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翳风穴刺血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障碍的影响*

2016-12-19杨改琴张莉君秦彩娟康岁岁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面神经西药分级

左 甲,杨改琴,张莉君,盛 刚,秦彩娟,康岁岁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刺灸聚英

翳风穴刺血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障碍的影响*

左 甲,杨改琴,张莉君,盛 刚,秦彩娟,康岁岁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血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面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9月在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18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刺血组、刺血配合西药组,每组60例。西药组给予口服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和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刺血组给予翳风穴刺血治疗,刺血配合西药组在口服西药的同时配以翳风穴刺血治疗。结果:西药组愈显率83.01%,刺血组92.98%,刺血配合西药组9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0、30天,刺血组中医症状积分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血配合西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10天,刺血组及刺血配合西药组H-B分级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翳风穴刺血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确切,早期介入可以迅速改善急性期症状,促进面部功能恢复。

面神经麻痹;刺血疗法;翳风穴;House-Brackmann分级;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一侧面神经受损后导致该侧面部功能减弱或丧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造成心理负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1]。现代医学认为,早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减轻组织水肿,恢复神经功能,改善面部肌肉功能[2]。但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常伴有血糖异常、骨量流失等多种不良作用。因此,使用“绿色、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本课题自2011年5月至2015年9月,将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18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翳风穴刺血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随机分组

180例患者均来自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采用查表法产生随机序列,使用密不透光的信封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刺血组、刺血配合西药组,每组60例。其中,西药组、刺血组、刺血配合西药组分别脱落7、3、2例,共有168例患者完成研究,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性别比较,经卡方检验,χ2=3.383,P=0.336>0.05;年龄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724,P=0.539>0.05;病程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0.174,P=0.914>0.05。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

1.2 盲法

由于刺血操作的特殊性,无法进行双盲,故对临床操作、疗效评价、统计分析进行三方分离,以避免偏倚。

1.3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制定[3]: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皱额、蹙眉异常,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或偏向健侧,不能鼓腮、示齿、吹哨,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或耳后疼痛等症状。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治疗学》[4]制定:患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宽,迎风流泪,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健侧歪斜,不能露齿、鼓腮,可有耳后疼痛及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病程在1~7天;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总之我们要抓住安全教育的关键环节,并把握其规律,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安全教育的管理明细化,切实让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并形成习惯性,自觉性的自我保护意识。

1.5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其他疾病的面神经麻痹患者,如: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侵犯颞骨的肿瘤、后颅凹病变、腮腺炎或腮腺肿、脑外伤等;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或瘢痕体质。

2 治疗方法

2.1 西药组

口服维生素B1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824512)5mg,口服,3次/日,连续30日。维生素B6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923232)10mg,口服,3次/日,连续30日。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511)首剂量40mg,口服,1次/天,连续3天,之后每3天减服10mg,直至停药。

2.2 刺血组

取穴:患侧翳风穴。器具:0.35mm×40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2号透明玻璃罐。操作方法:将患侧翳风穴常规消毒后,手持毫针快速点刺致局部出血,并用闪火法将2号透明玻璃罐于翳风穴进行拔罐,使总出血量达到5ml以上,5min后起罐并清洁、消毒施术部位。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

2.3 刺血配合西药组

治疗方法为西药组和刺血组的方法结合。

3 疗效评价

3.1 观察指标

House-Brackmann分级(H-B分级):按照面部功能障碍,以正常、轻度障碍、中度障碍、中重度障碍、重度障碍、完全障碍分别对应Ⅰ、Ⅱ、Ⅲ、Ⅳ、Ⅴ、Ⅵ级。于治疗前、治疗第10天、30天分别记录1次。

3.2 综合疗效标准

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3]制定标准,于治疗第30天进行评定。痊愈:H-B分级为Ⅰ级;显效:H-B分级为Ⅱ级;有效:H-B分级为Ⅲ级;无效:H-B分级为Ⅳ级及以下。

3.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各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表2 各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由表2可知,各组组间比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3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第10天,与西药组相比,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血配合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30天,与西药组相比,刺血组、刺血配合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4.2 各组H-B分级比较

各组治疗前H-B分级比较,经卡方检验,χ2=5.980,P=0.201>0.05。见表3。

表3 各组治疗前H-B分级比较

各组治疗第10天H-B分级比较,经卡方检验,χ2=31.893,P=0.000<0.01。见表4。

表4 各组治疗第10天H-B分级比较

各组治疗第30天H-B分级比较,经卡方检验,χ2=6.616,P=0.158>0.05。见表5。

表5 各组治疗第30天H-B分级比较

由表3~5可知,各组H-B分级比较方面,治疗前、治疗第30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4.3 各组综合疗效比较

表6 各组综合疗效比较

由表6可知,各组综合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χ2=8.463,P=0.076>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愈显率方面,刺血组、刺血配合西药组均高于西药组。

5 讨论

面神经麻痹是因茎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一种周围性神经病变。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受到多种理化刺激后,造成神经血管挛缩,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从而发生面神经麻痹。因此,早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B族等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减轻组织水肿,恢复神经及面部肌肉功能[2]。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风邪侵袭、气滞血虚致面部经筋失养、纵缓不收所致。翳风穴属手少阳经,为手、足少阳经交会穴,有疏风散寒、化瘀通络之效。现代解剖学发现,面神经经颈乳孔穿出后,经过翳风穴深层呈放射状分布于面部。现有研究发现,机体在病理状态下,患病局部的组织代谢、血液循环及温度变化等方面与其他部位不同[5],且通过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患侧翳风穴进行红外热像检测,得到了初步验证[6]。同时,对翳风穴进行干预,可促进神经水肿消失并减轻面神经炎性反应[7]。而刺血疗法可以改善局部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并阻止炎性反应[8]。因此,对翳风穴进行刺血治疗,可能影响局部的温度变化、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变化,减轻面神经的神经组织水肿和炎性反应,从而达到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刺血组及刺血配合西药组愈显率均优于西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H-B分级方面,刺血组及刺血配合西药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其中,治疗第10天,刺血组及刺血配合西药组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H-B分级效果均明显优于西药组。而治疗第30天,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刺血组及刺血配合西药组虽然均优于西药组,但在H-B分级方面,各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对翳风穴进行刺血可明显改善面神经麻痹患者急性期症状,促进面部功能恢复,但对远期的面部功能恢复,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翳风穴刺血能明显优于西药疗法。

综上所述,翳风穴刺血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确切,早期介入可以迅速改善急性期症状,促进面部功能恢复。

[1] 余光岩,顾晓明,蔡志刚.周围性面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

[2] 全世明,高志强.贝尔面瘫治疗指南[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4):274

[3] 杨万章,吴芳,张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9):786-787

[4]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5] Vargas J V C,Brioschi M L,Dias F G,et al.Normalized methodology for medical infrared imaging[J].Infrared Physics &Technology,2009,52(1):42-47

[6] 陈雷,冯鑫鑫,张奕,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翳风穴红外热像图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554-1556

[7] 钱海良,付勇,熊俊.温和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灸感与灸效关系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3,38(6):493-501

[8] 黄伟.刺络放血疗法的源流与发展[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9):3

Effect of Pricking Blood at Yi-feng Point on Facial Paralysis and Dysfunction

ZUO Jia,YANG Gai-qin,ZHANG Li-jun,SHENG Gang,QIN Cai-juan,KANG Sui-sui

(Shaanxi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Xi’an710003,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icking blood at Yi-feng point on facial paralysis and dysfunction.Methods:180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selected from May 2011to Sep. 2015in 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Shaanx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Western medicine group,Blood pricking group and Combined western medicine and blood pricking group with 60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stern medicine group received Vitamin B1,B6and Prednisone Acetate tablets.Blood pricking group received pricking blood at Yi-feng point only. The Combined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and blood pricking.Results:The comprehensively curative effec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curative rate of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83.01%;in the blood pricking group it was 92.98%;in the Combined group it was 96.55%. As to the score of TCM symptom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1).Pricking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were better tha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on the 10th day and the 30th da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As to H-B classification,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became worse than other two groups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Pricking blood at Yi-feng point on facial paralysis is effective. Acute symptoms can be improved when treated at early stage, and facial function can be recovered.

Facial paralysis;Pricking blood;Yi-feng point;House-Brackmann classification;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编号:LC31。

左甲(1982-),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R246.6

A

1005-0779(2016)10-0055-03

2016-04-15

猜你喜欢

面神经西药分级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