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旺斯作家吉奥诺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接受
2016-12-18苏州大学陆洵
●苏州大学 陆洵
引言
让·吉奥诺1(Jean Giono,1895—1970)是法国普罗旺斯作家,被誉为“法国生态文学先驱”。吉奥诺的文学作品大都以法国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通过文本中各种自然符号和人类符号来构建其文学审美意象。他书写自然,直言人生,其作品始终充满人的意象与自然符号,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哲理关系。他一生笔耕不缀,著述颇丰,创作出数量惊人的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还拍摄过多部电影作品。凭借众多优秀的作品,吉奥诺赢得了诸多荣誉:1953年全部作品获摩纳哥文学大奖,1954年当选为龚古尔文学院院士,1961年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1964年当选摩纳哥大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吉奥诺一生都“扎根于故乡的土地,在自己想象的空间里信马由缰,描绘景色,塑造人物”(杨光正,2010:序言),讲述普罗旺斯大地上的神奇故事。安德烈·纪德称赞他的作品具有“彻底的新意”,对他“非凡的才华”感到“非常惊喜”2(Bourneuf,1983:3),路易·阿拉贡由衷地称赞他是“大自然的诗人”(Fourcaut,1996:185),勒·克莱齐奥更是认为他“所有的作品都与自然融为一体,所有的作品就是自然”(Bourneuf,1977:176)。而吉奥诺作品的中国之旅究竟怎样,中国学界对吉奥诺作品究竟做何评价,确实是颇为值得探索的主题。本文以翔实具体的一手资料为支撑,探讨吉奥诺作品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接受,以期为国内吉奥诺学者提供扎实的文学史料,同时为研究普罗旺斯现代文学和法国生态文学的国内学者提供研究素材。
一、吉奥诺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我们国内有吉奥诺研究者称,中国学界对吉奥诺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译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周霞,2007:2)。但根据笔者对吉奥诺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及研究现状的考证,我国学者对他的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实际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上海天马书店出版了由戴望舒选译的《法兰西现代短篇集》。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俗称“雨巷诗人”。他曾先后在法国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留学,对法国文学研究颇深,是中国最早译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文学作品的文化先驱之一。在《法兰西现代短篇集》中,戴望舒第一个译介的对象就是吉奥诺的散文《怜悯的寂寞》(后译作《世态炎凉》),可见吉奥诺作品在戴望舒心目中的地位。在这篇译文后,他以寥寥三百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吉奥诺的家庭背景、创作题材和风格流派,称吉奥诺是“法国现代文坛中的民众小说家之一”,是“法国民众文学的真正的代表”(戴望舒,1934:18)。194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保尔·穆郎所著的《法国短篇文艺精选—罗马之夜》(译者不详),其中也收录有吉奥诺的这篇散文。从译文来看,与戴望舒的译文完全相同,应该是该出版社直接收录了戴望舒的译文。
从这之后一直到70年代末,中国吉奥诺作品的译介与研究便进入了停滞阶段,而吉奥诺本人在这一阶段直至他1970年逝世,对文学以及其它艺术领域的创作探索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外国学者对他作品的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在法国和美国。国内在这一时期对他的研究则陷入真空,令人备感遗憾。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国内对吉奥诺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得以复苏并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吉奥诺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有三种载体:一是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译著;二是文学作品选集中收录的散文或小说;三是杂志上发表的译文,以小说节译为主。
在中国大陆地区,吉奥诺作品的单行本译著主要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之间,总共5本小说:《再生草》(罗国林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年版),《人世之歌》(罗国林/吉庆莲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庞神三部曲》(罗国林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杨剑译,译林出版社,1995年),《屋顶上的轻骑兵》(潘丽珍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此外,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也在90年代出版了两本吉奥诺的单行本译著:《爱在天地苍茫时》(又名《屋顶上的轻骑兵》,林志芸译,香港皇冠出版社,1996年);《种树的男人》(金恒镳译,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李毓昭译,台湾晨星出版社,2005年)(周霞,2007:2)。到了21世纪后,虽然前十年吉奥诺作品并未有译本发行,但最近几年里,国内出版界注意到了吉氏作品的重要价值,在2013-2014年里修订、再版了吉奥诺的几部代表作:《屋顶上的轻骑兵》(潘丽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山冈》、《一个鲍米涅人》、《再生草》(罗国林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值得注意的是,罗国林、潘丽珍、吉庆莲、杨剑等学者既是吉奥诺作品的翻译家,也是吉奥诺作品的评论家,他们都在译本中以“前言”或“后记”的形式介绍吉奥诺的家庭背景、创作生平,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
除了上述几部译著之外,吉奥诺作品的译介还主要通过杂志译文的形式传播:《一个鲍米涅人》(罗国林译)刊登在1983年《译林》杂志第4期,《让·季奥诺散文三篇》(罗国林译)刊登在1984年《当代外国文学》第1期),《山冈》(方德义等译)刊登在1983年《外国文艺》第5期,《逃亡者》(郭太初译)刊登在1995年《当代外国文学》第3期。值得一提的是,吉奥诺晚年撰写的一部短篇小说《种树老人》“语言平实,文字优美,节奏舒缓,结构匀称,富有散文诗的雅致”(袁筱一,2011:154),在国际上享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在全球范围掀起过规模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由这部小说改编成的同名动画曾获第6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1988)。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篇被誉为“植树造林运动宣言”的短篇小说,中国读者对其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国内吉奥诺作品译介的一大遗憾。令人可喜的是,这部小说在21世纪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充分重视。2011年,《种树老人》的原文成为第八届卡西欧翻译竞赛(法语组)的比赛内容。2014年,《种树老人》的获奖中文译文(陆泉枝译)刊登在《外国文学》2014年第1期,国内读者终于有机会一览这部短篇小说的全貌。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部小说的中译本。
同样,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满足国内读者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国内发行了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选集,吉奥诺的作品被多次收入:《再生草》选入《名家名作中的情与爱》(鲍学谦、陈巧燕编,漓江出版社,1985年)和《名家名作中的情与爱》(林玮等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世态炎凉》选入《世界短篇小说经典·法国卷》(叶水夫主编,张容选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和《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柳鸣九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特利埃夫之秋》选入《外国散文名篇赏析》(李文俊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外国散文金库·咏物卷》(乔继堂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世界名家经典美文百选》(夏风扬选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年),《人,可怜的怪物》(徐知免编,花城出版社,1998年)和《人类的声音1:世界文化随笔读本》(严凌君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人世之歌》选入《二十世纪西方小说大观》(上)(刘文刚等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植树的人》选入《二十世纪外国散文经典》(陆建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和《外国现代派作品选D卷:早期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袁可嘉,董衡巽,郑克鲁选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费勒蒙》选入《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法国卷》(上)(余中先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莫桑村的若弗洛瓦》选入《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柳鸣九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
二、吉奥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影响
国内学者在开展对吉奥诺作品译介的同时,对他本人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也在蓬勃进行。1982年姜依群在当年的《外国文学报道》第2期发表《让·齐奥诺生平及其创作思想》,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吉奥诺的文学创作生涯,高屋建瓴地分析总结了吉奥诺的创作主题和文字风格。1984年,国内吉奥诺研究的专家罗国林教授在当年《当代外国文学》第1期发表《让·齐奥诺的创作道路》,详细介绍了吉奥诺一生的创作路程和风格转变。1996年是吉奥诺诞辰一百周年,庄乐群在当年《译林》的第1期“世界文坛动态”栏目中发表《法国发表著名作家吉奥诺的日记》一文,报道了当年法国文坛庆祝吉奥诺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此后,国内文学期刊相继刊登多篇吉奥诺的研究文章:柳鸣九的《吉奥诺代表作二题》(《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主要对吉奥诺的《山冈》、《屋顶上的轻骑兵》两部小说进行了阐述,这两篇文章于2005年被收录到柳鸣九的著作《超越荒诞: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文汇出版社,2005年)中;国内生态文学专家曾思艺发表《现代生态文学的最早样本》(《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称吉奥诺的小说《山冈》是“现代生态文学的一个最早样本”;青年学者杨柳相继发表《由吉奥诺笔下的“气”说起——兼谈中西美学审美观照》(《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和《吉奥诺的“虚之爱”——虚之创生》(《法国研究》,2010年第3期),从中国道家思想和传统审美的角度来分析吉奥诺的文学作品。最近几年,笔者也相继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吉奥诺作品的研究论文:《论吉奥诺作品的空间构建》(《当代外国文学》,2014年第4期),《绘出心中的大自然——重温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的<种树的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生态视域下吉奥诺小说的植物意象分析》(《法国研究》,2014年第4期),《吉奥诺与卢梭:返璞归真的文学自然观》(《法国研究》,2012年第4期)。此外,还有陆泉枝的《让·吉奥诺短篇故事<种树老人>中的言语策略》(《外国文学》,2014年第1期),邢军的《短篇小说<种树的牧羊人>的“二次创作”》(《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这些研究论文分别从人物塑造、生态思想、美学价值、主题意象、叙事风格、文学与电影的关系等多个角度来深入剖析吉氏作品,有力推动了对吉奥诺作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掀起了吉奥诺研究的又一轮高潮。
此外,还有一些对吉奥诺的单部作品进行点评的赏析式论文,如《大地生命神话——<愿我的欢乐长存>的艺术主题》(方锡江,《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比喻的非凡魅力——季奥诺在<一个波米涅人>中朴实无华的比喻手法》(方仁杰、张捷频,《法语学习》,2001年第5期)等。
在对吉奥诺主要作品的译介及其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出版的权威性的文学辞典或文学史均将吉奥诺作为当代法国著名作家加以收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胡乔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外国名作家大词典》(张英伦等主编,漓江出版社,1989年)、《当代百科知识大词典》(曲钦岳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法国文学史》(陈振尧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法国小说论》(江伙生、肖厚德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现代法国小说史》(郑克鲁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20世纪法国文学史》(张泽乾等著,青岛出版社,1998年)、《外国文学史话西方20世纪前期卷》(吴元迈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法国小说发展史》(吴岳添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此外,部分文学研究专著还对吉奥诺的特定作品做出专门分析:《超越荒诞: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柳鸣九著,文汇出版社,2005年)对《山冈》、《屋顶上的轻骑兵》两部小说进行了阐述,称《山冈》具有“田园牧歌传统中的超前性新意”(柳鸣九,2005:159),而《屋顶上的轻骑兵》中的主人公安杰洛则是“20世纪文学中少见的英雄塑造”(柳鸣九,2005:165);《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曾思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山冈》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详尽的剖析。
迄今为止,国内仅有1部吉奥诺研究专著面世,是上海学者杨光正于2010年出版的《纪奥诺小说的想象空间——潘神三部曲的主题批评》。这是国内首部吉奥诺研究专著,作者运用主题批评法,对吉奥诺的《潘神三部曲》进行系统地剖析和研究,揭示作品深层的主题关系网络结构,通过探究吉奥诺的想象空间来寻找其意象的场景和小说空间里诗意的创造(杨光正,2010:序言)。略显遗憾的是,这篇专著是用法文写成,这无疑增加了国内普通读者了解吉奥诺思想的困难,使吉奥诺美学思想和生态意识在中国的传播受到较大的局限。
结语
从20世纪初戴望舒译介吉奥诺杂文算起,这位普罗旺斯作家来到中国读者中间已经有80余年。纵观国内吉奥诺研究的学术文章,我们发现2000年之前主要以介绍吉奥诺创作思想和成长历程为主,2000年之后则明显具有了研究深度,从早期研究吉奥诺生平创作、语言艺术、作品意义等逐渐转向叙事艺术、文学意象、美学创新方面的研究。不过,国内一些法国文学史专著还是会遗漏掉这位卓尔不群的普罗旺斯作家,或是将作品简单贴上“乡土小说”的标签。而且国内的吉奥诺研究还主要局限在文学领域,对其电影作品的研究鲜有涉及。
令人欣喜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吉奥诺依然是国内法国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最近几年里,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多篇硕、博士论文均以吉奥诺作品作为研究主题。2016年,国内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陈应松在《世界文学》发表了长文《自然主义的真理——读让·吉奥诺和卡里埃尔》,充分肯定了吉奥诺把文学与自然完美融合的能力,指出其可贵之处正是在于把热爱自然的情感转变为书写自然的实践。由此可见,吉奥诺并没有被遗忘在普罗旺斯古老的传统里,反而被中国新一代学者重新发掘出崭新的魅力,受到中国学界的相当重视,吉奥诺作品的中国之旅也因此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自然的情怀。正如勒·克莱齐奥所言:“吉奥诺远不是一位乡土作家”,他的作品让人类“具有真正的维度”(Bourneuf,1977:176)。特别是在生态危机四伏、美学教育亟待加强的当代中国社会,对这位具有超前生态意识和自然美学意蕴的法国作家的重新审视与研究,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我国学者曾经把Giono分别音译为“纪奥诺”、“齐奥诺”、“季奥诺”和“吉奥诺”,本文中除引用的原译文标题外,均使用“吉奥诺”这一译名。
2.这是纪德1929年3月5日写给吉奥诺的信中内容。参见André Gide-Jean Giono,Correspondance 1929—1940,établie et annotée par Roland Bourneuf et Jacques Cotnam,Centre d'études gidiennes,Université de Lyon II,1983,p.3.
☉参考文献☉
Bourneuf,R.,AndréGide-Jean Giono,Correspondance 1929—1940,Lyon:Université de Lyon II,1983.
Bourneuf,R.,Les Critiques de notre temps et Giono,Paris:Garnier,1977.
Fourcaut,L.,Le chant du monde de Jean Giono,Paris:Gallimard,1996.
吉奥诺等(戴望舒译),法兰西现代短篇集[M],上海:天马书店,1934.
柳鸣九,超越荒诞: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观[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杨光正,纪奥诺小说的想象空间——潘神三部曲的主题批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袁筱一,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法语组)获奖译文[J],外国文艺,2011(6):153-55.
周霞,试论季奥论及其潘神三部曲[D],湘潭: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