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在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前景
2016-12-19薛炬君陈曦
薛炬君,陈曦
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在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前景
薛炬君,陈曦
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收集2015年4—1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例,治疗组25例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25例应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NSE、IL-6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四周后NIHSS量表评分(10.28±1.74),(8.35±3.09);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四周后NIHSS量表评分为(10.11±1.89),(9.01±2.87)。治疗组NIHSS量表评分改善程度略高于对照组。梗死面积变化治疗组略好于对照组。NSE水平及血清IL-6水平在治疗后均较入院时降低,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前景
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约70%,主要是由于脑供血障碍容易引起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缺血性坏死和周围缺血半暗带。利用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抢救缺血半暗带的主要方法,减轻再灌注损伤,而有效的脑保护措施是重点[1]。现阶段研究的中心是在缺血后通过药物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促使神经功能快速复原[2]。近年来,文献中证实[3],在缺血性脑损伤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其受体的上调在脑组织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归集该院2015年4—11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使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4—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经该院专科医师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为快速发病,发病时间小于48小时,首先是做头部CT检测,有利于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性,经过检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且所有入组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协议书,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把两组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 、发病时间、梗死面积、NIHSS评分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在入院当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5 000 U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生理盐水1 mL皮下注射1次。并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给予两组基础治疗。入院第2天、1周、2周、4周晨起采血,送检NSE、IL-6。入院24 h内、第1周、2周、4周行DWI检查测量梗死面积,入院当日、第1周、第2周、第4周应用NIHSS量表评分。
表1 两组病人NSE,IL-6变化情况()
表1 两组病人NSE,IL-6变化情况()
组别IL-6 1周 2周 4周NSE 1周 2周 4周治疗组(n=25)对照组(n=25) tP 285.2±2.43 286.9±1.98 1.413 0.001 251.4±2.31 269.4±3.41 1.562 0.002 167.3±1.99 171.4±3.01 1.733 0.001 21.5±3.4 20.9±2.9 1.197 0.02 17.1±3.2 18.7±2.7 2.563 0.03 12.0±3.0 16.2±3.4 3.101 0.01
1.3 统计方法
对该次的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NIHSS量表评分为(10.28±1.74),(8.35±3.09);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四周后NIHSS量表评分为(10.11±1.89),(9.01±2.87)。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略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平均梗死面积为(8.73±2.24)cm2,(5.03± 0.98)cm2;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平均梗死面积为(8.62±2.13)cm2,(5.11±0.76)cm2。梗死面积变化治疗组略好于对照组。两组病人NSE,IL-6变化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NSE水平及血清IL-6水平在治疗后均较入院时降低,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当前使用溶栓治疗[4]效果最佳,但溶栓治疗对发病时间、医疗条件、梗死类型以及患者身体状况等方面有很高要求。这是导致许多患者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5]。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包括应用改善脑血微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抗凝、抗血小板、脱水剂等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神经保护效果[6]。Ehrenreicht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脑中动脉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天内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比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显示了较好的结果,同时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临床实验中证明,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7]。IL-6因子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炎症反应及免疫损伤,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志酶是NSE,在发生脑损伤时,神经细胞较容易受到损伤并且崩解,可将NSE释放入血清。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脑梗死体积的大小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高低能够影响脑卒中急性期血清NSE的升高幅度[8]。笔者将NSE和IL-6作为临床卒中研究评价预后的重要观察指标。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四周后NIHSS量表评分(10.28±1.74),(8.35±3.09);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四周后NIHSS量表评分为(10.11±1.89).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比对照组稍微较高。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NSE水平及血清IL-6水平与入院时相比较均呈现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好,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至少可以防止脑梗死炎症反应及免疫损伤,可因此降低神经细胞凋亡,可以起到神经保护、改善预后的作用。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安全性方面,目前该药物已被广泛使用于贫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在这项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有不良反应的现象。目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理论及临床经验仍存在者一些不足之处。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是一个重大的抗神经损伤因子,随着理论及临床的深入研究及新的衍生物的研发,必将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应用前景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
[1]代成波,王硕,刘新通,等.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47(2): 38-41.
[2]华威,钟华,戚基萍.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 动物模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194-196.
[3]许燮萍,周敏杰,卢娜,等.癫痫停药后复发与脑电图[J].医学信息,2014(12):56-58.
[4]郝树森,张丽英,高连生,等.超声波联合疏血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2(5):456-457.
[5]封臻,娄艳艳.疏血通结合西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3,24(2):152-153.
[6]薛慎伍,张兆岩,王辉,等.老年脑梗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肌电图与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41-143.
[7]刘波,赵磊.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89-90.
[8]Fischer U,Cooney MT,Bull LM,et al.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血压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4):384-38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XUE Ju-jun,CHEN Xi
Heilongjiang Hospital,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elderly,Ha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36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collect 2015 April to Nov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received th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treatment group (n=25)application of recombinant erythropoietin,control group,2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observe two groups NIHSS score,serum NSE and IL-6 levels.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IHSS scale score(10.28±1.74),(8.35±3.09);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the NIHSS scale score was(10.11±1.89),(9.01±2.87).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NIHS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reatment group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NSE levels and serum IL-6 levels were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hospital,bu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as performed.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Acute ischemic stroke;Application prospect
R4
A
1674-0742(2016)06(b)-0030-02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7.030
2013-03-14)
薛炬君(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主治医生,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