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布怒瑶猴鼓舞文化的形式演变研究

2016-12-15郭莹莹韩亚军

武术研究 2016年9期

郭莹莹+韩亚军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等方法,站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对广西上林县布怒瑶猴鼓舞文化的起源、形式演变进行考察,认为:猴鼓舞发展历程的演变不仅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战争、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也与其他民族联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猴鼓舞逐渐成为集观赏、娱乐和表演为一体的文化共同体。进一步促进猴鼓舞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为推动瑶族猴鼓舞这项民间体育体育活动得到长远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 猴鼓舞 布怒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9—0104—03

1 猴鼓舞的起源

关于猴鼓舞的起源,流传着一个千年的故事。早在宋朝时期,部分瑶族已迁徙到桂西南一带定居,即为后世所称的布努瑶支系。为了抗击入侵家园的金兵,瑶族英雄卜努号召各寨奋起反抗外族,[1]不敌金兵,许多瑶民被杀,受伤的瑶王带着伤残和妇幼逃进深山石洞,可还是躲不过外敌的穷追猛杀。在这危难时刻,山里的猴王,密集击鼓,猴群听到鼓声,便吱吱嘎嘎呐喊,气势庞大,犹如千军万马,金兵不敢轻易追击。于是,瑶民趁其不备,勇猛出击,加上猴子爪爪口咬,手撕棍打,终于以寡敌众大获全胜,避免了一场灭族的大灾难。瑶王为世代铭记猴子的救族之恩,决定在猴子助战退敌之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即为“瑶年”,瑶胞杀猪宰羊、椿糍粑、包粽子,欢歌载舞庆祝胜利,瑶民带着猴子的面具,学着猴子的动作,敲起皮鼓,逐渐形成猴鼓舞的雏形,传承至今。因此,猴鼓舞承载着布努瑶抗击外敌的光辉历程。

2 猴鼓舞文化的形式演变

“万物有灵、一切皆神”,高山大川、日月星辰、动物植物……凡是与之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2]。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民俗的形成是根据人们的信仰与行为习俗、神话以及传说故事等不同的综合,创造了对祖先崇拜敬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感情的宣泄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关瑶族分支布努瑶的记载,大约在宋朝时,部分瑶民从外地迁徙到广西桂西南一带定居,即后世所称的布努瑶支系[1],历史近千年。由于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与其他民族杂居,民族文化在互动与传播中,生活生产方式有了相近之处,仍然保留着他们特有的民族文化,是瑶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达努节是布努瑶为祭祀女神密洛陀最隆重的盛大节日,他们信奉密洛陀为创世神祖,祈求神灵的保佑,为瑶族人民带来吉祥、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猴鼓舞正是达努节上必不可少的大型祭祀表演项目,瑶民为了感恩猴子,就模仿猴子的各种姿势和动作,随着的鼓点的节奏,上下舞动,左右摇摆,场面雄伟壮观。猴鼓舞具有明显的宗教文化内涵,服务于各种宗教或祭祀活动,具有浓郁的“酬仙娱神”的风格。[3]随着岁月远去,猴鼓舞已成为缅怀祖先的重要形式和环节,表达了瑶民追求家园和谐、渴望安宁生活的愿望。[4]

娱乐是人的一种愉快的心理或精神的体验,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娱乐是我国古代民间体育的主导价值取向,民间体育融入民俗节日之中使其娱乐性得以充分展现。[5]猴鼓舞作为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在娱神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变迁,逐渐演变为娱人的角色,从宗教或祭祀活动中脱离其文化体,而向娱乐化、表演化方向演进。加上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有了娱乐的渴望,借助祭祀活动,尽情的渲染自己的情感。在远古时代,舞蹈与体育二者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是不可分开的,舞蹈就是人们精神层面的娱乐活动。正如《毛诗序》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能够宣泄人们心中的欢乐,激发人们对生活态度的精神诉求。猴鼓舞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象征,本身就具有舞蹈文化的风范,其舞蹈动作张扬,节奏激烈,具有娱猴、娱人性质,满足民间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审美需求,也具有原始舞蹈特有的文化艺术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对文化的要求也不断的改变。人们不止满足于欣赏原生态的物质文化,更要看具有表演性、观赏性的精神文化。猴鼓舞的形式多样,从传统祭祀性猴鼓舞演变成自娱性猴鼓舞,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猴鼓舞以一种表演形式来焕发出新的活力,让猴鼓舞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表演性猴鼓舞是对娱乐性猴鼓舞的一种升华,是在其基础上的加工,自娱性猴鼓舞为表演性猴鼓舞提供了养料,为其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6]。在1958年,猴鼓舞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汇演,当时只是在民间流传;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阻碍,加上政府的不支持和瑶族的自我封闭,猴鼓舞被禁止;文革后,瑶族开始与外界接触,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被国家重视,猴鼓舞解禁,之后参加了广西桂林的民运会表演,得到了高度的评价;2010年,猴鼓舞改编为大型原生态瑶族舞蹈“千猴戏鼓”;2010年11月10日,参加上林县第一届生态旅游养生节表演。猴鼓舞的表演化,让猴鼓舞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为其广泛的传承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3 猴鼓舞文化宏扬和发展的困境及传承与保护

3.1 猴鼓舞文化宏扬和发展的困境

传统猴鼓舞体育文化是在特定社会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虽然做了许多的挖掘、整理、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是人才断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参与猴鼓舞的仅仅是一些兴趣爱好者,很少有人主动参与,大多数人走出家乡,学习布努瑶猴鼓舞的人少之又少,导致猴鼓舞的传承人寥寥无几,至今仍保持着家族口传心授的形式,是民间自发的组织形式。二是政府及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对猴鼓舞的传承与发展丞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社会变格。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发生变化,导致人们对猴鼓舞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四是传承基地薄弱。猴鼓舞至今的传承培训基地只有一个,在当地的学校,没有推广猴鼓舞的活动以及文化,更没有将其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缺乏广泛的传播。

3.2 猴鼓舞文化宏扬和发展的传承与保护

3.2.1加强人才保护与培养

技艺的发展与文化的延续不可分割,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人既是保护民族特色体育活动,也是在传递本民族的文化,使外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生活习性,同时对于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多布努瑶猴鼓舞的延续,首先要保护拥有真正技艺的传承人,可以为他们建立人才档案,争取财政拨款、设立人才保护基金等措施,给予老艺人适当的奖励和支持,积极培养猴鼓舞传承人,加强传承人培训,争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2.2加大政府和自我宣传力度

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发展体育事业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猴鼓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应借助媒体的力量对外大力宣传猴鼓舞文化,也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扩大猴鼓舞的知名度,合理利用猴鼓舞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服务,可在当地文化博物馆中,把猴鼓舞独具代表性的产品放入其中,有共展览。采取正确的方式,积极保护和传承猴鼓舞文化,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播。

3.2.3与地方学校体育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一直是有效开展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学校作为民族传播的重要基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年轻一代传承人教育机构。猴鼓舞作为一项民间体育活动,与当地学校体育教育相结合,把猴鼓舞文化引入校园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和认识,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推动猴鼓舞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2.4充分发挥与外来文化的自由涵化

涵化又称文化潜移或文化移入,它是指异质的文化接触引起原有文化模式的变化。[7]涵化是指一种双向的互动是在相互持续中接触互动。随着现代社会化的迅速发展,猴鼓舞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并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不能仅局限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要与外来先进的文化相融合,既要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原有的本质,也要积极吸取先进文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使猴鼓舞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4 结语

通过对猴鼓舞文化的追本溯源,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去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从而对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特有的社会价值,并对猴鼓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何 飞,伍广津,张婷婷.瑶族传统猴鼓舞体育文化的研究——以广西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为例[J].大众体育,2013(2).

[2]李晓华,赵浅华.从宗教到民俗──南诏娱乐体育浅论[J].浙江体育科学,1997(3).

[3]蒋东升,何卫东,凌 齐,莫再美.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以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1(1).

[4]潘雨茜.千年猴鼓颂欢歌[N].南宁日报,2011.3.

[5]张基振,虞重干.论中国古代民间体育的娱乐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5.

[6]高 岩.自娱性舞蹈与表演性舞蹈的比较[J].戏剧之家,2011(10).

[7]匡立波,黄向阳.火与冰:湖南维吾尔族伊斯兰文化认同研究——以湖南桃源枫树回维村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On the Evolution and value of the Mokey Drum Clture of the Bunu Yao Nationality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Guo Yingying1 Han Yajun2(1.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2.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paper studies Shanglin County, Guangxi Bunu Yao nationalitys monkey drum dance culture about its origin, evolution and cultural value, and fins out that: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nkey dance not only had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nationalitys production, life, war and religion, also had close contact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onkey drum dance gradually become a cultural unity with sightseeing, entertainment and performance togeth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monkey drum dance development in path and strategy, the study tri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Yao folk sport activity get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a wide range of inheritance.

Keywords:cultural anthropology monkey drum dance Bunu Yao nati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