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经济收入相关研究
——以龙脊梯田为研究对象

2016-12-18邹宏霞

关键词:龙脊年收入梯田

宋 繁,邹宏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经济收入相关研究
——以龙脊梯田为研究对象

宋 繁,邹宏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龙脊梯田居民经济收入上存在一定的贫富分化,部分低收入村民摒弃农业生产转营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项目,对梯田保护持消极态度,导致梯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抛荒。从旅游收入与收入来源的相关性为出发点,遗产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措施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考虑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合理分配相关利益,确保居民利益优先;培养居民保护意识,发挥对遗产保护的主动性。

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经济收入

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自2002年 启 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简 称 GIAHS)”项目至今已有13年,期间新兴课题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国内外的又一研究热点,研究范围覆盖到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分类[1]、保护与利用[2-4]、开发模式[5]、资源评估[6]、发展途径[7]等各个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众多不同的观点,而农业文化遗产与居民经济收入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只有少数研究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就遗产保护的主体--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与遗产保护的相关关系研究则少有涉及。部分相关研究是在方法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收入构成和居民感知进行分析,内容上集中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构建利益分配机制,缺少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后对农民经济收入状况变化的系统调查和分析,也没有就收入状况的变化所引起的居民对遗产保护的态度和措施加以探讨。如Sonja Berweck(2013)对GIAHS指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和非指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指出前者可以使遗产保管人和社区居民参与额外的经济活动,销售更多的农产品,提供额外收入的机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收入[8]。唐晓云等(2010)以广西龙脊平安寨梯田为个案,探讨了社区型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旅游发展的相互影响,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的居民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9]。孙九霞,吴丽蓉(2013)以龙脊梯田作为研究地,探讨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出完善社区内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利益分配趋于均衡,减少社区内各利益主体的冲突和矛盾,实现龙脊梯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10]。崔峰等(2013)对江苏兴化垛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关注社区居民的感知与利益诉求,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来协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11]。苑利(2014)提出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保护过程中会牵涉到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与种田人、长期与短期利益、人与物的关系[12]。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研究事实上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总是植根于遗产地区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也就是说当地居民作为农业生产生活的主体,其经济收入状况、行为举止都与遗产保护息息相关,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龙胜龙脊梯田于2014年入选中国第二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闻名中外。然而,随着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以及部分居民对经济收入的一味追求,使得龙胜大量农业文化遗产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龙脊梯田景区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和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态度至关重要,而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是影响这一主体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以龙脊梯田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取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数据,探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居民经济收入的关系。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一)调查地点概况

龙脊梯田位于桂林市和平乡平安村,是广西20个一级景点之一。梯田景区面积共6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海拔300到1100米之间。梯田始于元朝,现已有650多年。梯田包括平安北壮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两个景区。此次调研地选取金坑大寨,该寨广受游客欢迎,因而居民参与相关旅游经营活动比例也相对较高。

(二)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

此次调研以附近两条沟居民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研时逐户调查,由于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大都有限,问卷大部分为访谈的方式由调查者边询问边填写。

(三)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包括四个板块,包括人口学特征,收入状况调查,旅游经济发展状况,遗产保护与经济互动发展措施建议。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和互动发展措施均采用李克特量表,分别用完全不赞成、不赞成、中立、赞成、非常赞成五个等级表示被调查者对该问题的赞成程度。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73份,去除部分家庭不同成员的重复调查或回答有所遗漏的,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79.7%。

(四)数据分析

原始数据用EXCEL输入整理,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内部一致性评价系数Cronbachα)和效度分析(KMO系数测度和Bartelett球形检验)、相关性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根据人口学特征分析(表1),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居多,占64.5%,主要原因是入户调查时家中女性部分去景区入口从事背包和向导工作,男性则在家经营旅馆和餐饮。年龄主要集中在45到60岁阶段,30岁以下只占到调查对象的9.4%,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0.3%,总体偏老年化。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所占比例高达89.1%,整个村平均文化程度低,只有个别大学毕业后回家创业,经营家庭旅馆等旅游事业。家庭收入来源方面,主要依靠耕种梯田、住宿餐饮、向导背包和商品经营,这四项响应百分比占比就达到80.5%,同时,四者的个案百分比分别为62.3%,52.2%,37%和40.6%。也就是说,在被调查对象中,超过半数居民在遗产地旅游开发后依旧有从事梯田耕种,当然也有高达37.7%的居民不再从事梯田耕种,转而依靠住宿餐饮和商品经营等谋取收入营生。

表1 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二)经济收入状况

龙胜作为一个旅游强县,旅游经济收入一直保持稳步强劲的增长,图1表明2013年共计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为247.9万人次、24.09亿元,同比增长10.48%、26.5%,是大桂林旅游有实质性增长的县份。龙胜梯田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最显而易见的指标就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开始,龙胜农民人均纯收入就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参照龙胜各族自治县门户网给出的2011-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预测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000左右。这些数据表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促进了龙脊梯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图1 近几年农民经济收入趋势

对大寨居民家庭年收入按等级划分然后进行数据分析(表2),发现属于低收入人群,也就是年收入在12万以下的占76.1%,其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家庭占比15.2%,年收入3到8万的占比41.3%,8-12万的家庭占比19.6%,部分收入相对较低的居民,原因主要是收入来源单一,以耕种梯田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很少参与其他经营活动。部分收入水平较高的居民,则主要通过从事住宿餐饮和商品经营获取收入。

表2 大寨居民家庭年收入等级

(三)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可反映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进行信度分析是数据分析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评价系数Cronbachα。一般情况下,α信度系数>0.7代表数据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当项目测量数据少于6个时,α>0.6也认为量表具有可靠性。分析结果如表3A显示,进行信度分析的共有2个项目12个问题,总量表Cronbachα为0.781,遗产保护中旅游发展状况项目信度系数为0.730,遗产保护和旅游经济互动发展措施项信度系数为0.688。因此量表数据达到信度要求。

效度能有效衡量调查问卷的有效性,一般来说,KMO的统计量值越接近1,变量间的相关性就越强,原有变量则更易于做因子分析。同时,Bartelett球形检验值显著性概率P≤α(显著性水平),可以做因子分析。由表3B可知,问卷KMO系数>0.7, Barte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0,说明问卷量表效度较好。

表3 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

(四)相关性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与旅游年收入、旺季月收入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其中r=0.462,p=0.00,数据显示旅游年收入越高,则家庭年收入越高,说明旅游收入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高。旺季月收入和年收入相关系数r=0.595,p=0.00,即旺季月收入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说明旺季收入占家庭收入高。旅游年收入和旺季月收入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其中r=0.422,p=0.00,即旺季月收入越高,旅游年收入越高,旅游年收入主要来源集中于旺季所得。

表4 年收入与旅游年收入相关性分析†

2014年家庭旅游年收入与收入主要来源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年收入与梯田耕种、住宿餐饮、商品经营和外出打工呈显著相关。向导背包、表演娱乐、手工业加工、运输和其他收入来源则与年收入不相关。其中,梯田耕种与年收入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收入中梯田耕种所得占份额越大年收入越低。住宿餐饮、商品经营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呈正相关性,家庭收入以住宿餐饮或商品经营为主的份额越大年收入越高。外出打工与年收入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r│=0.169<0.3,呈微弱负相关性,即外出打工所占收入比重越高,家庭年收入越低,这显示出当地旅游发展带动的经济收入所得超过外出打工的收入。

表5 2014旅游年收入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相关性分析†

(五)遗产保护中旅游经济发展状况

首先对问卷的李克特量表进行赋值,从非常赞成到完全不赞成依次为5-1分,对问卷数据进行均值和方差分析(表6),发现均值都在3.8以上,证明旅游开发给居民带来了正向的感知,其中对“增加就业机会”这一指标的赞程度最高,均值达到4.41,但同时,它的标准差却达到4.406,说明样本数据中对该项意见相差很大,数据离散,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离散值主要发生在3万以下低收入人群,因为其收入主要依靠耕种梯田所得,较少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中来,所以对提供就业这一项感知较弱,意见不集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调查项均值为4.3,赞程度高,与当地居民访谈中发现,无论何种性别、年龄、学历,都知道梯田现在是农业文化遗产,游客来此的目的是为了观赏梯田,体验民俗风情特色的,所以他们又穿起了曾被渐渐遗忘的民族服装,并且有目的性的定期举行相应的民俗活动。“经济收入提高”这一指标均值4.09,且数据集中,这说明分布不同等级家庭年收入的人群都能感受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带来的经济上的变化和收入的相对提高。

表6 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六)遗产保护和旅游经济互动发展措施意见

为更好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发展龙脊梯田景区的经济,问卷就一些互动发展措施询问当地居民的意见,以期更贴合实际的提出相关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建议。此部分共六个选项(表7),其中对于,“利益分配中保证当地居民利益优先”选项赞成度最高,均值4.21,调查中得知,龙脊当地居民仅从门票收入中获取7%作为梯田维护费,大部分居民对此感到不满,作为梯田的拥有者,要担负维护和耕种的责任,所获却甚少,旅游公司将其作为产品出售却获得了大部分的利润。因此,当地居民都希望在利益分配方面有所改善,能以他们优先。对于开展节庆主题文化活动这一项,均值也较高,居民现在有主动自发的组织春耕节、晒衣节、金秋文化节等吸引游客。

表7 互动措施均值分析

三、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措施建议

(一)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可以给居民提供众多就业机会,对龙脊梯田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旅游发展需要多产业融合共同发展的业态,农业文化遗产可与第一产业融合形成集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也可与第二产业融合形成工业旅游,生产当地特色手工艺产品;旅游业本身是第三产业,它们融合可以形成集农业、文化、美食等多位一体的旅游形式,使第三产业链得以丰富和延伸。同时,开发这些相关产业,如工艺纪念品制作和手工艺品加工等,可以鼓励农民以股份合作经营的形式参与其中,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途径,提高经济收入水平,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多途径全方位支撑,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更多选择和保障。

(二)合理分配相关利益,确保居民利益优先

旅游开发前由于交通不便,龙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随着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和兴起,当地可进入性加强,游客逐渐增加,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而且增加了景区民众的就业机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但由分析可知,对于遗产旅游所带来的效益,部分参与性较低的居民未有感知,仅能获得旅游公司返给当地居民的7%的门票收入,所占份额过低导致他们的年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对旅游收益分配、参与旅游决策的权利等方面感到不满。本地居民作为遗产的拥有者,应该是旅游开发中最主要的受益者,因此,在梯田旅游发展中,应着重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问题。所以,提高居民满意度,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应该协调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注重居民的利益,促使他们感受到遗产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担当遗产保护者的角色,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居民自主保护意识,发挥对遗产保护的主动性

由于梯田耕作的实际经济收益较低,农民不愿意继续从事梯田耕作,转而经营餐馆旅社等,导致部分梯田或弃耕成荒或塌方无人修理,还有的则转种其他收益较高的作物,如红薯、玉米等,将水田变成了旱田,储水能力和景观审美都有所下降。龙脊梯田是吸引游客来此的主要旅游资源,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区居民都应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龙脊梯田景区社区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低,应组织对居民的专项集体培训,强调遗产的重要性,鼓励居民继续耕种,对于塌方梯田及时维护修缮。作为梯田的拥有者,农业文化遗产的主人,社区居民应该参与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中,了解保护梯田的重要性,发挥其主观保护意识。

龙脊梯田旅游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随着旅游的发展,村内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严重,主要收入依靠梯田稻作生产的村民沦为贫困阶层,而经营旅馆餐饮的收入较高,导致部分村民开始鄙视农业生产,对梯田维护持消极态度。本文通过相关调查和数据分析,认为要更好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首先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使当地居民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中收益,也只有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更好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 闵庆文,孙业红.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J]. 资源科学, 2009, 31(6):914-918.

[2] 闵庆文,张 丹,何 露,等.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J]. 资源科学,2011,33(6):1018-1024.

[3] 黄 颖,王思明. 历史农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J]. 中国农史, 2013,29(1):96-106.

[4] 张建国,何 方,肖胜和,等. 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梯田旅游发展探索——以浙江梅源梯田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3):47-53.

[5] 孙业红.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6] 孙业红,成升魁,钟林生,等.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 资源科学,2010, 32(6):1026-1034.

[7]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6):60-66.

[8] Sonja Berweck.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conomic Evaluation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Case of Rice-Fish Culture in China[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3,4(3):202-211.

[9] 唐晓云,闵庆文,吴忠军. 社区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居民感知及其影响——以广西桂林龙脊平安寨为例[J]. 资源科学,2010,32(6):1035-1041.

[10] 孙九霞,吴丽蓉. 龙脊梯田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关系研究[J]. 旅游论坛,2013,6(6):28-34+44.

[11] 崔 峰,李 明,王思明.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156-164.

[12] 苑 利. 正确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五大关系[J]. 中国农史,2014,(6):116-119.

Correlative Study 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esident Income —— A case study of the Longji Terrace

SONG Fan, ZOU Hong-xia
(College of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The residents’ economic income and the terraces protection situation in Longji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It found that there is som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local residents, some low-income villagers abando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transiting operation of the tourism related projects, such as catering and accommodation. They hold a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terraces protection, lead to different levels of terraces pastureland. From the correlation of tourism income and the source of incom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ree advice of interactiv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sures: firstly, considering the multi-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residents’ employment and income; secondly, rationally allocating related interests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ests of the residents is preferred; finally, cultivating the residents awareness of protection and playing the initiative of heritage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economic income; Longji Terrace

F592.99;F205

A

1673-9272(2016)01-0079-05

10.14067/j.cnki.1673-9272.2016.01.014

2015-11-1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互动机制研究”(2014yy006)。

宋 繁,硕士研究生。

邹宏霞,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258333593@qq.com。

宋 繁,邹宏霞.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经济收入相关研究——以龙脊梯田为研究对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1): 79-83, 87.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龙脊年收入梯田
龙脊梯田,迎来华南最早秋色
No.3 海底捞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45亿元
赏龙脊记
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玩具网红
龙脊梯田
《山区修梯田》
龙脊梯田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最难成为1%人群的美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