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凤教授治疗寻常性痤疮经验
2016-12-16吴贵莲郑美凤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350
吴贵莲,郑美凤(.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福建 福州 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
郑美凤教授治疗寻常性痤疮经验
吴贵莲1,郑美凤2
(1.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寻常性痤疮;放血;针刺;艾灸
郑美凤教授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对寻常性痤疮的针灸治疗颇有独到匠心之处,提倡重辨证,擅求因,论个体不同而施治,灵活使用放血、针刺、艾灸、拔罐等方法,疗效显着,且缩短疗程。现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痤疮是一类毛囊皮脂腺单位的疾病,该病可以仅表现为少量粉刺或丘疹的轻微症状,但也可以表现为重度炎性感染和弥漫分布的瘢痕性痤疮团块。本病病名有“鼓”“面疱”“鼓疱”“粉刺”“酒刺”“粉疵”“肺风粉刺”等多种称谓。古代医家对痤疮的病因病机有散在的论述,如《素问·生气通气论》云:“劳汗当风,寒薄为数,郁乃痤。”《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癖。”《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说:“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外科大成·肺风酒刺》亦云:“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外科正宗》曰:“肺风属肺热,粉刺、酒渣鼻、酒刺属脾经,四名同类,皆由血热郁滞不散,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痤疮病因古代医家主要以外邪、湿聚、血热立论,郑教授认为寻常性痤疮多因热邪偏盛,严重者为血瘀痰结。临床中将痤疮分为下面3种常见的证型。
1.1肺经风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外诀》肺风粉刺篇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外科正宗》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本病初起与风热外袭有关,风邪性善动炎上,多先犯于颜面、胸背部位,郁闭气血,渐成粉刺痤。肺经郁热多由于热邪侵犯肺经,或嗜食辛辣油腻之品,滋生肺热,肺经郁热,肺卫失宣,皮毛被郁,热毒内蕴,故致颜面胸部起丘疹,或痛或痒。
1.2湿热蕴结《素问·生气通》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癖”。汗出之后,毛孔空虚,易于被湿邪侵入,郁聚于局部而致痤疮。脾主运化,若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情志不和,忧思伤脾,或劳倦过度,伤及脾气,脾运失司,湿热内蕴,循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上攻于颜面 ,郁聚于毛孔则发本病。本证多伴有丘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尿黄。
1.3血瘀痰结多因饮食偏嗜或久居湿地,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湿为阴邪,重着黏腻,湿能阻碍气机,湿邪日久,凝而化痰,湿热或痰热郁久,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再与痰邪相结,痰瘀阻于局部,形成结节、瘢痕。
2临床表现
2.1肺经风热证面部潮红,颜面、胸背部散在红色丘疹,或有脓疱,或有痒痛,伴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2湿热蕴结证颜面、胸背部淡红色丘疹、脓疱,皮疹红肿疼痛,脓头不易破溃,面部皮肤油腻,伴有身倦乏力,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2.3血瘀痰结证皮疹以结节、囊肿、脓肿、瘢痕为主,呈暗红色,面部毛孔粗大,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伴有纳呆便溏,舌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
3治疗方法
主穴:阿是穴(患部);辅穴:阳白、颧髎、大椎、曲池、合谷、内庭、关元。
配穴:肺经风热证加少商、尺泽、风门清泻肺热;湿热蕴结证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清热化湿:血瘀痰结证加丰隆、三阴交祛瘀化痰。方法:嘱患者先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大椎,手法由轻渐重,至局部皮肤隐隐出血为止;再用中号玻璃罐拔罐,留罐5 min;起罐时,先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液,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颜面部痤疮消毒后用半寸毫针围刺,穴位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1寸毫针,穴位常规针刺,进针后,以有酸麻胀重感为佳,平补平泻;同时将艾条折成4段1.5 cm长的艾条,点燃一端放入4孔灸盒,将灸盒放于关元穴上,高于皮肤2~3 cm,留针30 min后取针。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郑教授认为痤疮多为热邪偏甚,热甚者易致血瘀痰结。督脉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与足三阳经会于大椎,故背部大椎穴刺络放血能泻热,祛瘀血,生新血。“血为气之母”,血行则气行,热邪随血出。如薛己提出的观点:“凡疮,若不针烙,毒结无从而解,脓瘀无从而泄”,故主张 “开户以逐之”。痤疮围刺与针刺阳白、颧髎都是起疏通局部经气,使肌肤的疏泄功能得以调畅的作用。阳明经多气多血,取合谷、曲池、内庭清泻阳明邪热。关元为任脉穴位,又是小肠经的募穴,足三阴与任脉之会,三焦之气所生之处,具有调补下焦,固本培元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关元穴乃“元阴元阳交关之所”,为一身元气之所在,如《针灸穴名解》指出:“此穴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亦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艾条具有温化作用,可温补元气、温通气血、养阴清热,加速痤疮愈合。
病例介绍
张某,男,26岁,职员。2013年4月10日初诊。面部痤疮3月余,颜面部反复出现红色小丘疹,多有脓头,面部皮肤油腻光亮,身倦懒动,口干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既往体健,平素喜食生冷、辛辣之品。辨证属湿热蕴结证,取穴:大椎(梅花针叩刺放血),针刺阳白、颧髎、曲池、合谷、内庭、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痤疮局部围刺,灸盒灸关元穴。治疗3次后,面部丘疹范围缩小,脓头明显减少,1个疗程后,丘疹基本消退。
4体会
郑教授认为治疗痤疮应提倡综合疗法,综合应用大椎穴放血、针刺及艾灸关元穴,疗效确切,复发率低。郑教授认为灸法不仅可用于痤疮治疗,而且疗效确切,为“热证可灸”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1]。热能通瘀活络,火能消物,通郁散结;灸可起到除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郑教授也指出临床中也有存在一部分患者并不是单纯的实热,存在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表现为上热下寒之证。所以在放血、针刺、拔罐、艾条等同时使用时,先大椎放血拔罐泻实热,而后关元穴针刺、艾灸补虚,先驱邪,后挟正。郑教授指出灸法具有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之功能。微循环得以改善,微血管开放增多,血流速度加快,组织营养得以供应,有利于炎症组织的修复,所以对痤疮的愈合有一定的疗效。
[1]郑国尧,郑美凤.灸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1):63-66.
R249
B
1000-338X(2016)02-0046-02
2016-01-05
吴贵莲(1985—),女,医师。
郑美凤(1963—),女,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sissyz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