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相关性研究*

2016-12-15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内一科石家庄050000王鸿超王立君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膜左心室颈动脉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内一科(石家庄 050000) 卢 炜 王鸿超 杜 超 王立君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相关性研究*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内一科(石家庄 050000) 卢 炜 王鸿超△杜 超 王立君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18例,将患者分为两个研究单元,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0.9mm为正常组102例,≥0.9mm为增厚组116例;按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伴随肥厚组101例和不伴随肥厚组117例,检测并分析两个研究单元中肱四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和增强指数(AIx)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BaPWV、CSP、CPP、AP和AIix水平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随心肌肥厚组CSP、CPP、AP、AIx、BaPWV水平均明显大于不伴随心肌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心肌肥厚具有相关性,其相关参数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心肌肥厚程度。

中心动脉压(Centralaorticpressure,CAP)是指升主动脉根部所承受的侧压力,为主动脉血压值。医学研究表明,中心动脉压对心血管的风险预测,比长期以来做为高血压预测因子的肱动脉血压更具有准确性[1]。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伴随心肌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作为疾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表现,被大量医学文献证实。医学研究表明,约有30%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伴随左心室心肌肥厚,并随着左心室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2]。因此,进一步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和心肌肥厚的关系,对早期诊断该病的亚临床靶器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18例,其中男134例,女84例,年龄35~74岁,平均(53.18±8.73)岁,所有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均符合左主干、前左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脉≥1支以上直径狭窄≥50%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冠心病病程4~22年,平均(10.68±7.53)年,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和严重心律失常、大动脉炎等其他外周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是否伴有左心室心肌肥厚分成两个研究单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9mm为正常组102例,≥9mm为增厚组116例;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12mm、左心室后壁厚度(PWT)≥12m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为伴随心肌肥厚组101例,其余为不伴随心肌肥厚组117例。

2 研究方法 检测各组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脉搏反射波增强指数(AIx)等主要参数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进行相关对比分析。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各组中心动脉压参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心肌肥厚评定标准:采用多维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仪(东芝Nemio3.0,日本东芝公司生产),运用7.0mHz探头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厚度≥9mm为增厚,>9mm为正常;运用3.0mHz探头,按照美国超声协会推荐测量方法,测量患者左心室心肌肥厚水平,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12mm、左心室后壁厚度(PWT)≥12m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为心肌肥厚。

结 果

1 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与正常组中心动脉压观察指标比较 增厚组BaPWV、CSP、CPP、AP和AIx水平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组与正常组中心动脉压各观察指标比较

2 伴有心肌肥厚组与不伴有心肌肥厚组中心动脉压各观察指标比较 伴随心肌肥厚组CSP、CPP、AP、AIx、BaPWV水平均明显大于不伴随心肌肥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伴有心肌肥厚组与不伴有心肌肥厚组中心动脉压各观察指标比较

讨 论

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是由于颈动脉血压升高,致使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合成和释放减少,血管平滑肌增生、脂质沉着、血管弹力减退,而形成的胞外基质胶原成分增加和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现象。医学研究认为,颈总动脉做为弹性大动脉,对血压变化比较敏感,是高血压最常累及部位,临床上比较常见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可做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3-4]。

中心动脉脉压(CPP)是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与中心动脉舒张压(CDP)的差值,理论上讲,如果主动脉致外周血管逐渐变细或动脉僵硬度逐渐增加,动脉收缩压就会上升,而在舒张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主动脉和外周动脉血压之间就会出现生理性的脉压放大现象,由此可见,中心动脉压是直接反应左心室功能的有效指标,可直接表现左心室后负荷现象[5]。本研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伴有心肌肥厚的高血压患者,CSP、CPP水平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DP变化不明显,也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

增强压(AP)、脉搏反射波增强指数(AIx)是中心动脉压压力波反射的主要指标,其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和心肌肥厚密切相关。本研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与伴随心肌肥厚组的AP、AIx水平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以上研究结果一致。主要是由于,记录的外周压力波形是心脏泵血产生的前向压力入射波和逆向反射波的波形总和,代表了左心室需克服的由压力波反射所引起的压力提升,是中心动脉压SBP升高反射波所做贡献的正确反应,AP是返回的反射波作用在入射波上的压力,而AIx是AP和CPP的比值,其数值的增大均提示动脉血管僵硬程度的增加,因此,如AP和AIx数值长期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引起动脉血管壁增厚,左心室后负荷加重,增加发生心肌肥厚的可能性[6-7]。

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中的Th17细胞可以促进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在高血压中的表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快患者的效应因子水平明显高于脉搏波传导慢患者,和本研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和伴有心肌肥厚组脉搏波传导速度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动脉弹性减弱,增加僵硬度,使收缩压显著提高,导致脉搏波传导增快[8-9],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冠心病中血管损害程度。

综上所述,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心肌肥厚具有密切相关,监测中心动脉压水平变化有助于准确评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对靶器官的损害,可做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心肌肥厚的重要手段临床推广。

[1] 奥日瀚,任鸿坤. 监测中心动脉压对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医学研究进展),2015,37(S1):1-6.

[2] 吴 琪,吴延庆.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1542-1545.

[3] 闫 伟,王有恒,任 骞,等.冠心病患者维生素D浓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3):321-323.

[4] 李志根,周颖玲,陈竹君,等. 颈动脉斑块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多支病变[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66-3068.

[5] 杨 军,许 波,秦晓伟,等.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与中心动脉压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B):3053-3056.

[6] 欧阳菊艳,邱红敏.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臂指数与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10(32):4491-4493.

[7] 刘振东,路方红.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 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1):57-60.

[8] 刘 超,杜万红.颈-股脉搏波速度与居家老人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2):165-168.

[9] 刘海明,徐新娟.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8):835-838.

(收稿:2016-05-05)

*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131461293)

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病理生理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心室功能障碍 @中心动脉压

R

A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11.013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中膜左心室颈动脉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不同内部构型特点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方法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