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德育渗透
2016-12-16向勇
向勇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德育。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着它的这一根本性质、根本任务来思考。本文结合笔者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德育渗透基本点和做法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德育渗透
一、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点
1.坚定信念,增强情感教育,保持良好心态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的信念,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的优势,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民的情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平等、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了解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积极向上,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情感;了解党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刻感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保持改革进取、开放包容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培养积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认识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同时认识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原则。
2.树立四大观念,培养十种意识
(1)树立四大观念。一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二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三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四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使学生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增速的危害,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2)培养十大意识。一是培养平等意识。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职业平等,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收入分配相对平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培养规则意识。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要有规则意识和遵守世贸组织规则。三是培养环保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学会合理消费,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培养“两创”意识。即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要认识生产经营者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意义,激励学生抓住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掌握创新创业本领做准备。五是培养竞争意识。劳动者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树立竞争就业观;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国家要通过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六是培养效率意识。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优化资源配置,方能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们无限的多样的需求;收入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七是培养风险意识。投资有风险,增强投资理财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外经济活动中,要防范风险, 勇敢地迎接挑战,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八是培养科学意识。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遵循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理性对待消费;培养理性投资、理性理财的观念;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科学管理的观念。九是培养主人翁意识。劳动者要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法行为作斗争,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打击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十是培养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企业经营成功离不开诚信经营,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树立诚信观念;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养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个人行为习惯。
二、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1.把坚持灌输论原则和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
在教学中,应该有自觉的灌输意识,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时时处处按照“经济生活”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点去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这种教育决不能是生硬的、强制性的、说教式的,不能是简单的、笨拙的、令人生厌的,而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我们越是有自觉的灌输意识,就越是要注意灌输的方法,越是要精心探索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广泛收集、精心选择资料和例子,要灌输得巧妙、自然,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入眼、入耳、入脑。如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经济生活”中的“企业不诚信经营的危害”和“市场交易有风险”的探究材料,分析某奶粉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模拟市场交易的情景,师生共同梳理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多种避免风险的措施,从而顺理成章得出“最重要的措施应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这一结论,并且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实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处理好教学中德育渗透点与学科知识点的关系
一方面,德育要有知识载体。学生对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理论知识首先有一个知与不知的问题,教师如果不能把这些知识通俗易懂、准确地教给学生,学生不知、不懂,就谈不上信服、拥护,谈不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经济生活”中还有大量生动丰富的知识,如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生产、投资、分配、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等。教学中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载体,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就会成为空洞抽象的说教,单调枯燥,不易理解,就没有吸引力、说服力。
另一方面,学科知识点的内容必须服务于德育的目的。要紧紧围绕德育的目的精心选择和安排知识点内容。“经济生活”中的每一框都有德育渗透基本点,知识性的内容不能游离于相关部分的德育渗透点之外,更不能偏离它,而应追求二者恰到好处的契合。不能单纯为了传授知识或吸引学生而讲知识性的内容,讲得热热闹闹,只追求趣味性,把吸引力本身当成了目的。这样对学生思想发展并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甚至还有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