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016-12-17尤佳
尤佳
摘 要:本文从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实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基本策略两个方面讨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21-1
历史讲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情,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博大精深,它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我,放眼世界,树立科学的又充满人情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课程在提高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公民愈识、现代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1.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就是以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中可设的情境有:(1)实物情境:包括遗骨、遗址、工具、文字、货币、艺术品、图片等,甚者可以把学生带到重要的历史遗迹或历史遗址等实地进行教学。例如: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都会全城拉响警报,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并以此纪念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这就是对学生的无形教育。(2)历史情境的展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这些“逼真”的历史情境,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感知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情感,形成价值观念。
(2)以切身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有感染性,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巨大魅力。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语言、声调,都能使学生产生情感。教师应追求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历史专业性。历史不同于文学,必须有它自身的严谨性,真实性,所以一堂历史课,在语言表达上,尽可能做到叙述客观、理性。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情景,巧妙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2.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在体验中获得情感教育
对学生来说,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要求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学生不能只是单纯地去接受知识了,还需要自己去动手,自主探究,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探索。
如果说情感目标的实现更需要的是感悟与体验的话,那么这种感悟与体验是要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任务或活动去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体验,再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很明显,历史学习中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动机和所有适当的兴趣和态度。过程目标实施的同时情感目标也得以实施,这不是取决于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取决于怎样学。如果学生形成了适当的情感行为,那么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并达到高度复杂的水平。历史课程改革强调不要过分注重学习结果,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注重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时,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把学生引向人生关怀这一最终目标。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基本策略
1.学生主体策略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落实到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程改革中把学生作为教育的真正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评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以人为本的历史教育的基本理念落到实处。在教学评价中,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不能一味处于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更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只有在评价领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每一个有差异、有个性的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完善只有通过学生主体主动性的反思与调节才能实现,因而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承认学生是评价自己的主人,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学生主体对自己的学业、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自我评价,充分体验到进步的快乐;通过对自我的认识、评价、反思,使每个学生能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进而调整、改进自己的行为,完善自我。教师在历史教学评价中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使学生对自己的历史学习状况拥有感知、感悟、反思和评价的机会,树立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发展学生自我提高的能力。
2.以爱施教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决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就能实现的,只能是通过学生的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建构才能得以实现,而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帮助形成学生高尚的情感、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平等的“人”的存在。教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体现了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尊重;教师不给学生划分等级,而是关注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教师能真正理解学生的立场和看法,无条件、全身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感受,让所有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放松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平等人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