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

2016-12-15赵春辉于海峰李百清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水肥管理建议温度

赵春辉 于海峰 李百清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玉米产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玉米种植中,仍面临产量低、质量低等现状,极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归因于种植过程中温度、水分以及肥料等未得以有效控制,其各自带来的影响都极为明显。本文将对玉米产质量受温度、水肥管理等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关键词:玉米产质量;温度;水肥管理;建议

玉米作为重要农作物之一,是近年来农民群众实现增收的主要粮食。尽管在国家不断推进先进生产理念与生产技术的背景下,使玉米种植取得较多丰硕的成果,但与预期的高产高质目标仍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在于忽视水分、肥料以及气象条件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种植中,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肥管理形式。因此,本文对影响玉米产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产质量受温度影响分析

通过以往实践研究可发现,玉米产质量受低温与高温等影响都极为明显。首先,对于低温情况,在播种中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加上播种后有降雨频繁出现,尽管有利于春旱的缓解与土壤水分的增加,但地温较低,这样在出苗情况上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需注意的是玉米播种中,若水分含量过大、土壤温度不高,整个出苗过程都可能受到限制,如烂籽、粉籽等现象存在,整体出苗都极为缓慢,这就需要做好补苗等工作。假若玉米生育阶段中,温度一直处于较低情况,其也会带来生育延迟问题,如籽粒不够饱满,灌浆时间减少等都可能发生,极大程度上制约玉米的品质与产量。

其次,从高温角度看。对于玉米生长情况,可发现在高温条件下,若此时处于花后阶段,也将不利于胚乳细胞分裂,整个分裂时间较短,这样能够得到的胚乳细胞数量也不多,影响最终的产量。再以灌浆期为例,若保持极端高温条件,会缩短整个灌浆持续期,此时的粒重也难以得到保障,玉米产量会降低许多。另外,高温条件下,玉米高温热害问题极为突出。通过试验证明,与30~C条件下的光合作对比,40℃时光合作用会减少许多。而且在开花授粉方面,若温度持续维持在33-35℃之间,因水分的丧失会导致萌发力降低。综合来看,无论高温或低温环境,其对玉米产质量都将带来重要影响。

二、玉米产质量受水肥管理影响分析

为分析水分、肥料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研究中选择东北某地区玉米种植作为实例。从该区域土质情况看,有26.2g/kg有机质含量存在于0-20cm土层中,其中速效钾、速效磷、破解氮与全氮等含量上分别为105.5mg/kg、34.5mg/kg、114.2mg/kg以及1.3g,kg。在玉米品种上,引入的主要以中单909为主。为使水肥管理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得以判断,将裂区设计方式引入,包括主区与副区。其中在主区上主要包括高密度、中密度与低密度三个区,分别为90000株/hm2、67500株/hm2与45000株/hm2,而在副区上表现为滴灌水氮一体化、漫灌与表施氮肥配合以及雨养与氮肥底施配合等,可将三种方式分别称为DI、FI与RF。在此基础上对干物质积累、全氮含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等情况进行判断。

通过试验测定的开展,可得到的结果首先表现在:第一,从干物质累积情况看。以低密度状态为例,DI处理应用下,相比RF方式,无论在成熟期、灌浆期或吐丝期,都可使干物质量提高许多。而对于中密度,FI与DI应用下,在干物质量增加上DI优势较为明显。第二,从氮素积累情况看。以低密度为例,与RF处理相比,将DI处理引入其中,此时的总氮含量将会提升23.6%,这对于花后阶段氮素积累量的增加可起到突出的作用。再如中密度,对比RF,DI与FI处理方式应用下,总氮含量的增加分别可达到27.2%、21.5%,可充分说明花后氮素积累能够得到提高。第三,从水分利用、耗水量情况看。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应用下,耗水量也存在明显差异。而对于水分利用情况,一般在低密度情况下,选用的水肥管理方式在水分利用上不存在较大差异。假若在高密度、中密度环境中,RF处理方式与DI处理方式应用下,不存在明显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但相比FI,水分利用率将提高许多。

三、提升玉米产质量的相关建议

1.温度控制建议

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等阶段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受到的影响极为不同。尤其在春种过程中,若有频繁降雨或低温情况存在,将导致玉米产量、质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要求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一般播种中应选择平均气温为12℃的条件,而其他幼苗期、抽穗开花以及灌浆与成熟等温度应分别控制为15-18℃、25-28℃、20-24℃,这样在有机物质合成情况下,对玉米质量、产量的提高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为解决高温或低温等带来的影响,也需采取其他控制措施,包括:①在播种期上进行控制,如针对早期种植中的低温影响问题,解决中可考虑将5月上旬作为播种期;②在抽穗期上进行控制,为防止高温带来的影响,可适时进行浇水,以此达到保湿降温的目标;③对于扬花期阶段,很容易有高温干旱情况存在,若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很可能导致正常受粉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做好浇水工作,使田间小气候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除此之外,为使玉米产量增加,在收获期上也可延,一般延后5-7天较为适宜。

2.水肥管理有效策略

玉米种植中,若直接引入普通速效肥料,其可能产生一定的产量风险,特别东北地区近年来干旱天气较多,这种肥料的应用更易影响产量。假若在该肥料运用中,采取大水漫灌方式,其也很可能因灌溉水分过多,使根部土壤养分被降低,作物生长将受到明显的影响。对此,可考虑引入滴灌水氮一体化方式,其与表施氮肥、大水漫灌相配合的形式比较,在增产上可达到6.7%。而且这种方式应用下,会在密度增加情况下处于不断增长趋势,以90000株/hm2为例,此时的产量将提高许多。另外,滴灌水肥一体化应用下,对其他影响玉米产质量的因素也可进行控制。如高密度部分,实际处理中将滴灌水肥一体化引入,在干物质积累量的获取、花后氮素积累量的提高以及水分、肥料的充分利用,都能获取良好效果。

四、结语

温度的控制与水肥管理是影响玉米产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中发现,玉米自播种起到收获阶段,其中的高温天气或低温天气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容易造成玉米品质降低、产量降低,所以需在播种时间上进行严格把握,尽可能使玉米各阶段的温度都较为适宜。同时,在水肥管理上,要求引入滴灌措施,并在肥料选用上做好控制,以此减少水分与肥料带来的影响,对推动玉米产质量的提高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水肥管理建议温度
一张票的温度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停留在心的温度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之我见
测个温度再盖被
用26℃的温度孵化成功
四季豆栽培技术要点
东方百合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