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对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6-12-15李明先
李明先
(深圳市中医院 产科,广东 深圳 518023)
【中医护理】
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对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李明先
(深圳市中医院 产科,广东 深圳 518023)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对初产妇产程、分娩痛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无剖宫产指征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体位干预,观察组给予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87.0%(87/100)、75.0%(75/1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1、第2、第3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活跃期及第2产程时,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疼痛分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可有效缓解分娩痛,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
体位干预;穴位按压;产程;分娩方式;分娩痛
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不断转变,保护、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成为产科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热点[1]。对分娩痛的恐惧是导致无剖宫产指征孕妇拒绝自然分娩的主要因素,缓解分娩痛在促进产程、改善分娩方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早期体位干预可有效缓解分娩痛,使产妇从漫长、疲乏的产程中得到解脱,从而获得安全、满意的分娩结局,其效果已得到公认[3-4]。但单纯采用早期体位干预仍有部分产妇无法获益。穴位按压作为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护理。但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缓解分娩痛的临床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方法对无剖宫产指征孕妇进行干预,在改善产程及分娩方式方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共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初产妇;(2)足月分娩;(3)单胎妊娠,头位;(4)无明显手术分娩指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者;(2)B超显示存在胎儿畸形;(3)产前合并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史者;(4)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及巨大儿;(5)使用分娩镇痛。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产妇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2组产妇年龄、体质量、身高及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体质量(kg) 身高(cm) 孕周(周)观察组 100 28.3±5.2 67.5±6.4 160.8±4.2 39.1±1.3对照组 100 28.0±6.1 67.2±5.9 161.7±4.8 39.2±1.1 t 0.083 0.089 0.044 0.168 P 0.929 0.934 0.967 0.87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早期体位干预。自产妇临产规律宫缩宫口未开开始,由经统一培训的助产士进行一对一陪产,陪产过程中助产士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包括讲解早期体位干预的作用及介绍分娩技巧等;第1产程时指导产妇选择自觉舒适的体位,如坐、走、站、立、蹲、跪、趴等,第2产程时指导产妇采取改良式坐位,即床头抬高50°~60°,脚支架调至距床高10 cm。
1.2.2 观察组 采取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早期体位干预方法同对照组。潜伏期时,助产士以右手掌面取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按摩,左手拇指按压长强穴 (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活跃期时,助产士用双手大拇指沿产妇腰骶部脊柱两侧依次取肾俞(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宽处)、志室(位于第2腰椎棘突旁开3寸处)、关元以及阿是穴(疼痛之处即),采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3~5 min/穴,嘱咐产妇在有便意感时配合宫缩向下屏气用力3次,助产士同时以左手拇指按压长强穴。产妇自述小腹痛时,给予点压太冲(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及关元;产妇自述腰骶部胀痛时,取双手掌心于其腰骶部做多穴位来回推拿,直至宫口全开。穴位按摩过程中,穴位按压力度应以产妇主观感受进行适当调整,注意动作轻柔、力度均匀。
1.3 观察指标 (1)分娩方式:于分娩结束后,由护理人员收集产妇临床资料,统计其分娩方式。(2)产程时间:由护理人员记录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第1产程即从间歇5~6 min的规律宫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全开的过程;第2产程即从宫口开全到胎儿生出的时间;第3产程即胎儿生出到胎盘排出的一段时间;总产程即第1产程、第2产程及第3产程时间相加。(3)疼痛程度[5]:分别于第1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及第2产程,由护理人员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对产妇分娩痛程度进行评估,0级:稍感不适,轻微腰腹酸胀;I级:腰腹酸胀,但尚可忍受,伴少量出汗;II级:腰腹酸痛明显,大量出汗,呼吸急促,但仍可忍受;III级:腰腹酸痛剧烈,无法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产程时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疼痛等级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例,%)
2.2 2组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min)
表3 2组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第1产程 第2产程 第3产程 总产程观察组 87 312.4±45.7 28.6±5.8 6.2±1.7 348.4±87.9对照组 75 478.5±50.1 45.9±6.7 8.4±2.0 526.9±91.2 t 3.164 3.012 2.989 3.607 P 0.042 0.045 0.048 0.034
2.3 2组阴道分娩产妇疼痛分级比较程度比较潜伏期、活跃期及第2产程时,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阴道分娩产妇疼痛程度比较(例)
3 讨论
3.1 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有利于缓解分娩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不同分娩时期的疼痛程度,其效果优于单纯早期体位干预(P<0.05)。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大幅上升。2010年,WHO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地区平均剖宫产率为27.3%,我国平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亚洲地区平均水平,为46.2%,其中产妇要求的剖宫产 (cesarean delivery on maternal request,CDMR)则占11.7%[6]。剖宫产虽可有效解决高危妊娠、难产等问题,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胎盘植入、前置胎盘等并发症不容忽视。因此,降低剖宫产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7]。姬萍[8]研究显示,对分娩疼痛的恐惧是导致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因素。缓解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产科临床工作的重点。穴位按压属于中医的独特疗法,以经络、阴阳五行等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手法作用刺激经络穴位,使之产生“外呼内应”的功效,迅速对经络所对应组织器官产生较强的调节作用[9]。现代研究证实,穴位按压可有效促进5-羟色胺、β-内啡肽等神经递质释放,降低机体疼痛阀值,从而起到明显镇痛作用[10]。取穴是影响穴位按压效果的关键。本研究选取三阴交穴、合谷穴、太冲穴、阿是穴为主要穴位进行治疗。其中三阴交穴、合谷穴为经典的下胎穴位,刺激上述穴位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宫颈成熟、缩短产程,并明显缓解分娩疼痛;太冲穴作为肝经上的重要穴位,按压该穴可疏肝理气、解痉止痛;阿是穴又名不定穴,该穴无固定位置,所谓“有痛便是穴”,疼痛点或与疼痛有关的缓解点即为阿是穴,按压该类穴对于缓解分娩痛具有独特效果[11-12]。
3.2 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有利于缩短产程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可明显缩短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其效果优于单纯早期体位干预(P<0.05)。产力是决定分娩的首要因素,其中腹压是促进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产妇大多由于害怕宫缩疼痛,不敢向下用力或用力时间过短,从而达到有效腹压。彭茹凤等[13]研究证实,按压长强穴可明显增强产妇便意感,反射性刺激腹肌及膈肌收缩,迫使产妇向下用力屏气,从而达到有效腹压,促进胎头下降,进而大大缩短产程。
3.3 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有利于促进阴道分娩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可明显提高产妇阴道分娩率(87.0%)。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而言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一方面,剧烈的分娩痛可使产妇产生焦虑、紧张及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对阴道分娩失去信心;另一方面,疼痛所致交感神经兴奋可致机体耐痛阀及适应性降低,造成体内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异常,并最终导致阴道分娩失败。而穴位按压联合早期体位干预可能通过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达到促进阴道分娩的效果。
[1]叶 宁,许 勤.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3.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05.001.
[2]廖 玲,李慧敏,王小龙,等.阶段性强化教育在产妇分娩镇痛配合体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A):46-46.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01.019.
[3]潘 敏,雪丽霜,零恒莉,等.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分娩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97-297.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3.011.
[4]张凤玲.自然分娩体位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26(12):84-86.DOI:10.3870/hlxzz.2011.24.084.
[5]彭茹凤,胡艳宁,岑洁霞,等.拉梅兹分娩法配合分娩球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1A):2850-2851.DOI:10.3969/j.issn.1009-6493.2009.31.012.
[6]崔好胜,李宏田,朱丽萍,等.1993-2005年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经产妇剖宫产和孕妇要求剖宫产率变化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3):422-426.DOI:10.3969/j.issn.1671-167X.2013.03.016.
[7]倪娟娟,吴勤爱,秦双梅,等.初产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2):59-63.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2.059.
[8]王 娜,丁 焱.无剖宫产指征孕妇行剖宫产相关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1-754.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2.08.030.
[9]周小玲.产程中实施穴位按摩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450-2451.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3.18.054.
[10]姚晓玲,张 敏,李 莉.针刺联合耳穴按压法对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与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7(12):958-960.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4.12.017.
[11]岑 莉,温洪樱.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5C):1894-1895.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15.037.
[12]彭茹凤,胡艳宁,魏慧玲,等.音乐疗法配合长强穴按压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79-80.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1.028.
R473.71;R248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2.065
2015-08-13
李明先(1968-),女,广东深圳人,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
江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