始应用到部分规模化猪场中,智能生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可以不断改善畜禽的饲养方式和生存环境。母猪产房哺乳期的生产管理是生猪养殖环节的重要一环,母猪采食情况直接影响哺乳性能并决定仔猪是否顺利度过断奶关。但待产母猪因胎龄、体况、疾病等原因而存在个体差异,现有集约化饲养水平很难做到对每头母猪进行精细化、个性化饲喂,导致母猪哺乳能力降低、产后淘汰率增加、饲料成本升高等问题[1]。母猪产房智能化饲喂技术能够通过科学调控母猪食欲和投料量,实现“少餐多食”,促进哺乳期母猪采食量提高,从而提高泌乳力,最终提高母猪产房生产性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5年10—12月在上海松林工贸有限公司薛家猪场进行。该场目前存栏母猪2 500头,经标准化改造后,拥有现代化产房6栋,配备自动料线,其中1号产房36个产床中安装母猪智能化饲喂pigwish系统1套,共12个产床。

1.2 试验设计

选择72头待产托佩克A*B系二元母猪(所配公猪为托佩克E系),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头。试验组母猪分3批,每批12头饲养于安装智能化饲喂装置的产床,对照组饲养于常规产房。母猪妊娠后期对照预产期,按批次节律生产提前10 d左右上产床待产。试验时间为母猪上产床至仔猪28 d断奶,母猪跟踪至再次发情。

1.3 饲养管理

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试验的开展。试验组结合猪场实际情况,调整并制定试验母猪饲喂曲线,采用每日“5-9-15-19”四顿自动饲喂模式,根据pigwish系统每天母猪采食等信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远程手段或者现场通过无线手持机对母猪进行增减料调整(图1)。对照组采用常规每日“早-中-晚”三顿饲喂。各组均按照规模化猪场常规生产管理规程进行,保证正常饮水,仔猪禁组间带奶。

图1 母猪产房智能化饲喂pigwish系统示意

1.4 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

记录每头母猪产仔数、活仔数、弱仔数,仔猪哺乳期初生重、断奶数、断奶重等指标;详细记录试验母猪产前、产后每日投料量和哺乳期仔猪采食量;跟踪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原始数据用Excel表格处理分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智能化饲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胎龄差异不显著,平均在2~3胎次。对于母猪产仔表现,除试验组弱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个百分点外(P<0.05),其余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均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饲养方式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2.2 智能化饲喂对仔猪断奶成绩和母猪后续发情表现的影响

由表2可知,试验组窝均断奶仔猪数比对照组提高0.22头,但差异不显著,其中,保育期间仔猪死亡数仅相差1头。而试验组头均断奶个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0.85 kg(P<0.05),提高11.29%。结果表明,通过智能化饲养,母猪断奶后再次发情时间缩短1.76 d,缩短30.77%,但差异不显著。

2.3 智能化饲喂对饲料采食情况的影响

由表3可知,由于猪场批次生产和个体差异,试验母猪产前饲喂天数相差3.9 d,产前试验组母猪日均投料量比对照组减少1.55 kg,减少38.56%,差异显著(P<0.05)。在哺乳天数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试验组母猪哺乳期日均投料量差异也不显著,但比对照组提高0.45 kg,提高8.59%。在哺乳期,试验组仔猪教槽料窝均投料量、头均投料量分别节省4.45 kg、0.45 kg,分别节省36.00%、37.50%,差异显著(P<0.05)。

表3 不同饲养方式对母猪哺乳期、仔猪教槽料采食量的影响

3 讨论

养猪业发展至今,从之前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开始越来越关注猪本身生物学习性及生理需要特点,以促进猪生产潜能的充分发挥。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在“动物福利”、“智能群养”、“健康养殖”等养殖模式上实施应用多年,并逐步取代传统型养殖方式[2]。在国内,很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养殖技术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探索阶段。本试验所选猪场是上海市郊现代化、种养结合型规模猪场的典型代表,在该场开展智能化相关技术的试验,有利于验证该技术在上海市适用情况,促进上海市高端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有研究表明,智能饲喂能显著提高母猪情期受胎率和繁殖性能,提高生产性能[3]。本试验研究显示,在试验组和对照组胎龄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母猪产仔表现除弱仔率以外,其他产仔指标差别不大,这可能跟母猪前期配种和妊娠期的饲养条件基本一致有关。从产前采食量来看,试验组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智能化饲养设备能够根据母猪预产期精确调控每天的饲料投放量,并根据前一天采食情况来确定次日预投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大幅减少了母猪产前饲料浪费。

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直接决定母猪的泌乳能力,哺乳期较好的采食量能够显著提高母猪窝产仔猪断奶成绩,促进后期生长。本试验验证了上述结论,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哺乳期每天采食量略高于对照组母猪,这导致试验组仔猪断奶时个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0.85 kg,这对仔猪后续生长性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现场观察和结果统计,由于母猪泌乳能力提高,智能化饲养组母猪所产仔猪减少了教槽料的采食量,窝均投料量和头均投料量均显著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母猪较好的采食表现也为其减少哺乳期体况损失提供可能,研究结果揭示,试验组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有进一步缩短的趋势。

[1]李永辉.智能化养猪模式在中国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猪业科学,2013(12):35-38.

[2]亦戈.国外养猪业综述[J].中国牧业通讯,2010(14):46-47.

[3]王树华.智能饲喂对群养初产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养猪,2014(1):78-80.

(编辑:郭玉翠)

S828

A

1002-1957(2016)02-0087-02

2016-02-03

上海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沪农科产字(2016)第6号]

许栋(1986-),男,山东菏泽人,畜牧师,硕士,主要从事畜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xumuke021@163.com

猜你喜欢

产床投料哺乳期
浅析精细化工间歇反应釜投料中科氏力质量流量计的应用
打叶复烤自动化精准配方投料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兰州石化80万吨乙烯机组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做好猪场产床局部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
充填开采材料投料系统优化设计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一种新型产床的设计理念及应用效果分析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