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蛋鸡生产之呼吸道病综合防控
2016-12-19孙开冬1袁宗豪2
□ 孙开冬1 袁宗豪2
(1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科院2 禹州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化蛋鸡生产之呼吸道病综合防控
□ 孙开冬1 袁宗豪2
(1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科院2 禹州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化,是以现代化养鸡工艺为模板,从设备到鸡的品种、饲料、饲养管理制度、生产管理流程用文字形式规范化,建立一系列可考核的指标和标准(例如:料蛋比、体重、整齐度、防疫程序、抗体检测评判、鸡粪处理系统、各阶段营养标准、光照制度、用工标准等),以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为核心进行管理。蛋鸡品种选择、育雏育成场和产蛋场三场分离、体重与整齐度管理、机械清粪、自动供水供料、自动控温控湿、鸡粪等副产品和污物处理系统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符合《劳动法》的用工制度、职工培训等是保证我国商品蛋鸡业标准化的核心工作内容。
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环境治理与资本、互联网思维的参与,标准化蛋鸡生产迅速发展,单场存栏 10万~100万以上的蛋鸡场加速出现。
呼吸道病防控是标准化蛋鸡场疫病防控的重点。秋冬季节来临,蛋鸡呼吸道病将逐渐增加,本文针对标准化蛋鸡生产中的呼吸道病综合防控,结合禹州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在存栏30万蛋鸡,设计存栏120万只蛋鸡规模)技术部袁宗豪老师的管理实践,谈一些思路和措施。
1 防控呼吸道病,养鸡生产安全的关键
1.1 呼吸道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
1.2 防控病毒性呼吸道病,重中之重
1.3 两个核心
核心一:新-支-流综合防控体系:即综合防控新城疫、传支、禽流感(包括 H5、H9等)这三个重要的常发病,也是贯穿养鸡全程的重大疫病,均具备呼吸道病的特征,而且引起重大经济损失。
核心二:环境控制:养鸡生产的环境控制水平,从一定程度讲,决定鸡场命运。河南农大杨明凡博士讲过“生物趋向性”的观点,就是一些养鸡场会经常发生某一些疫病,是因为该场的环境容易造成某些病原的繁殖,因为微生物会趋向于它们适合繁殖的环境。从宏生物(大象、狮子、长颈鹿、鲸鱼、人,等等)到微生物,所有的生物其实都具有生物趋向性,有一个经典的俗语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2 鸡呼吸道病的病原分析
2.1 环境病:通风不良、温差过大、不良气体、密度过大等。这四个问题是引起呼吸道病的大根源。老鼠、苍蝇、蚊子、甲壳虫、飞鸟等,都是引起传染的媒介。
2.2 病毒病:新城疫、禽流感、传支、传喉、鸡痘等。传染性喉气管炎、黏膜型鸡痘会在晚秋、冬季发生率增加。
2.3 细菌病:霉形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病常继发于背景性的病毒病。
2.4 真菌病: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容易误诊为新城疫、大肠杆菌病。
3 必须知道的两个温度数据
3.1 蛋鸡适合产蛋的温度13℃~ 23℃(鸡舍控制适温:一般为15℃~ 28℃)。
3.2 温差:成年蛋鸡温差5℃以上可能发生应激。对于雏鸡来讲,2℃以上温度落差即可引起应激。
4 引起呼吸道病的特殊病原分析之——病毒
4.1 新城疫:一个血清型,多个基因型,HA×NA(6组基因,10个基因型)。用常规疫苗如lasota、Co-30、Ⅰ系等仍然有效,在流行基因Ⅶ型新城疫的地方,还要考虑基因Ⅶ型新城疫疫苗的使用。
4.2 禽流感:多个血清型,9-10HA×15-16NA,不断变异。一般来讲,H9相对稳定,变异稍缓慢,临床也需要使用流行毒株制作的疫苗。H5病毒近年来变异加速,需要更换新毒株,目前使用的流行毒株是H5-Re-8,国家强制免疫推行联苗,即含有H5-Re-6、H5-Re-7、H5-Re-8三种毒株Dev疫苗。
4.3 传支:至少14个血清型,四个病理型,即呼吸型、肠道型、肾型、生殖型传支,其中肾型传支可引起卵巢、输卵管发育的异常,表现不发育或者输卵管囊肿积水。
4.4 传喉:一个血清型,相对好预防。非污染场不免疫,发病场需要紧急接种传喉疫苗,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5 引起呼吸道病的特殊病原分析之——细菌
5.1 支原体:需氧和兼性厌氧,原核微生物,寄生,已发现10多种,已鉴定7种。鸡毒支原体是常规预防的鸡病,近年来滑液囊支原体发生增加值得注意。
5.2 大肠杆菌:兼性厌氧,菌体抗原(O)141~146个、荚膜抗原(K)89~91个、鞭毛抗原(H)49个,禽类主要是O1、O2、O78,国内已经鉴定报导50种以上禽类大肠杆菌血清型。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关键在于预防病毒病、控制环境。
5.3 沙门氏菌:兼性厌氧,2500种以上血清型,可寄生于禽细胞内。沙门氏菌可引起雏鸡的肺炎病变和成年鸡的腹膜炎、卵巢、输卵管炎,而且一旦发生,很难根除。
5.4 霍乱:需氧或兼性厌氧,A、 B、D、E、F型,A型致病力强。霍乱发病率不高,常见夏秋季零星发生。
5.5 传染性鼻炎:兼性厌氧,分为 A、B、C三型,疫苗用 A、C型较多。市售疫苗主要含A、C型抗原。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主要依靠环境控制,温差与通风、消毒、密度管控,很关键。
6 条件性呼吸道病成因分析
6.1 用药物来弥补管理漏洞的思想
蛋鸡发病后用药其实是亡羊补牢,关键在于改善管理而减少病原的存在、提升机体免疫力。
6.2 季节转换期忽视温差控制
昼夜温差,是引起呼吸道病的原因,尤其是凌晨1:00之后。
6.3 不良气体损伤呼吸道黏膜
主要是氨气和硫化氢等,粉尘也应予以注意,青年鸡和开产前换羽的粉尘量大,应及时通过喷雾和通风结合的方式除尘。
6.4 微生物生态平衡紊乱
随意用药、大量用药、长期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引起菌群紊乱。
6.5 免疫抑制,黏膜免疫屏障漏洞
不合理的免疫程序、过度免疫,损耗机体免疫力,造成免疫抑制。点眼滴鼻、喷雾通过哈德氏腺产生较好的黏膜免疫,饮水免疫容易造成免疫失败。禽流感的免疫,目前缺乏适用的活疫苗,依赖油苗免疫,相对于新城疫、传支、传喉等免疫,黏膜免疫缺失,防控难度较大,这也是临床多发禽流感的原因之一。
6.6 接种低品质疫苗诱发
SPF疫苗不含特定病原,但是价格较高。低品质疫苗包括四个方面:
6.6.1 使用普通鸡胚制作的疫苗,可能导致支原体、白血病、网状内皮增殖症、沙门氏菌病原在疫苗中携带。
6.6.2 抗原含量不足,导致标准剂量难以产生足够的抗体。
6.6.3 含有甲醛、内毒素等导致吸收不良、接种部位坏死、发炎等。
6.6.4 疫苗毒株过时,不能与流行毒株匹配,难以产生足够的保护力。
6.7 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操作不正确,缺乏检测
抗体检测目前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共性问题,主要是经费问题、送检操作问题。根源是意识问题。
数据判读需要一定的样本数量要求,按照数据评判概率要求,至少需要7~10个样品,才能反映一定的客观数据情况。送检样品参照以下数量要求:
6.7.1 临床抗体检测的数量要求采集家禽存栏数的0.5%。
6.7.2 例如1千只的鸡群应该采集 5个血样,5千只的鸡群应该采集 25个血样,1万只鸡群应该采集50个血样,5万只的鸡群应该采集250个血样,以此类推。
6.7.3 考虑经济原因和科学判读需求,本实验室建议采集血样数量:1~2千只的鸡群应该采集10个血样,3~5千只的鸡群应该采集15~20个血样,1万只鸡群应该采集20~30个血样,5万只的鸡群应该采集30~50个血样,10万只的鸡群应该采集50~200个血样。
6.7.4 有同批鸡群分装在几个鸡舍的,每个鸡舍采样数量不低于5~10个。
采样要求:
血清化验最准确,建议采集血清化验,并密封保存。
鸡蛋化验有误差,如果不会采血样,需要送检当天的新鲜鸡蛋。
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在接种10天后采样,所有油苗在接种后25~30天采样。
遇到抗体检测异常,遵照化验室建议再择时复检。
第一次化验之后,建议每个月化验一次。
样品内附单据,说明以下事项:
姓名、地址、电话、家禽品种、存栏数量、免疫程序、用药情况、生产状况、有何疑问、检测项目。
6.8 耐药性、免疫诱变因素
生物要生存,必须应对一切不利于生存的因素,并因此发生性状和基因层次的改变,这就是耐药性、免疫逃逸发生的原因。
7 鸡多病因呼吸道病的防治关键点
7.1 让鸡舒服,改善硬件
良好环境的描述:
干净:外观清洁,消灭病原微生物
舒适:氧气充足,呼吸自由;密度合适,活动自由;通风良好,粉尘很少;干湿正好,感觉清爽。
稳定:无论什么条件,舒适而稳定的环境最重要。
7.2 使用优质饲料,及时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确保免疫系统活性
7.3 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没有完全的免疫程序,只有相对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的免疫程序就是因地制宜。
7.4 纠正错误的疫苗选择观念和免疫操作方式
选择优质疫苗,并配套免疫检测、免疫效果评判。
7.5 重视消毒、通风、温差控制、密度控制四大管理细节,净化环境
7.6 培育高产鸡群,改善管理,合理使用药物保健,减少药物和疫苗使用频率
规模化养殖,今后要在无抗、无药残方向下大工夫。
8 解决呼吸道型传染病的手段
8.1 建立以免疫为主线的生物安全体系,综合防控,并通过努力减少免疫项目于免疫次数,节约机体免疫力。
8.2 重视黏膜抗体:客观、全面评价HI抗体等能检测的项目。
8.3 针对传支的措施:血清型多,有一定的变异,使用呼吸型和肾型毒株的疫苗。
8.4 针对H9、H5的措施:使用优质疫苗,含有足量的流行毒株是关键。
8.5 针对新城疫的措施:免疫之外,隔离、消毒等是有效措施。
9 关于疫苗选用的基本观点
9.1 疫苗的纯净度
具有深度影响(免疫抑制、免疫效果);推荐:真正的 SPF疫苗、高品质油苗;种鸡场第一需要是安全(避免污染,环境需要持续净化、持续避免污染)。
9.2 关于疫苗剂量
活苗若有效,理论上 1倍量足够;考虑饮水、点眼滴鼻的操作损失因素,适量加倍;如果使用普通疫苗非加倍4~6倍不保险,完全可以考虑使用高品质SPF疫苗 (经济代价、效果、安全性)。
9.3 关于售后服务
负责任的厂家与养殖场是利益联盟、和谐共生的关系,从专业上讲,养殖企业需要厂家长期的、高品质、高层次的技术支持。
9.4 关于疫苗投诉
没有任何疫苗的满意度或者效果是100%的,多种因素影响免疫。
10 建立以免疫为主线的生物安全体系
10.1 禽流感的流行是决定疫情波动的关键。从临床的角度讲,禽流感往往占发病总数的50%左右,虽然很多是温和型的,但损失很大,并继发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感染。寒冷季节,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
10.2 新城疫1个血清型,不易变异;传支和禽流感多个血清型,容易变异。
综合防控新城疫-传支-禽流感是蛋鸡养殖生产管理的疫病防控重任。
10.3 关注母源抗体、免疫空白期的隔离。
20~40日龄、90~120日龄、开产至产蛋高峰是蛋鸡容易感染疫病的关键时期。
10.4 “5周龄定终身”和“16周龄体重决定产蛋高峰”理念。
10.5 5周龄体重反映了雏鸡内脏器官、免疫器官发育的水平,是高产的基础。16周龄的成活率、体重、胫长、免疫状况、生殖系统发育状况,决定了生产水平的生理基础,也是呼吸道病防控的生理基础。
10.6 传支的特殊性:早期感染+低温诱发,建议1~3、7~15、80~120日龄加强免疫。
10.7 重视病毒病恢复期的排毒与同居感染。
病毒病在表面康复之后,存在3~4周以上的排毒期,是造成循环感染的原因。
10.8 重视抗体检测,科学评判免疫效果,选择优质疫苗(抗原含量与吸收率、免疫应激)。
10.9 预防生殖系统发育加速期和产蛋高峰期的感染。
1~15日龄、70~120日龄、开产至产蛋高峰期是免疫系统容易受到传支等病毒感染的时期,适度的药物预防、消毒措施、通风措施、隔离措施是切实有效的。
10.10 建立以免疫为主线的生物安全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0.10.1 环控方面:调整通风级别,由隧道通风转换为自然进气,对环控器(AC2000)上的目标温度做进一步跟踪适时做出微调整。后半夜进车间查看舍内温度观察鸡群状态、听呼吸音、记录启动风机台数 (现在5万只规模的蛋鸡舍后半夜启动4台风机),避免温差过大、通风过强、温度偏低引起冷应激引起鸡群呼吸道发生。保证舍内空气交换均匀,氧气充足,避免贼风吹入,尽可能的控制温差在3℃以内。
10.10.2 带鸡消毒:执行正常的带鸡消毒程序,一周不低于2次,适时净化空气,降低灰尘,消毒水为戊二醛、聚维酮碘等。
10.10.3 提升或维持鸡群的黏膜抗体和体液抗体,具体为ND活苗30至35天气雾一次,气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做到位,饮转移因子2天,鸡舍除尘,短暂关闭风机等,新城疫疫情不严重的场区可直接饮水或气雾免疫,疫情不易控制的场区可用新城疫基因Ⅶ型,经实验效果确切,能很好的保护好第一道屏障。入秋之后(10月份前)需普免一次ND-H9-H5(Re-6+Re-7+Re-8)提升体液抗体水平,对鸡群每月抗体检测一次做到心中有数。
10.10.4 做好以上几点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投喂复合维生素或VC,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10.10.5 清粪要及时,建议每天清理、定时清理。
10.10.6 水线处理:提高饮水的干净度,采用饮水净化设备,配合加药器用酸制剂处理冲泡法,避免杂菌在水线繁殖并进入鸡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