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2016-12-18占赛男黄由衡
占赛男,黄由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基于供应链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占赛男,黄由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针对市场中存在的再生资源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稳定性差、交易成本高等问题,结合供应链和商业模式理论,通过分析和对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全产业链型、特许经营型、团队型、“点价”型、O2O型和再生银行型六种商业模式,揭示在其运作中供应链稳定性、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和风险分摊机制是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构建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适宜再生资源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三种商业模式。
供应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趋势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后果是原材料的匮乏,近年来社会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逐渐重视[1]。再生资源行业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出现交易成本高、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建立围绕自身关键资源能力并适应市场的商业模式被赋予重要地位[2]。随着信息技术、金融资本等要素的不断渗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开始突破传统商业模式:借助差异化服务和现代金融工具可打破再生资源价格天花板[3];凭借物联网技术,依托便利店进行回收则能充分挖掘生活废弃物并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4];C2B模式可以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废旧电器和电子产品回收[5]。尽管学者们对再生资源企业商业模式具体形式的研究趋增,但总体上还处于碎片化的研究状态。本文结合再生资源市场现状和国家政策导向,从供应链的角度研究其商业模式,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要商业模式
魏炜、朱武祥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6]”,而再生资源产业是围绕实现和创造废弃物价值进行的[7]。鉴此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定义为:再生资源企业(包括回收企业和加工利用企业)在与利益相关者的交互中,构建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供应链流程,实现再生资源价值挖掘、传递和创造的商业化过程与交易结构。
(一)全产业链型商业模式
全产业链型商业模式是指以一个集团把控“从回收到加工再到生产”的整条供应链,控制回收、资源化加工、再生产、销售、物流等每个核心环节,供应链上再生资源物流的传递是通过集团中相关企业的内部交易而完成的。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企业,该企业打造了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到零部件再制造的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型商业模式实质是以内部供应链管理来代替由市场机制支配的商业交换和资源配置,所以交易成本低,并且,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利益,合理分配资源,把握链中高利润环节[8]。但这种企业竖向集成,只在一定垄断条件下才适合,采用该模式的大企业内部供应链稳定但反应机械,往往很难在时间、成本、反应速度上与中小企业竞争。在中国,全产业链型商业模式适用于拥有强大资金能力且有区域或细分行业垄断地位的再生资源综合企业和大型制造集团下属的再生资源企业,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企业的附属再生资源公司,回收加工的是具备技术保密性的核心件或来源较稳定的边角料。
(二)特许经营型商业模式
特许经营型商业模式是指为充分获取供应链上游资源,再生资源企业以挂牌加盟的形式吸纳零散的再生资源从业者,使之成为加盟网点,并以加盟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网点有偿使用该再生资源企业的名称、管理技术等关键资源的权利,其交易结构表现为单纯的买卖关系。该模式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大型回收企业归并小企业建立回收网点,加盟的小企业交加盟费,大企业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另一种是交易平台通过加盟建立回收网点,加盟企业接到平台发出的收废信息后上门回收,对于加盟企业而言,只需提供回收服务,再生资源的来源和去向都很明确。
特许经营模式有助于主体企业实行大规模、低成本扩张,但由于加盟者对加盟费心存排斥抵触且认为回收的再生资源应该是价高者得,所以具体到再生资源企业运作上,大多表现为企业标识和服务标准统一,但不同加盟实体采用的加盟模式各异且松散。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该模式缺乏协调主体企业和加盟企业利益的主体和机制,致使加盟者的供应链意识淡薄,与主体企业连接脆弱。能够采用特许经营型商业模式的再生资源企业一般是在业内或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企业。
图1 特许经营模式示意
(三)团队型商业模式
团队型商业模式由湖南万容科技有限公司创新采用[9],具体商业模式为:再生资源加工设备供应商直接向与其签订合作协议的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再生资源加工设备,生产制造企业所产生的废料由本企业收集和简单分拣后,就地利用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进行资源化加工,加工成再生原料后对外交易,所得利润按比例分成。
通过团队型商业模式,生产制造企业解决了废料处理问题,使处理成本大大降低,还能参与废料加工分成;对于主体企业,即再生资源加工设备提供者,则跨越回收环节,成就理想的“零库存”模式,并能保障边角余料和废料相对稳定地供给。这种商业模式简化了传统的“回收—加工”环节,使得再生资源供应链结构缩短,即物流路径短,再生资源的收集和加工都在生产制造企业内部进行;信息流程短,信息在“封闭”系统内交流和反馈,沟通及时且较少失真;供应链节点少,涉及利益相关者单一,便于操作和管理。但因业务深入到与其合作的生产制造企业内部,可能影响原有的工艺流程,双方也面临较高的协调成本,涉及更复杂的利益分配。
图2 团队模式示意
(四)“点价”型商业模式
再生资源行业中,该商业模式的首创企业是湖南金龙国际铜业集团。“点价”型商业模式指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与回收企业之间的交易不是即时完成的,回收企业先将再生资源交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总货量的一定比例(通常为50%)以即时市场货价进行支付,而余下的货物可由回收企业在点价期内的任意时间点,以当时价格进行结算[10-11],在交易前,加工企业(买方)会在期货市场上,预先为它将要在现货市场上购买的商品做买期保值,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图3 废料“点价”模式示意
“点价”型商业模式一方面规避了交易双方由于再生资源价格不稳定或结算等方面引起的交易风险;另一方面可助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吸引货源,稳定和扩大合作伙伴,但基于交易不同步的风险仍存在。目前“点价”型商业模式交易品种仅限于上海期货交易所列出的可交易品种,涉及废铜、废铝、废钢等少数几种再生资源。
(五)O2O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O2O模式主要针对废旧电子产品,该模式指交投者将废旧电子产品的基本信息输入O2O信息平台,由平台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后报出回收价格,交投者确认回收价格和交投方式后,由回收者上门回收,这样通过线上信息流和资金流将线下物流和商流有机串联,让网络成为线下实体店的门面。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利用这种方式将分散的再生资源聚集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O2O模式下的再生资源供应链稳定,它源于交投者的网上提报信息,回收工作由回收企业上门进行,降低了对流动回收商贩的依赖。但该模式下货款结算滞后,加之目前很多投废者不会网上操作,现阶段回收范围还是受到很大限制。更重要是,这种交易基于不对称的信息而完成,由于回收价格的确定完全取决于回收企业的评估,回收企业报价通常考虑自身利益最大,而交投者并不清楚电子废弃物的真实价值,长此以往会出现“柠檬市场”现象,导致供应链系统利益受损。O2O商业模式适用企业一般是带有中介性质的再生资源企业,具有数据处理和挖掘能力。
(六)再生银行型商业模式
再生银行型商业模式是指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利用政府前期补贴,购置基础设备,配置到各社区,在社区中发展会员,会员经过简单分类将不同种类的再生资源投放到专门的回收桶中,经过专业测评后,其积分账户将获得相应积分,凭该积分可到指定商店消费。该模式起源于美国,主要对象是生活型再生资源,国内运用再生银行型商业模式不足两年,积分可以兑换的物品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提供,暂未将其它商家拉入供应链中,这一缺失将是国内改进该模式的方向。这种商业模式容易复制,但对再生资源企业的前期投资要求颇高,所服务的社区需具备一定规模以保障原料来源,一般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持续经营。
图4 O2O模型示意
图5 再生银行商业模式
二、供应链视野下影响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
分析以上六种商业模式利弊,发现再生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来完善商业模式。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供应链稳定性。
获得充足、稳定的再生资源原料供给是再生资源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源动力,把控产业链上游资源,必须巩固与上游企业的关系,于是构建稳固的再生资源供应链结构就凸显出重要性。此外,供应链越长,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就越复杂,信息失真、利益协调障碍和供应链价值耗散等问题也随之加剧,因此,再生资源企业可通过精简供应链来提高稳定性,从而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表1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比较
(二)供应链信息对称性。
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现象根源于回收阶段,回收者是最接近再生资源的主体,他们能全面了解回收物的性能和价值,而加工利用企业若想深入了解,则需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另外,在O2O商业模式中,投废者缺乏对废旧电子产品评价指标的具体认识,因而无法准确估计它的价值,但回收平台配备专业人员,能对该电子产品进行准确估价,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投废者利益被侵蚀,供应链系统价值受损。投废者作为利益相关者,其利益应被考虑到商业模式的设计中去[12],供应链的组织者可以通过建立更加透明的评估机制和更具弹性的选择机制来完善商业模式。
(三)供应链利益协调机制。
一方面,再生资源供应链上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侵占上游回收弱势群体利益的现象成为常态,信息不对称而侵占投废者利益,不能及时回款而损害回收商利益,且各利益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而漠视整个系统的绩效,制约商业模式的价值实现。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的渗透,使再生资源供应链上的主体发散、数量增多,利益关系趋向复杂,原有的商业模式无法满足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因此,构建有效的供应链利益协调机制是提高商业模式运作效果的路径之一。
(四)供应链风险分摊机制。
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呈现不平衡的替代关系,且价格受制于原生价格,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初始资源价格变化向再生资源价格的单向波动,并引发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市场风险[13]。此外,供应链上企业交易时常出现资金占用的现象,资金流风险突出,回收商和加工商常处于零和博弈之中。为规避供应链系统风险,可能会引入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风险共担企业或者建立供应链上企业的风险分摊机制,将风险、利益与整条供应链绑定,这样必定会推进商业模式的创新,以达到与供应链相互适应。
三、三种可能形成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
再生资源行业缺乏先进而成熟的商业模式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朝整条供应链上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担、信息对称的方向演进。结合再生资源领域现行的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和有关发展趋势,提出以下三种可能形成的商业模式:
(一)合作社型商业模式
合作社型商业模式是对加盟型商业模式的改造,加盟型商业模式未改变简单买卖的交易关系,加盟者获得固定收益,主体企业对加盟者激励不足,致使供应链节点连接松散。合作社型商业模式是指主体回收企业和回收商贩不整合成同一个企业,也非单纯买卖关系,它们基于供应链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统一体——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协调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主体回收企业作为合作社的组织者存在,合作社以会员制将某区域内的回收商贩组织起来,并赋予商贩一定的、对合作社的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通过合作社整体向加工企业提供再生资源。因此,建立合作社型商业模式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向回收商贩分配合作社的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如何将供应链上利益与风险挂钩,加强加盟商的供应链协同意识;如何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提供获得市场信息的多元渠道,改变经营环节信息失真、滞后现象。
(二)回收竞价型商业模式
O2O型商业模式中回收企业掌握回收价格主导权,而投废者对废旧电子产品的价值缺乏认识,这种现状会导致投废者利益被“侵占”。针对现有O2O模式运作流程,将“多对一平台”改造成“多对多平台”,引入竞价机制,消除“侵占”。运作流程如下:投废者将废旧电子产品的基本信息输入平台→平台对该产品评估后,拟定回收参考价格区间,向投废者、回收商反馈→若干回收企业根据基本信息和参考价格区间报出收购价→由消费者选择回收商[14]。建立回收竞价型商业模式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回收商,投废者不能单纯以报价为选择标准,平台需考虑构建回收商评价体系等问题;如何布局线下回收渠道,确定回收方式(上门回收或门店回收)、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回收、自营或由回收商自行回收)等问题;如何确定交易的信用机制,竞价平台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多而零散,构建具备严格把关机制、纠错反馈机制的信用体系是关键而困难的问题。
(三)基于“互联网+回收”的加盟商模式
基于“互联网+回收”的加盟商模式是指回收企业利用定位服务系统和移动互联技术,开发手机回收应用程序(回收APP),零散的回收者通过申请成为加盟商,收废功能类似优步打车,投废者在回收APP上发出投废信息,系统自动甄选出位置最近的几名回收者,备选回收者在手机中“抢应”,由“抢应”确定的回收者完成回收工作,投废者可获相应积分。回收APP的后台数据库可实现对居民投废行为和加盟商回收记录的统计,这些统计是加盟商和回收企业清算的凭证。建立基于“互联网+回收”的加盟商模式的关键在于加盟回收商的信用问题,加盟回收商只提供回收服务,如何保证加盟回收商将回收的再生资源如实交递回收企业是该商业模式能否持续运作最为关键的问题。
[1] 张治忠.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结构体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9(3):17-23.
[2] 郎庆成.再生资源行业特点与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8):17-10.
[3] 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35.
[4] 刘光富,王 群.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再生资源回收模式[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3):1-4.
[5] 李春发,杨琪琪,韩芳旭.基于C2B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网络回收系统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3): 233-238.
[6] 魏 炜,朱武祥.商业模式经济解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1-26.
[7] 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0: 5.
[8] 杨 鹏,干胜道.供应链与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2011,(18):95-97.
[9] 许人翔,翟 昕.中国废料回收处理企业生存发展之路初探[J].资源再生,2013,(7):38-39.
[10] 张燎原,高汉文.金龙铜业首推“点价”交易打造再生资源产业链[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11-3(3).
[11] 杨 阳.点价模式在钢材贸易中将大有可为[N].期货日报,2014-1-15(3).
[12] 张 宏.基于竞争力提升视角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8(2):59-61.
[13] 张菲菲,李慧明.资源替代、价格联动与产业风险——再生资源产业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2009,(8):60-67.
[14] 潘 沩.爱回收:掘金二手电子产品市场[J].21世纪经济报道,2015,(20):1-3.
The Business Model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Recycling and Reuse of Renewable Resources Based on SCM
ZHAN Sai-nan, HUANG You-he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n poor supply chain stability and high transaction cost in enterprise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business model and supply chain theory, six kind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business models are studied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s, including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model, the franchise model, the team model, the “pricing”, O2O and the recycle bank.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sta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information asymmetry, interest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risk sharing mechanism are key factors in building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business models.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ree business models of renewable resources enterpris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re puts forward.
supply chain;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e; business model; trend
F205;F715
A
1673-9272(2016)01-0056-05
10.14067/j.cnki.1673-9272.2016.01.011
2015-12-14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南再生资源产业市场培育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2012ZZ14);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再生资源供应链运行与协调机制研究”(11YBB395)
占赛男,硕士研究生。
黄由衡,教授,博士;E-mail:huang.you.heng@163.com。
占赛男,黄由衡. 基于供应链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 56-60.
[本文编校:罗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