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 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2016-12-15杨桑杰草
杨桑杰草,吴 军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甘肃 兰州 730046)
1.5T 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杨桑杰草,吴 军△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甘肃 兰州 730046)
评价3.0TMR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5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DW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评价DWI在肝纤维化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肝纤维化组ADC值为(1.18~2.01)×10-3mm2/s,平均为(1.59±0.23)×10-3mm2/s;正常对照组ADC值为(1.75~2.25)×10-3mm2/s,平均为(2.05±0.23)×10-3mm2/s,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1、F2、F3、F4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0.31)×10-3mm2/s、(1.58±0.25)×10-3mm2/s、(1.40±0.19)×10-3mm2/s、(1.23±0.14)×10-3mm2/s,随着肝纤维化分级的增高,平均ADC值不断下降,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做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由于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所致。据统计,约3.4%~32%的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而丙型肝炎中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的比例高达20%~30%,且其中多数发展成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穿刺活检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同时肝纤维化病变往往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假阴性[2]。血清学指标检测虽简便易行,且具有无创性等特点,但其敏感性较低。因此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仍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惟一的可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检测技术,对分子布朗运动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可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来评价病变情况[3]。本研究对45例肝纤维化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并以健康者为对照,以评价其在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37例,丙型肝炎8例,均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临床症状,并经活检确诊。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5~64岁,平均(50.63±6.20)岁。同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7~68岁,平均(51.87±6.83)岁,均无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病史。依据MFTAVIR评分系统对45例患者进行分级:F0:无纤维化;Fl:汇管区纤维化但未出现纤维间隔,为轻度纤维化;F2:汇管区纤维化且有部分纤维间隔,为轻-中度纤维化;F3:间隔纤维化,为中度纤维化;F4:肝硬化。分级结果为45例肝纤维化患者中,F19例,F221例,F39例,F46例,对照组30例均为F0。
1.2 方法
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 (GE Signa 1.5T Twin-speed),8通道相控阵柔软体部线圈,行MRI平扫及DWI检查。检查前受检者需禁食4h以上,训练屏气。检查前5~10min肌肉注射20mg山莨菪碱,饮温开水500~800mL。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横断面及T2WI、冠状面。DWI采用平面回波序列(SE/EPI),TR/TE=4000ms/85ms,层厚 5mm,间隔1mm,激励次数2次,矩阵320×224,FOV=380mm× 360mm。于SiemensAvanto工作站对DWI数据进行处理。扫描结束后由系统软件自动生成ADC图。在ADC图上手工绘制圆形最大感兴趣区(regionsof interest,ROI)。每个ROI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ADC值比较
肝纤维化组ADC值为 (1.18~2.01)×10-3mm2/s,平均为(1.59±0.23)×10-3mm2/s;正常对照组ADC值为(1.75~2.25)×10-3mm2/s,平均为(2.05±0.23)×10-3 mm2/s,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ADC值比较(10-3mm2/s ,(±s)
表1 2组ADC值比较(10-3mm2/s ,(±s)
组别 例数 范围 平均值正常对照组 30 1.75~2.25 2.05±0.23肝纤维化组 45 1.18~2.01 1.59±0.23 t值 4.832 P值 <0.001
2.2 肝纤维化不同分级组间ADC值比较
F1、F2、F3、F4的平均ADC值分别为 (1.78± 0.31)×10-3mm2/s、(1.58±0.25)×10-3mm2/s、(1.40± 0.19)×10-3mm2/s、(1.23±0.14)×10-3mm2/s,随着肝纤维化分级的增高,平均ADC值不断下降,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肝纤维化不同分级组间ADC值比较(10-3mm2/s,±s)
3 讨论
大量研究已证实,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具有可逆转性,而肝硬化发展至中晚期则失去了逆转的可能性[4]。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与正确评估在慢性肝病的诊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无创性的影像学诊断是肝脏病变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但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较大局限性,只有在纤维化发展至晚期至出现肝硬化或门脉高压才可做出明确诊断,而在病变早期肝脏形态学未发生明显改变时诊断难度较大[5]。
动物实验表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对MR肝脏特异性对比剂(Mn-DPDP)和网状内皮细胞特异性对比剂(SPIO)的摄取均明显减少,增强后肝脏的信号较正常肝实质显著降低。并且可根据信号强度的改变判断出肝脏早期纤维化和晚期肝硬化之间的区别[6]。利用SPIO和Gd-DTPA双重对比剂肝脏增强检查对于肝纤维化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方法繁琐,检查费用高,难以在临床进行推广。随着M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MR功能成像技术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MR功能成像技术能在病变解剖形态改变之前反映出其功能变化,由此将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在临床的应用也愈加受到重视。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对分子布朗运动敏感且无创的检查技术,其检测原理为从微观分子水平上探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状态,推断出组织结构的空间组成信息,从而反映出活体的组织功能状态[7]。同时还可以提供细胞的微观结构、细胞的微循环等细微变化,以便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组的平均ADC值为(1.59±0.23)×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05±0.23)×10-3mm2/s,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纤维化时,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肝脏间质间的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及黏多糖等显著增加,形成了一个物理屏障,限制了水分子的布朗运动,从而导致ADC值下降。此外也有学者认为ADC值的降低是由于肝纤维化时肝脏血窦毛细血管灌注减少或血管改建使水分子的扩散受到限制有关[8]。此外,对肝纤维化不同分级组间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F1、F2、F3、F4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0.31)×10-3mm2/s、(1.58±0.25)×10-3mm2/s、(1.40±0.19)×10-3mm2/s、(1.23±0.14)×10-3mm2/s,随着肝纤维化分级的增高,平均ADC值不断下降,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应用DWI不仅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定性分析,同时也可进行定量研究,应用于肝纤维化的分期,以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做出正确评估。
综上所述,肝纤维化患者的ADC值较正常肝脏显著下降,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不断下降,因此可认为DWI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1] 崔恩铭,龙晚生,罗学毛,等.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6(10):1674-1678.
[2] 李杭.肝脏MR弥散加权成像、肝叶体积测量及肝叶体积与脾体积比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
[3] 石喻,郭启勇,张兰,等.3.0TMR弥散加权成像及张量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39(04):343-346.
[4] 张晓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J].山西医药杂志,2012,16(06):565-566.
[5] 章雅琴,李从蕊,胡跃群,等.犬肝纤维化MR弥散加权成像及VEGF表达与病理对照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1,19(05):343-348.
[6] 胡兴荣,崔显念,胡启托,等.肝纤维化MRI弥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18(06):8-10.
[7] 李从蕊.犬肝纤维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VEGF表达与病理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1.
[8] 郭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
R445.2
△通讯作者:吴军,甘肃兰州,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7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