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研究生自我管理路径探索

2016-12-16赵精华陈苏珍

关键词:研究生因素教育

赵精华,陈苏珍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福建福州350117)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研究生自我管理路径探索

赵精华,陈苏珍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福建福州350117)

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研究生自我管理的路径,通过优化师资团队,培育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帮扶体系等保健因素,努力消除研究生的不满意情绪;强化激励因素,激发研究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发展动力,提高满意情绪体验,优化研究生自我管理。

双因素理论;自我管理;研究生;高等院校

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是具有充分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认为,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管理对象的能动作用和主体地位。研究生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更趋于成熟,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应当注重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一、双因素理论与研究生自我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双因素理论,将激发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按性质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于研究生自我管理来说,主要是满足保健因素,强化激励因素,为研究生自我管理创造条件和可能。

(一)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将影响人满意与否的因素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是激励因素,指能促使产生满意情绪的因素。包括学习本身、专业认可、学习成就、个人成长、社会认可和获得发展机会等,这些因素主要是主体情绪体验,当这些因素得到满足时可以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二是保健因素,指导致产生不满意情绪的因素。包括政策制度、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引起不满意;得到满足,可以消除不满意,但是无法调动积极性[1]。

(二)研究生自我管理及其现状

研究生自我管理是指研究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个人目标、理想信念、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约束管理,在自我管理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高校要积极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造条件,搭建服务平台,指导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但是,研究生在自我管理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观上自主性弱化,缺乏明确目标和成长规划。当前研究生大多成长于价值观念多元的新时期,一些研究生自主意识淡漠,仅仅把研究生身份当作社会交往的筹码[2]。二是客观上自主性不足,缺乏强有力的自治组织。研究生的自治组织研究生会在实际工作中自主性不足,难以实现自治,更多的是组织开展任务性的工作,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二、影响研究生自我管理的因素分析

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可能性受到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一)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包含研究生个人地位、人际关系、学校政策制度、学习条件及个人生活等方面,这些因素能够保证研究生安心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研究生能否实现自我管理存在较大影响。

1.个人地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层次高、数量较少,对专业理论的掌握深度比本专科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择业就业方面也相对容易达到自己满意的目标。这些因素使得研究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而社会地位决定其意见被重视程度,与研究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密不可分。

2.人际关系。研究生在校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研究生与指导老师、专业老师、辅导员、同学以及其他教职工的关系。研究生在校期间与导师、同学等群体的人际关系不和谐,会使其产生对学校、专业学习的不满意情绪,也使得研究生的意见难以被听取和采纳。

3.管理政策。学校管理政策、制度、细则的侧重点不同以及考评因素的差别都会对最终的执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政策、制度执行过程中,处在被动地位的部分研究生,可能产生不满意情绪。

4.学习条件。学习条件包括各类设施设备、校园风气、文化氛围、食宿环境等,这些是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条件。这些学习条件与学生的期望值存在差距,或是经过与其他学校对比,认为存在不足之处,就会导致不满意。

5.个人生活。个人的家庭环境、经济压力都对研究生实现自我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生年龄相对较大,尤其是工作后返校学习的研究生,脱产学习的经济成本及就业成本较大,如果未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将难以安心学习。

(二)激励因素

研究生自我管理的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的发展空间、个人的提升空间、工作的成就与机遇、自我角色的定位和自我实现的可能等内容。

1.专业的发展空间。专业发展空间较大、前景较好,将使研究生热衷专业学习,对专业产生自豪感和信心,产生满意情绪,对个人学习、自我管理将会产生长效激励。

2.个人的提升空间。个人提升空间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提升,还包括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一种激励。研究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不仅能提高管理能力,也得到了自我实现的可能,达到满意的状态。

3.工作成就与机遇。工作成就是双因素理论中典型的激励因素,研究生的成就感包括在工作学习中的锻炼提升与科研成就、因工作学习获得的奖励表彰以及能够为社会和他人有所服务等,这些成就感激励研究生参与自我管理。

4.自我角色的定位。个人在人际社会中承担着形形色色的角色,其中包括社会角色,也就是要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研究生对自己清晰地定位,愿意参与自我管理是责任的体现,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

5.自我实现的可能。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最高层次,也是激励的有效机制。读研本身就是在学业上的自我实现;在学习工作中,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理念展开工作,将会产生满意情绪,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

三、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自我管理路径优化

强化研究生自我管理,符合研究生群体特征,适应研究生教育需要,有利于培养提升其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高校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保健因素,强化激励因素,促进研究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保健因素是保障研究生自我管理的前提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情绪,但是并不必然带来满意情绪,保健因素仅仅构成了激励的基本前提。

1.优化的师资团队是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专业保障。优化师资是为研究生科研学习提供专业指导、生活工作提供方向引导的有力保证。导师队伍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自我管理方面,要不断加强引导研究生独立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形式新颖、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内容给予研究生更多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教育[3],充分引导研究生在学业上规划自己,明确发展目标,在时间上科学管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管理能力,实现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和谐的校园文化是研究生自我管理的环境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满足研究生人际交往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一是培植丰富多彩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4]。高校应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拓宽校园文化育人的渠道。二是加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建设,营造尊重、信任、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氛围,不仅有利于研究生的学习成长,消除不满意情绪体验,也有利于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强大的帮扶体系是研究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保障。激励研究生提升自我管理不仅要从“硬件”上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更要从“软件”上做出保障。一是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减轻研究生的经济压力与家庭压力,努力降低不满意因素的影响。二是完善心理健康体系,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帮助研究生悦纳自我,增强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参与自我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就业帮扶咨询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研究生就好业,达到自我实现的可能,激发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幸福感。

(二)激励因素是强化研究生自我管理的需要

激励因素是以研究生自我管理为核心,通过激励因素的改善,使得研究生了解自我管理的魅力,进而对自我管理产生兴趣,带动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管理,发挥出激励因素的作用。

1.丰富激励手段以强化管理自觉。赫兹伯格的研究发现,物质激励不能保持长久作用,而一些即使不是人们内心追求的精神激励,却具有强大持久的激励作用[5]。个人的态度决定其工作积极性,因此要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着力丰富有效的激励手段[6]。一是目标激励。缺乏挑战性的目标激励是不能持久的,个体即使实现了目标,所获得的满足感也不会强烈。因此要引导研究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其投入更多的精力,使之在目标激励下发挥出更大的自我管理动力。二是赏识激励。增强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信心和动力,通过对研究生进行全面公平的评价以及对其取得的成绩肯定和表彰,增强其自信心,进一步促进研究生自我管理效能感的提升。三是成就感激励。成就感的获得可以使研究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获得持续的激励。研究生自我管理的成就感除了获得奖励表彰之外,还包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感受到自身的学习努力具有意义。

2.激发学生发展动力以促进全面成长。高校应立足研究生自我管理、全面发展的实际,引导研究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激发内在发展动力。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符合教育规律,也是教育成功之所在,教育者要将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发展动力放在关键位置。一是培养研究生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强化研究生自主发展的理念,加强发展方法指,鼓励参与发展行动来调动研究生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研究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二是强化价值引领,激发研究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教育规律和个人成长成才的规律,坚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精神武装、提高研究生,激发其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这对引导研究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明确自我角色定位以激发自我实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新时期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应逐步从集中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从角色定位上来说,一是要强化研究生主体地位,研究生的主体性是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核心,要增强研究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使研究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二是要使研究生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在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合理放权,实现研究生日常工作的自治自理,探索以项目负责制的形式将部分日常管理工作的权限下放,使研究生以项目合作形式开展自治,让研究生参与到校园管理中,培养研究生自我管理能力,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和作用,提高研究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高校应积极推进研究生自我管理,充分调动研究生的潜力才能,达到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总之,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消除研究生的不满意因素,提高研究生的满意情绪体验,优化研究生自我管理,使研究生真正成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1]杨 洁,孙玉娟.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71.

[2]严欣平,王光明.低迷与提升:研究生自主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7):23-24.

[3]陈树文,侯菲菲.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立体化”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96.

[4]唐 捷.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1(26):203.

[5]戴 蓉.对大学生学习激励的再思考: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7):81-84.

[6]郑 锴.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学生学习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5(8):138

(编辑:马川建)

2015-11-16

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研究立项项目(MSY201411)

赵精华(1987-),男,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3

A

1009-4784(2016)02-0027-03

猜你喜欢

研究生因素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解石三大因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