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

2016-12-17赵云山王瑞军马晓玲夏承伯阿迪亚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赵云山, 王瑞军, 马晓玲, 夏承伯, 阿迪亚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新时期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

赵云山, 王瑞军, 马晓玲, 夏承伯, 阿迪亚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

新时期着力构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需要。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专业优势,深刻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及其重要性,积极从着力点、路径和方法等方面构建和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与创新

着力构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以及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需要。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专业优势,依托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与加强育人功能促进两翼的协同育人理念和模式,以育人为起点,切实加强和优化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1 新时期推进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需要 社会主义中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恐慌,遂从价值理念、民主观念以及制度模式等方面加紧了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大力推销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妄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由于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许多中国人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碎片化和非理性化倾向。因此,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感召力和公信力,就必须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体现的是西方社会演变进化中渗透的人文精神,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民族文化性格,体现中国精神[1]。突出中国特色,真正唱响中国声音,树立起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直接影响着能否抢占世界学术制高点、掌握话语主动权。

1.2 是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迫切要求 从实质上来看,话语体系所体现出来的巨大价值在于它是一个涉及思维方式、思想认同、价值立场等多方面的话语系统。而科学的话语体系,在思维视野、执政理念、制度设置和实践方法等诸方面都是一种理性的飞跃,呈现于人的是一种全新的诠释。理论创新是行动的向导,理论的自信自觉是政治上坚定自信的前提。因此,新形势下构建医学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是要从时代特征入手,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来支撑,自己讲起来有底气,别人听起来也服气[2]。因此,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关键是要切中当代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困境,提升实践成就和历史经验,从而实现重大理论方面的新的突破和进展。

2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形势任务

2.1 政治背景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是医学院校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面对现实“中国问题”而构建的科学而强大的中国话语体系,其所荷载的特定思想价值观念的核心就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要在打造融通中外的新的话语体系上下功夫[3]。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立足于新的伟大历史起点,我们要集中智慧构建以建设为核心、面向未来、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的话语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2.2 国际和国内背景 其一是“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和传播语境。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以及观念上的束缚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和传播语境直接导致了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显得微弱。最新的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于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68 %,仅有22 %的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这种源于“他塑”而非“自塑”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定意义上造成了“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其二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滞后,原创概念不多。与中国道路的丰富实践相比,当前话语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打破西方话语体系的垄断和控制,形成独立的话语体系,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得以真实呈现,这是我们构建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应肩负的历史重任。

3 依托医学院校的优势构建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路径选择

3.1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内涵解读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内在统一。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实质内容和内核,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则是其内在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表达方式和表述形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正是在两者双向互动基础上形成发展而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学术观点的创新,这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内容;二是理论学术观点表达方式、表述形式的创新,即话语体系,包括概念、范畴、表述及其话语方式的创新,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形式[4]。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决策研究中不断提升医学院校主流话语体系的表达水平和表达能力。

3.2 构建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路径选择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医学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推进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必须从战略使命、战略阶段、战略重点以及战略举措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首先要明确医学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使命。医学院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第一是基于其服务社会功能的外源性需求,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和解读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梦;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医学院校自身发展的内源性需要,因而在实践操作层面,医学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要秉承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兼容并包的原则,充分发挥其方向引领和思想启蒙的作用,构建起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第二要明确医学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阶段。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必须顺应医学药学理论发展、中医院校的实力发展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发展的阶段化要求,立足医药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深入研究回答上述领域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第三要明确医学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完整的医学是由医学科技和医学人文所组成的科学体系,这决定了医学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所拥有的思想启蒙、方向保证、精神激励以及决策保障功能。哲学社会科学的这些重大作用决定了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承担着三重使命:参与科学决策、构建现代人文社会医学和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医学院校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这个核心内容,建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彰显医学人文魅力;以医学人文精神这个主旋律,引领特色鲜明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引领医学人才的培养,塑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表达、沟通能力等,凸显医学人文精神特有的文化影响力。

3.3 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要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 深化医学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推进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要解决好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关系。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必须重视和创造与核心概念相应的学术概念体系。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对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5]。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提炼并形成一系列核心概念体系,进而对社会重大问题、现象、关系做出科学系统地理论阐释,进而跃升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主流思想观点和话语体系。第二要处理好真理性与价值性、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内在统一。从科学属性的层面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真理性与价值性的双重属性,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价值体系。目前我们的大学往往取其科学性的一面而大力发展,我们的评价也往往大力提倡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身繁荣而忽略了其价值性的一面。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6]。今天的许多大学的培养目标亦能看出“制器”已成为大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从哲学社会科学价值性与科学性兼备的特征出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增强学术影响力,建设好校园学术讲堂、学术文化和学术信息传媒这3大载体,建立起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与加强育人功能促进两翼的协同育人理念和模式。第三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思维转换。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思维的内容、思维的方式和思维的话语等方面,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思维转换。从思维内容的转换来说,既要立足于广阔的国际视野来深入研究中国问题,又要基于中国立场研究世界大势。从思维方式的转换来看,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既注重思维的独立性,形成中国对世界问题的独立见解,又要具有全球性的开放思维,阐释和回答改革开放过程中带有全局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消除困惑和误解,加深世界对中国发展的广泛认同。从思维话语的转换来看,要努力做到“中国话”和“世界语”的相互联系和转换,把本土语言翻译成国际化的语言,把国际化的语言融通于本土语言,寻求特殊与普遍的价值联结。

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自身内源性发展的需要,积极借鉴各方面的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本着严谨、认真、谦逊面向现实和中国问题的学术态度,不断强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价值的认识。直面中国自身发展的奇迹,深刻而系统地阐释中国道路成功的理论奥妙和思想力量。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我国医学院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

[1] 邓纯东.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1-17.

[2] 雒树刚.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18.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28.

[4] 王伟光.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20.

[5] 张颖芝.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2010,(1):57-61.

[6] 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JSY14268),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YJG201510127(Y05)),包头医学院科学研究基金(BYJJ-YF 201670,BYJJ-YF 201669),包头医学院教改课题(BY201501-XG)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