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16-12-19海南省海南中学李霞兰
海南省海南中学 李霞兰
学案导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海南省海南中学 李霞兰
在高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相契合,能够提高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例,从以下三个主方面阐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一、理解学案、学案导学的概念,选择恰当的学案形式
1.学案与学案导学的概念。学案是相对于教师的教案而言的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案。学案的设计编写需要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并根据他们的自主学习水平而精心编写的对学生起到辅助作用的教学材料。教案的设计是强调教师的教,而学案的设计则是强调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探究过程、学习收获与评价反馈等。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则是将学案作为载体的一种导学方式,它强调教师在导学中的主导地位,主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突出对学生加以更多的关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择恰当的学案形式。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学案可以采用电子材料的形式:如视频类型、W O RD文档类型等。在电子材料形式的学案设计中,可以将视频和W O RD文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用。比如在教学《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时,我设计了有关“利用cool edi t录制并加工音频”的视频学案和相关的文档学案,并都发布在学校的FTP服务器上,学生可以先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后,再完成文档学案上的任务要求;在文档学案上学生可以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FTP服务器可以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二、遵循三大原则,设计优质学案
根据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设计学案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系统性原则。学案的设计应该具有系统性,做到立足于教程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授课。其中既要包括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也应包括对新知识的探究,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有时还需要配合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学案设计。
例如我在教授《表格数据处理》这个内容时,我设计了两种形式的学案:视频和文档。视频学案是有关求平均值、筛选、排序等知识点的视频操作步骤学案,通过对视频学案的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在文档学案中,学生可以按照课堂学习流程,记录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收获总结及反馈。我在本节课中设置了两个活动任务,分别是:
活动一中,学生利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表格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以及我所提供的视频学案来完成第一个活动,从而掌握表格数据中的求平均值、筛选、排序的技术方法。并通过操作得出的结果,进一步获取跟海南相关的环境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爱护海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二中,学生运用前面掌握的知识技能来完成,并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来掌握表格数据中的求和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还通过自主探究及小组协作掌握非连续单元格的数据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两个活动任务的完成,遵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提问式原则。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强调教师的教,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在学案上将一些知识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由简单深入至较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信息的编程加工》这个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利用VB编写的函数图像代码,针对这个方面的知识点,我在学案中设计了如下内容:
3.阶梯式原则。所谓的阶梯式原则就是指学案的设计应该要具有层次性,内容要根据难易程度做好控制,将知识由浅入深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此外还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的任务要求可以分为基本任务和进阶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如在进行《信息的编程加工》这个内容的学习时,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层次水平,我在学案中设置了分层次任务。对于一般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利用VB设计出“二次函数图像”程序设计即可;而对于能力较高的同学,则在学案中提供“求圆的面积”和“猜数游戏”的程序设计方案,让能力高的同学尝试去完成,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这三个原则并不是独立分开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优质的学案中,应该是三个原则都能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导学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使用优质学案导学,实现高效课堂效果
下面以《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这节课所设计的学案来说明,优质学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作用。
1.有助于新知识的导入。将学案导学模式应用到新知识的传授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这节课的学案中,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采集自己的正面照片,并处理成符合使用要求的证件照(证件照要求:1.尺寸:宽度480像素,高度640像素;2.文件大小:不超过200KB;3.格式:j pg格式)。由于设计的任务接近学生实际生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的精神,从而对即将新学的知识充满期待。
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来完成一些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节课中,在学生获取了自己的照片后,根据学案中的任务要求:小组成员查看所拍照片的属性,组员讨论、交流图像是否符合证件照要求,拍摄的图像存在哪些问题?并将存在的问题记录在学案上,接着学生根据教师在学案上提供的有关Photoshop的相关知识储备,通过自主探究及小组协助,尝试解决图像所存在的问题,并将解决方法记录在学案上。
在这个过程中,学案导学模式的运用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探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地做到让课堂归还给学生。
3.有助于交流与合作。课堂交流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倡学生团结协作。
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针对这个环节,我在学案中设计了如下交流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小组成员进行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并相互协助上传不成功的组员寻找失败的原因,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交流合作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挖掘出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4.有助于总结知识和反馈。总结是教学的一个主要步骤,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整理;课堂反馈则是评定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基础。教师可以在学案中将总结和反馈设计成评价环节,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理解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案中设计了如下评价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建立知识体系,进而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课堂学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教师也能通过评价环节,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为下一次课程内容提供备课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