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病毒研究新进展

2016-12-17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番禺院区内科广州510507

北方药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核苷拉米夫定卡韦

陈 萍(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番禺院区内科 广州 510507)



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病毒研究新进展

陈萍(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番禺院区内科广州510507)

摘要: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能够引发肝功能损伤。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会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等,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本文以乙肝病毒为起点,分析临床常用的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使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能够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治疗药物

数据显示[1]:全球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约有3.5亿~4亿人,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患者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目前,临床上对于乙肝更多的以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等方法治疗,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抗病毒治疗相对比较重要[2]。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干扰素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预后较差,缓解率仅有20%~50%,患者使用干扰素等药物时需要肌肉注射,患者长期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物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核苷类药物则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以乙肝病毒为起点,分析临床常用的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作用,现综述如下。

1 常用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类型相对较多,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这些药物均在抗乙肝病毒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1.1拉米夫定:拉米夫定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药物,该药物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胞嘧啶核苷类药物。研究显示[3]:乙型肝炎患者口服100mg/d拉米夫定治疗1、2、3、4、5年后HBeAg血清转换分别能够达到16%、17%、23%、28%以及35%。相关学者进行了一次研究[4],实验中对142例CHB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拉米夫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原学指标。同时,拉米夫定还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复制,能够保护机体肝脏细胞,促进肝脏机能的早期恢复。

但是,临床上乙型肝炎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时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后容易出现反跳,患者停止使用该药之后,容易出现HBVDNA以及ALT水平升高,部分患者甚至容易引起肝功能失代偿。同时,患者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容易引起耐药性,导致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使拉米夫定在临床运用时存在一定的限制。

1.2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代丁,贺维力,ADV):阿德福韦酯是治疗乙型肝炎使用较多的药物,该药物是第二个被批准口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早在2005年已批准上市。药物是5-单磷酸腺苷的五环核苷类药物,属于阿德福韦前体药物,患者用药后,药物主要经过胃肠道吸收,从而在机体内酯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阿德福韦。阿德福韦酯和其他药物相比优势较多,明显抑制HBVDNA复制,提高机体内HBeAg转阴率以及血清转换率,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国内研究显示[5]:乙型肝炎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是可靠的,能够有效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但是,临床上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药物耐药变异性发生率相对较高。数据显示:HBV低阿德福韦的耐药率在48周时为0,96周时为3%,144周时达到5.9%。同时,患者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容易对肾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导致患者治疗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治疗时更多倾向于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联合使用[6]。

1.3恩替卡韦:恩替卡韦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治疗药物,该药物属于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药物,上市于2005年。研究显示:恩替卡韦能够有选择性抑制HBV DNA复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7]。国内一项研究显示[8]:对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败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能够有效抑制HBV DNA的复制,能够有效促进机体转氨酶的正常,相对比较安全,耐受性较好,反弹率相对较高。但是,药物的变异株以及临床耐药性等均需要研究和分析。

2 未上市或实验室研究阶段核苷类药物

除上述三类核苷类药物外,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出多类核苷类药物。依曲西他滨是一种胞嘧啶核苷类药物,能够对HBV、HIV产生抗病毒活性,抗病毒活性是拉米夫定的4~10倍。研究显示[9]:依曲西他滨对乙型肝炎患者来说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能够产生持续的抗病毒作用。但是,该药物仍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并未在临床上推广。替诺福韦酯属于5-单磷酸腺苷核苷类药物,属于阿德福韦酯的同系物,该药物2001年在美国上市,广泛运用于HIV治疗,抗病毒能力显著优于阿德福韦酯。但是,该药物在我国并未上市。泛托西他滨、依夫西他滨、替比夫定、帕拉德福韦、克拉夫定等均是目前实验室研究较多的核苷类药物,药物的临床疗效、耐药性、不良反应等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尚未在临床上得到应用[10]。

3 结束语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会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等,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在众多治疗方法中抗病毒治疗相对比较重要。近年来,抗病毒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治疗中得到应用,效果理想。临床上常用的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这些药物各有优缺点,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既能迅速抑制HBV,还应该降低耐药性变异发生率,选择患者耐受较好的药物。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理想的抗病毒核苷类药物能造福更多的乙型肝炎患者。

参考文献

[1]朱瑞银,吕世文,滕云龙.替比夫定致横纹肌溶解死亡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0,7(5):309.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32(4):405.

[3]侯琴,杜杰.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12(9):1852-1853,1854.

[4]韩琴.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31-633.

[5]Chevaliez S,Hézode C,Bahrami S,et al.Long~term hepatitisB surface antigen(HBsAg)kinetics during nucleoside/nucleotide analogue therapy:finite treatment duration unlikely[J].JHepatol,2013,58(4):676-683.

[6]曾艳梅,张思泉,娄国强,等.替比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2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 3012-3014.

[7]张庆英,程海东,蒋佩茹,等.替比夫定对乙肝病毒转基因鼠孕期的影响及对母婴阻断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 (2):201-203.

[8]Seto WK,Hui AJ,Wong VW,et al.Treatment cessation of entecavir in Asian patientswith 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study[J].Gut,2015,64 (4):667-672.

[9]徐微.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乙肝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45-2247.[10]刘帅伟,丁向春,张栩,等.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核苷类药物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和其它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7):695-698.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1-0093-02

猜你喜欢

核苷拉米夫定卡韦
Hepatology Research|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何时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及停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一测多评法测定混合核苷片中核糖核苷含量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HPLC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中五种核苷类成分含量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
以杆菌肽为模板的金簇制备及其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检测中的应用
点击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