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漫画的“后现代”书写与催眠美学
2016-12-17郑晓慧孟旭
郑晓慧,高 盟,孟旭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 100876)
网络漫画的“后现代”书写与催眠美学
郑晓慧,高盟,孟旭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100876)
网络漫画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艺术,较之于传统漫画严肃的社会功能,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具有反深度、重感官和大众参与的后现代特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漫画从实践和审美两个维度对以传统漫画为代表的主流文化进行了催眠,以此来彰显其后现代的美学精神。
网络漫画;后现代;去正当化;催眠美学
一、引 言
漫画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担任针砭时弊的社会重任,具有严肃的社会功能。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时期,人们面临高强度的工作、高房价的现状、面对社会与文化的迅速变迁,人们变得无所适从,希望享受一种轻松搞笑的快餐式文化来抵消社会焦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再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漫画便应运而生。所谓网络漫画,又称数字漫画,在形式上,网络漫画运用不同于传统漫画的纸笔,而是基于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媒体进行创作,并通过互联网发布和传播的漫画作品,其中包括新媒体漫画、手机漫画、微漫画等。
网络漫画的产生也与传统漫画的局限性相关。传统漫画可以分为连环画和讽刺漫画,以纸本出版发行为主要传播渠道,以专业漫画家为主创人员。传统连环漫画创作周期长,内容多以历史名著、长篇故事为主题,对创作者写实造型能力有很高要求;传统的讽刺幽默漫画形式单一,以单幅漫画居多,多以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喻社会的弊端,寓意深远,这就需要读者花费时间去品味和思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漫画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借助移动终端的推广模式和微媒体的传播效应,为人们阅读漫画带来极大便利。在快节奏的当下,人们偏好轻松搞笑、快餐式的漫画,以换来轻松一刻,达到减压、放松的目的。网络漫画以追求个性自由的游戏性为出发点,摒弃了传统漫画“载道”的社会功能,转向了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在叙事方式上,摒弃了传统漫画宏观叙事手法,而以碎片化的方式来讲故事,也映射了当代生活“碎片化”的后现代美学特点。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特征,在今天“互联网+”的背景下,与网络漫画找到了契合点,与大众内心的呼声产生了共鸣,满足了大众娱乐至上的精神追求,实现与大众心理的无缝对接,将后现代精神推向了极致。
二、 感官的盛宴:网络漫画的新形式
网络漫画是借助互联网即时发布与自由传播的,打破了传统漫画的审查机制和线性阅读模式,消解了传统漫画的话语权的权威性,由一元向多元扩展,达到一种去中心的、去权威的目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分散式共享的传播系统,从逻辑上而言,每个节点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信息在每个节点之间是自由流动的,作者和受众在发言的权利方面是平等的。漫画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形式,消解了传统漫画的中心话语权,让漫画这一艺术空间最大限度地向私人话语敞开,也让传统漫画的权威性退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使用的超地域性、无时限性使得漫画在网络媒介上消除了传统纸质媒介的诸多限制,发表更自由,阅读更方便,传播更迅速,是对传统漫画发表和阅读的解放,让漫画更加世俗化、大众化,更加生活化。“作为新的大众媒介,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多样化的舞台,以及信息自由流动的机会。”[1]在互联网上,人们拥有进入网络的自由,拥有选择漫画的自由,网络带给漫画的这种包容性和自由的可能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使得网络漫画表现出多元乃至复调狂欢的后现代特色。
漫画本是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艺术形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能够将图像、文字、声音等多媒体整合,为有声漫画奠定了基础,让声音、音乐、音效等听觉形式也可以加入了漫画,拓展了漫画的表现力。如背景音乐加入网络漫画,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强化叙事节奏等作用;传统漫画中用文字表现的人物的对白、独白、旁白及拟声词,在网络漫画中都可以用声音来表达。受众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录音插件对漫画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及拟声词等进行录音,到达“像声字”三位一体的效果,使漫画不再是单纯的一种视觉形态,而是以一种体系的方式诉诸人们的综合感觉。在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看来:“正如思想控制着整个心灵,语音首先具备一种能够渗透和震撼所有神经的力量。”[2]在视觉形式的漫画中加入听觉,使网络漫画具有了更强的“介入感”和震撼力。“听觉不同于其他感觉,它能通过发出的声音接收到一种实际行为,而这一行为是从一个生命体的内心深处生成的。”[3]也就是说,人们的语言如同一张纸,思想是其一面,声音是其另一面。受众通过录音的方式为漫画人物配音,人们的声音离不开思想,声音也暗合着人们的思想。对于网络漫画的受众而言,他们的漫画配音是其娱乐化精神的典型体现,受众喜欢为一些粗暴的网络语言而配音,喜欢为一些夸张的拟声词配音,他们以一种游戏、娱乐的心态陶醉在有声漫画的“创作”中,忘却世俗的烦恼,尽情享受着多感官、强刺激的视听盛宴。
网络漫画与传统漫画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其交互性。相比于传统漫画的传播方式,网络漫画的传播方式是网络结构,漫画作者和受众可以互动,受众借助互联网对漫画提出意见,作者可以参照受众的意见,并将受众的意见融入漫画的后续创作之中。这种通过网络实现“点对点”的实时交流,使得每一位受众都成为潜在的交流对象。对网络漫画的受众而言,不再被动接受作者的“教导”,而是与作者进行平等、自由的双向交流。同时,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借助网络技术受众的阅读状态从被动变成了主动阅读和互动参与,实现了人机互动。例如,在网络漫画的关键节点,网络漫画给受众提供多个选择,受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剧情的发展,做出的不同选择会给漫画带来不同的故事结局。这样,将漫画故事发展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交给了受众,这种受众与漫画作品之间的互动形式,是传统漫画所不能比拟的。这种交互的形式激发了人们的参与性,充分满足了当下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也彻底颠覆了传统漫画正统、元叙事的风格,更侧重娱乐和消遣,以此来凸显网民个性化的表达,打破传统既有的权威和中心地位。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阅读漫画的习惯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喜欢利用工作、学习的闲暇之余浏览漫画,这使得网络漫画的篇幅、结构及形式均发生了变化。传统漫画的长篇或系列故事变成了分集的“碎片化”形式,情节推进较快,篇幅短,符合当下人们快速阅读的需求。在我国传统的连环画中,文字多占有主要的叙事功能,画面以固定的形式出现,并对情节的叙述起到辅助文字的作用。与传统连环画相比,网络漫画颠覆了传统漫画大段文字的叙述方式,漫画语言更多借鉴了文学影视中的台词,主要靠人物对白、旁白和独白来代替传统连环画中的整段文学描述,并配合故事脚本的景别进行切换,使文字与人物连接更紧密。为了方便读者借助手机快速浏览漫画,手机漫画还采用了条漫形式,省去读者翻页的麻烦,更适合当下读者碎片化时间阅读的节奏。在互联网平台上,网络漫画可以自由而便捷地迅速传播,打破了传统漫画依赖纸质媒体出版发行的传播渠道。借助互联网,受欢迎的漫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爆红”,如漫画《中国惊奇先生》用时3个月,突破了漫画1亿点击量,刷新了中国漫画最快破亿记录。在这种快节奏浅阅读的当下,网络漫画的更迭迅速,很多漫画也如同浪花一般被覆盖和取代,这些网络漫画成了随用随取、看完即扔的文化快餐,不需要表现沉重的历史和意义,不需要读者去反思和自省,只要在阅读时得到感官的满足和娱乐即可。
网络漫画的新形式消解了传统漫画的中心话语权,也瓦解了传统漫画的编审制度,让漫画这一艺术空间最大限度地向大众话语敞开;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元性特点,将漫画故事发展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交给了大众,使得网络漫画呈现出“去中心”、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后现代审美特性。
三、 对“正当化”的催眠:网络漫画的后现代性书写
“正当化”一词来自“正当性”(legitimity),原意是“法”。凡是符合法的就是正当的。[4]在西方文化中,“正当化”还包含着合法之意,包含符合理性和道德伦理。所以,在文化中,正当性意味着符合统治者和社会规范的价值体系、逻辑规则等,多指主流文化。而当代的网络漫画反对权威和秩序,以荒诞对抗价值,多以恶搞手法致敬传统经典,以此来达到“去正当化”的目的,对传统主流文化的批判,进而达到对主流文化“催眠”的目的。
传统漫画有着明确的创作目的,是目的至上主义的集中体现,如讽刺幽默漫画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达到讽刺、抨击社会现实的目的。而网络漫画的创作者随心所欲自由表达,不必承担主流价值引导的责任,他们的创作动机往往是“过把瘾”或者所谓的“自由自在”。网络漫画以自由、多元形式的表现,凸显了后现代的多元包容性。网络漫画在创作上是反沉重,反目的,反深度和反文化追问,以轻松、“去正当化”的主题来抵消人们的现代性焦虑,让人们快速“入眠”,暂时忘却焦虑;同时也丧失了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进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催眠。这里的“催眠”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活层面上,在快节奏的社会下,高饱和度的工作量,核心价值观、道德、法律使人压力太大,让人们感觉沉重,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普遍压抑感觉疲惫而不满。人们渴望超越在场的状态,但又觉得追求终极价值太遥远而抽象,倒不如放松一下身心来的实际,看一看轻松搞笑的网络漫画,暂时忘却不满的在场状态,暂时忘却不愉快的事情,以保证更好的状态重新投入工作和生活。同时,“催眠”还有一层文化的含义,是指以网络漫画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对正统主流文化的“催眠”,是青年人对成年人社会秩序的一种颠覆态度,是他们将传统的社会文化置之不理,暂放一边,让这些传统主流文化“休眠”,来达到自我精神的彰显和对主流文化价值的颠覆,形成了一种亚文化思潮。“催眠”还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实践的,二是审美的。首先,从实践层面来看,网络漫画给人们带来愉悦,让人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得以缓解,不愉快的事情得以稀释或降解,让人们在获得消遣的同时得到一点慰藉,以达到暂时忘却烦恼的目的。其次,在审美层面上,大众作为审美主体对网络漫画这一审美客体进行审美实践,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审美旨趣和审美潮流,这种新的审美趣味不同于精英文化的高雅、经典的美学风格,而是一种消融经典与通俗、打破高雅与世俗界限的美学潮流,是一种满足大众审美快感的浅层次的美学风格和时代美学。当代网络漫画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给大众带来审美快感和精神的愉悦感,同时,也滋长着视听感官的享乐主义情趣。大众阅读和传播网络漫画,对传统漫画不感兴趣,甚至置之不理,这一实践活动即是对以传统漫画为代表的主流文化“正当性”的“催眠”。传统漫画作为一种被文化精英理解的符号的审美观念被拒绝了,人们更欢迎当下这种易理解、轻松的网络漫画叙事手法和美学风格。
在漫画主题上,网络漫画往往打破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告别历史、告别经典、告别传统,呈现一种平面化、无深度的状态。网络漫画的主人公也不再是英雄人物,而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甚至是弱势群体的一员,如上班族的“张小盒”、成绩并不好的学生“阿衰”,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拉近了人们与漫画的距离。对大众而言,网络漫画不需要讲述多么深厚历史和价值,只要有轻松流畅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能够给人们兴奋又眩晕的劲爆场面就足够了。在这种感官的强烈刺激之下,漫画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得到抑制和休眠,而突出强化了其感官刺激功能和娱乐功能。因此,历史的沉重记忆被演绎成轻松搞笑的无厘头,历史的血雨腥风被置换出了卿卿我我的浪漫喜剧,这已成为网络漫画的普遍现象。其共同点是对崇高感、使命感和历史感的放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滑稽的、错乱的“游戏乐园”。如广为流行的“暴走漫画”摒弃了传统漫画的社会功能,转向了个人情感的宣泄释放,多以恶搞、拼贴、赏糗、自嘲等手法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糗事,以博得众人的眼球和共鸣,成为后现代语境下青年亚文化的典型代表。
传统漫画多以宏大叙事来讲故事,这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叙事,也隐含了权威化和“正当化”的本质,而网络漫画往往并不采用宏大叙事,是对宏大叙事的瓦解和对“正当化”的分崩离析,从而使之碎片化、片段化。在漫画形象上,网络漫画往往对传统的漫画形象进行解构,并通过解构的方式对传统漫画形象去神秘化和除魅化。如曾被改编成动画、电影的网络漫画《十万个冷笑话》,以错乱的时空关系、碎片化的方法来编故事,集合了哪吒、葫芦娃、白雪公主、匹诺曹、西游记人物等,达到一种无厘头搞笑和脑洞大开的编排效果。比如葫芦小金刚与敌人蛇精结婚生子,白雪公主嫁给了长鼻子的匹诺曹,演绎了一出出滑稽可笑、荒诞无比的漫画故事,彻底颠覆了传统漫画的经典和深度。这种“去正当化”的方式深受大众的欢迎和追捧,据官方网站最新数据显示,《十万个冷笑话》总点击率达到21.9亿。在大众看来,历史的因袭早已成为沉重的包袱,经典和权威也成了过时的概念,人们不愿追求崇高的使命,只要放松娱乐自我即可。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高级文化和所谓大众或商业文化间的旧界线被取消了。”[5]后现代主义通过拼贴等手法对高雅艺术与世俗生活的间隔进行了消融,追求世俗与多元的思想精神。拼贴法是詹姆逊称之为后现代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和手法之一,它是一种去深度、去经典、去正当化的表征形态,来达到一种对主流文化催眠的效果。人们沉溺于一种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和拼贴的混杂风格之中,热衷于阅读这种“无深度”的漫画,热衷于评论这种拼贴的漫画形象,如《十万个冷笑话》中的哪吒造型以拼贴手法打破了原有的形象,强悍威猛的身材却搭配了一张天真稚嫩的面孔。这也恰恰符合了漫画创作者的游戏动机。在创作者看来,网络漫画运用的拼贴手法是为了好玩、刺激、娱乐,追求一种喜剧性的、轻松的、去严肃化的效果。在好玩和戏剧化效果的驱动下,拒绝追求深度,从而创作出“去正当化”的漫画内容。
四、 大众的狂欢:网络漫画的游戏性审美
网络漫画以追求个性自由的“游戏性”为出发点,采用嘲讽、拼贴等手法,通过对传统漫画审美“正当性”的解构和颠覆,反叛经典,以游戏性的审美风格承载着大众狂欢的快感。游戏的形式赋予了漫画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使网络漫画产生了克服传统漫画固有形式的无穷力量,并获得了不断更新的动力。与传统漫画相比,网络漫画以更加开放的游戏形式吸引大众进行参与和娱乐,最具代表性的是吐槽能量的释放,即受众针对网络漫画的“集体吐槽”,以游戏的方式来娱乐自己,娱乐他人,也为网络漫画赢得大量人气。“吐槽”一词来源于日语,是以二次元受众为主体、围绕漫画展开的网络文字评论与互动的一种社交方式。吐槽的内容可以有关漫画的主题、人物、情节、画风等随意点评,并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在网络漫画中,几乎每一页漫画都可以用文字来吐槽,吐槽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这使得网络漫画不同于传统漫画单向阅读、缺乏及时交流的状态,也使得网络漫画获得了不同于传统漫画的生存空间。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6]从受众针对网络漫画的吐槽语言,可以洞察人们在语言中蕴藏的思想,吐槽是受众思想的一种体现,表现了受众渴求展现自我、自我娱乐的心理。在受众漫画吐槽的信息内容中,多采用无厘头的网络用语,表达的内容多展现后现代文化属性,如去正当化、反理性、戏谑性、娱乐化等。大众的集体吐槽不仅是一种表达的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流行文化的表征,承载着当下社会的后现代文化时尚,也承载着当代多元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网络漫画的吐槽群体通过游戏的吐槽和即时互动来彰显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以此来达到愉悦自我、放松身心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和“催眠”,彰显青年亚文化的胜利。在现实生活中,吐槽人多是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具备真正的话语权,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借助网络漫画的吐槽功能,他们可以在流行媒体上轻易拥有话语权,并实现参与亚文化内容的生产与再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处于一种快节奏、工作压力大的状态,网络漫画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交流、吐槽的平台,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在与网友调侃、互动中宣泄情绪,缓解压力,寻找快乐。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框架下,每一个吐槽者都是传播者,以此来宣告自我的存在,传播自己的理论和价值观,来影响其他受众。就在这种大众娱乐和游戏的过程中,主流文化就这样被潜移默化地“催眠”了,造就了各种价值观混杂的亚文化潮流,形成一种隐形的巨大力量。
与传统漫画相比,网络漫画侧重大众参与的游戏形式,使得作者和受众的边界逐渐模糊,让受众也可以参与到漫画的制作中。这种开放的形式,让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如同一场全民参与的游戏,娱乐和狂欢是其终极目的。在网络漫画的平台上,如果受众有好的创意和想法,即使没有绘画能力也可以投稿,会有网友来协助其完成漫画创作。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心理需求,也都有展示自我艺术创造才华的愿望,即便是没有机会受过艺术训练的普通人。相对于传统漫画高高在上的专业创作,网络漫画为大众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受众的创意能够形象化于作品中,实现创意方与绘画方的双赢。在漫画作品通过互联网发布后,广大读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点“赞”或“埋”,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作品,还会登上漫画网站的主页面。可见,从创意到创作,再到欣赏和反馈的网络漫画流程是非常高效的,大众的喜欢也决定了作品的命运。“众语喧哗”的网络消解了传统漫画的权利话语,使得大众成为创作者主体,自由地、随心所欲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网络漫画让人们体验自由表达、游戏的畅快。
广为流行的暴走漫画是大众以游戏态度进行漫画创作的典型代表。在暴走漫画网站上,为大众提供了“制作暴走漫画神器”,受众可以随时使用它来创作漫画,并及时发布到网站上,供更多人欣赏。所谓的“漫画神器”是一种集合计算机软件、图库和对话框的界面,它需要受众用鼠标代替画笔进行创作,并提供创作参考和引导。相对于高高在上无法驾驭的专业创作,这种带有辅助性质的“漫画神器”,甚至对于没有任何绘画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完成操作,来达到内心表现欲望的释放。正由于暴走漫画“低门槛”的创作背景,吸引了众多粉丝和创作群体积极参与创作暴走漫画,并借助互联网分享而相互激发创作灵感,暴走漫画的生命力也因此而蓬勃发展。这种“暴漫”制作器的创作方式,打破了传统艺术自上而下的创作方式,“暴走漫画”引领了自下而上的创作模式,由受众推动非功利的艺术创作平台,这在传统的漫画艺术中并不多见。同时,暴走漫画用鼠标代替了画笔进行创作,画风粗糙幼稚,用笔凌乱不统一,颠覆了以往漫画重造型的传统,以一种新的艺术实验形式,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为漫画开创了一条大众参与的趣味性实验道路。如此简陋粗糙的暴走漫画之所以能够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在于其大众社会性话语的介入,做到了让轻松快乐贯穿到人们心理结构的不同层次,满足人们的不同心理需求,并使大众在漫画文本中找到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默契。暴走漫画的内容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不表现高大全的事物,不存在说教意味,表现的是日常生活的琐事和见闻,引起同年龄段读者的极大共鸣,让大众在笑声中释放和宣泄压力,达到放松、娱乐的目的。在暴走漫画之后,又推出了很多类似的手机APP应用,如“人人漫画家”、“I made face”等应用。这些游戏手法的普遍认可和流行,体现了大众渴望在游戏的形式中狂欢、娱乐的心理,渴望在创作中展现自我的才华,也渴望与人们进行分享和互动。
网络漫画的流行与发展有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也有深层的社会文化动因,是对既有传统漫画语言系统的补充和完善,网络漫画也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网络折射。面对网络漫画迅猛发展的现实,我们需要怎样的态度来审视这种文化形式,是全盘接受还是拒之门外?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网络漫画中确实存在诸多不良之处。就内容而言,网络漫画中本能欲望泛化问题非常突出,从享乐欲望的膨胀到色情暴力的泛滥,有的漫画甚至以色情暴力为噱头吊足观众胃口,利用离奇、煽情、凶杀、色情的漫画故事来赚取人们的眼球,获得高点击率,让网络漫画逐渐陷入低俗化的深渊。其次,网络漫画过于消融传统、反“正当化”,过于侧重满足和麻醉人的感官,长此以往,将给人的心灵带来缺失和厌倦,与网络漫画最初的放松目的愈走愈远。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漫画之所以发展迅速,必定有其特定的文化土壤和生存空间。因此,对于网络漫画的后现代思潮及其后现代美学特质,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研究,以兼容并蓄的眼光和前瞻性的预见,将经典漫画与网络漫画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网络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变得日趋完善和成熟。
[1] 胡泳, 范海燕. 网络为王[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7: 356.
[2] 威廉·冯·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 姚小平,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65.
[3] 余乃忠. 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本质[J]. 江汉论坛, 2015(2): 52-56.
[4] 高宣扬. 后现代: 思想与艺术的悖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19.
[5] 约翰·斯道雷. 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 杨竹山, 郭发勇, 周辉,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62.
[6]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 121.
Post-modern Writing and Hypnosis Aesthetics of Web Comics
ZHENG Xiao-hui,GAO Meng, MENG Xu
(School of Digital Media & Design Arts,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 China)
As an emerging network ar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mics with serious social function, web comics i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personal emotion. For its anti depth, and focusing on sense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t is endowed with the post-moder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media era, web comics,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practice and aesthetics, has hypnotized on the traditional comic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e, in order to show the post-modern aesthetic spirit.
web comics; post-modern; delegitimation;hypnosis aesthetics
2016- 03 - 23
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主任基金项目(NSNC-2015A03)
郑晓慧(1979—),女,河北唐山人,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美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漫画。
J0-05
A
1008-7729(2016)04- 001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