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白话小说中的叙述型存在句

2016-12-15

关键词:儒林外史用例语料

丁 韵

(泰州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语言文字·

明清白话小说中的叙述型存在句

丁 韵

(泰州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叙述型存在句是表达存在意义最典型的类别。以分别成书于16、17和18世纪的三部明清白话小说作为语料,可以窥见近代汉语叙述型存在句的基本特征:从语义看,以空间类句为主;从结构看,内部不断增容,除最常见的名词性成分之外,谓词性成分、主谓短语、介词短语等也可充任存在句的时空概念和存在主体;中介动词可前加限制性和修饰性成分,可后附动态助词。

叙述型存在句;明清白话小说;《西游记》;《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

明清白话小说多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其中存在句分布广泛。因此,本文选取分别成书于16、17和18世纪的《西游记》《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三部明清白话小说作为语料,这三部作品所用方言在地域上比较接近,故而其中的存在句应当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因此对它们进行计量分析和历时比较是可行的。由于《儒林外史》共五十六回,为求三种语料在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西游记》和《醒世姻缘传》都仅对百回本的前五十回中的存在句进行计量考察。

一、叙述型存在句概述

从语用角度来看,存在句有叙述型、描写型、判断型之别。判断型存在句带有强烈的确认性,描写型存在句凸显存在情状的形象色彩,叙述型存在句“只单纯说明事物的存在,对存在情状不加任何渲染和描绘”[1]140,因此,叙述型存在句必然是表达存在意义的最典型的类别,主要包括“有”字句和“无/没”字句两种。

“有”字存在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存在句类型。考察“有”字存在句,必须把表示“存在”意义和表示“领有”意义的句子区分开。

《汉语大字典》“有”字下第一条,“与‘无’相对”的“有”字细分了三个义项:

1.表示存在。

(1)中田有庐,疆埸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2)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万也。(《吕氏春秋·察贤》)

2.呈现;产生;发生。

(3)孔子南适楚,戹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饥色。(《荀子·宥坐》)

(4)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宋·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

3.领有;具有;专有;拥有。

(5)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孙子·计》)

(6)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郑玄注:“有,犹专也。”(《礼记·坊记》)

从《汉语大字典》的各义项例句中可以看出,表示存在意义的例句“有”字前段是“中田”“疆埸”和“今”等时间空间词语;表示领有意义的例句“有”字前段是“君主”“将领”和隐藏的“父母健在的人”等表示[+生命][+自主]义素的名词。

其实,前人早就探讨过这个问题,储泽祥(1997)说:“前段是表人或动物的名词,就倾向‘领有’;前段是方位词或方位短语,就倾向‘存在’。”[2]14这一论断与上述字典例句的分析结论吻合。需要补充和修正的是,“有”字前段由表示时间的词语充任,也应判断为存在句。据此,凡表示处所及时间的词语充当“有”字前段,均视为存在句;凡表示有生物的名词充任“有”字前段,则视为表示领有的一般主谓句。据此来考察上述“有”字的义项2“呈现、产生、发生”义的例句,例(3)“色”指“面色”,所以句意实为“弟子皆面有饥色”,前段为表处所的“面”;例(4)前段是“天时”,句意是“天时之中常有水旱”,这可看成是一个存在主体提前了的变式存在句。表示特定时空“出现”“生发”出某事物或情况的句子,本身就包含在存在句中,故而有研究者称“存在句”为“存现句”。

在“有”字句的统计中,包括其扩展形式“V+有”句。如:

(7)行至昆仑山下,有根仙藤,藤结有两个葫芦。(《西游记》第三十五回)

(8)这雍山洞内,久住有一个年久的牝狐,……(《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有”字前加否定副词“没”“未”“未必”“不曾”等的句子也归入“有”字句统计。三部语料中的叙述型存在句的数量分布见表1。

表1 叙述型存在句的数量分布

“无”字句和“没”字句有一个先后的历史替代过程。一般认为,“‘无’一直从先秦延用到宋元,元明时候被大约于唐朝后期兴起的另一个名词否定标记‘没’替换”[3]。由表1可见,在《西游记》前50回中,“无”字句有60例,而“没”字句仅见8例。“无”字句在当时或仍处于优势。到了《醒世姻缘传》,情况发生了逆转,“没”字句比“无”字句多出一倍有余。《儒林外史》因其书面化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其中的“无”字句的数量高过“没”字句。两种具有历史替代关系的语言形式,在替换的过程中,由于说话人的表达风格和文本内容特点的不同,使用频率有所起伏也在情理之中。

二、内部构成及外部延伸

存在句表示“特定时间或空间(A段时空概念)存在(B段中介动词)某事物(C段存在主体)”,其一般格式是由A+B+C构成。

(一)关于A段

叙述型存在句的A段多由名词性成分充任。介词短语、谓词性成分和主谓短语也可以充任A段。如:

(9)从天地开辟就有这个衙门。(《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

(10)从幼无了父母,……(《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五回)

(11)难道自今以后,就没一个贤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的么?(《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12)走了半日,到了数家,那有一个肯拿起笔来登上一两、五钱?(《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一回)

(13)四顾无人。(《西游记》第五十回)

(14)那菩萨到山脚下,有玉真观金顶大仙在观门首接住,……(《西游记》第八回)

由名词性成分充任A段是叙述型存在句的常例,不再赘举。但“有”字句中有一种特殊现象,其A段既不是表方位、处所的名词、代词或数量短语,也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性词语,而是表示[+生命]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根据前文所述“有”字存在句和表领有的一般主谓句的区分原则,“有”字前段如果由表示有生物的名词充任,就认定为一般主谓句,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看如下用例:

(15)翰林院侍读有位王老先生托道,……(《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

(16)外边的人也并没有人晓得里面有个邢相公。(《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

(17)合衙门的人没有一个不啃嚼他的,……(《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

细观此三例不难发现,“有”字前段和后段并不能形成“领有”关系。此类句子我们也把它计入空间类存在句中,理由是A段的名词性成分之后似乎脱落了一个方位提示成分“之中”“里面”“内”等。以下用例可为一证:

(18)大人里面也有人同虞老师巡视。(《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

(19)亲友中又有簪花披红的。(《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八回)

(二)关于B段

叙述型存在句的B段“有/无/没”字大多单独使用,也有前加和后附的用例。

1.前加成分

前加成分以限制性的副词最为多见。如:

(20)那厅中原有几个和尚念经。(《西游记》第四十七回)

(21)观里才有道士,寺里只是和尚。(《西游记》第三十六回)

(22)这明水一镇的只有狄宾梁一个君子,……(《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

(23)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儒林外史》第三回)

(24)他余家就有贡生,却没有个余持。(《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25)家中并无儿女,只有一个妻子,……(《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26)野外又无青草,树头尚无新叶。(《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一回)

(27)天下终无此一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28)乡里又没个好医生,……(《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29)况那班部中更没个相知人也。(《西游记》第三十八回)

“有”字的前加成分还有同样起限定作用的助动词或疑问代词。如:

(30)你家就一二百年也不得有个老爷走进这屋里来!(《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31)如今说本书,垫着看脉,房中那得有来?(《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32)又将那各房头搬抢出来的箱笼物件,从头细细寻遍,那里得有踪迹。(《西游记》第十六回)

(33)我家怎的有这些东西?(《儒林外史》第三回)

(34)你道他眼里那里有你这个一丁不识的佳公子?(《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例(30)(31)(32)中的“得”是助动词,表示“可能、会”的意思。“不得有”就是“不可能有”,“那(里)得有”相当于“怎么会有”。在江淮地区口语中这种表达方式存留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淮地区口语中,如前所述,“那(哪)得”和“不得”放在动词之前是助动词,表示“怎么会”和“不可能”的意思。同样的形态如果出现在名词性成分之前,那么“那(哪)得”和“不得”表示的是“哪有”和“没有”的意思,这样的用例在三部语料中也有所见。如:

(35)家中只得一间卧房,卧房中只得一床铺盖。(《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36)家中止得六七十亩地,……(《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四回)

(37)没得人管束?(《醒世姻缘传》第八回)

(38)明日不得闲到花牌楼去看那家女儿。(《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39)今日还那得工夫去看那骚婊子!(《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例(35)至(39)的这组句子可把它们视为“有”字存在句的特殊形式,因为其中虽然不含“有”字,但“得”在这些用例中与“有”的意义、用法都完全相同。江淮地区口语中的“只(止)得”与普通话中的“只得”是同形词关系。普通话中的“只得”表示“只好”“不得不”的意思;江淮口语中的“只得”用在名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只有”的意思。这种现象在淮海话和下江官话里极其常见。“没得”和“不得”都是“没有”的意思;“那(哪)得”相当于“哪有”。

除副词、助动词、疑问代词外,“有”字前段的连词也偶有所见,以表示假设的“若”“若是”为多。如:

(40)我那东土,若有人也将泥胎塑这等大菩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

(41)晁老父子若有个缝,也羞得钻进去了。(《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

(42)此山若是有怪,他半步难行。(《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43)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西游记》第一回)

(44)外面况且有了于忠肃这样巡抚,……(《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

表假设、让步等的连词的介入使得“有”字存在句在叙述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主观性,优化了它的语用功能。除此之外,“有”字前段也罕见修饰性成分:

(45)面上微有髭须。(《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46)这大街上不住的有官过,……(《醒世姻缘传》第八回)

2.后附成分

叙述型存在句的B段后附成分在主要检索的三部语料中仅限动态助词“了”,其用例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如:

(47)坡中也就有了野菜苜蓿,……(《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一回)

(48)这年没有了馆。(《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

(49)近年有了几茎胡子,……(《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50)如今脸上无了泥,头上无了草。(《西游记》第十四回)

(51)当面砖上也没了汪为露的形迹,……(《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

“了”在近代已经形态化,其附于“有/无/没”之后,显示存在状态的变化。

在近代汉语存在句中,“有着”用例也偶见。例如:

(52)两边有两位圣贤,骑着两盏兽灯,也有着对联一副,悬于左右。(清《说唐全传》)

(53)信面上是一个绍兴酒坛子,上面有着七个钉子,这是和尚的花押。(清《济公全传》)

王建军(2003)在考察中古汉语时得出结论:“‘着’、‘了’虚化为句法标记在唐五代已大致完成,但用于存在句的中介动词却无一例后附‘着’‘了’。”[4]据此,存在句中介动词后附“着/了”的用例在中古汉语中还未见。到了近代,这种用法已经常见。除“有”字后附“着/了”之外,行为动词+“着/了”的用例更多。

此外,“有”字后附经历态助词“过”的用例在清末语料中也有所见。如:

(54)河台那里可曾有过信去?(清《官场现形记》)

(55)我房里从来不曾有过这种气味,……(清《续济公传》)

(56)从前遭洪水之灾,从中原流到此地,几千里之遥,也没曾有过这等景象。(清《八仙得道》)

(57)自从有大出丧以来,不曾有过这样批评,却给你一语道着了。(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三)关于C段

“有”字后的C段存在主体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占绝大多数,且大多在语义上属于不定指,其前常有表数量的修饰语。如:

(58)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西游记》第一回)

(59)每年大约有三十两银子。(《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

(60)前后有许多神将护卫,……(《醒世姻缘传》第三回)

即使是专名,其前也可以出现数量短语。如:

(61)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西游记》第十九回)

(62)千古只有一个汉哀帝要禅天下与董贤,……(《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在实际语料中也可见不定指的可数名词前没有数量修饰语的用例,细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四种:

1.存在主体的数量是已知的或固定的

如:

(63)你没的说家有长子哩!(《醒世姻缘传》第九回)

(64)家中有病人,今日起身不成。(《醒世姻缘传》第五回)

例(63)既然是“长子”,那么必然只有一个,数量是固定的;例(64)晁大舍家中此时的“病人”就只有小珍哥一个,在语境中数量是已知的。

2.存在主体的数量无法或无需说明

如:

(65)前面有贼!(《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66)况且京里有好太医,也好调理。(《醒世姻缘传》第六回)

例(65)前面有贼,但并不清楚究竟有多少贼人;例(66)京里有好太医,但是无需说明“太医”的具体数量。

3.“有”字之前出现与数量相关的其他修饰语

如:

(67)那山中多有妖怪。(《西游记》第二十回)

(68)后一进三间殿,并没有菩萨,……(《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例(67)表明妖怪之多,意思与“山上有许多妖怪”相同。例(68)借否定词“没”表达了明确的数量0。

4.存在状况未经证实,尚处于假设或揣测状态

如:

(69)此山若是有怪,他半步难行。(《西游记》第三十三回)

(70)这城外的香岩寺,……里面必有高僧。(《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

例(69)是对存在情况的假设;例(70)是对存在情况的肯定性揣测。因为尚非确实的存在,所以无从谈及数量。

“有”字存在句的C段除了名词或名词短语外,还可见代词、“的”字短语和数量短语。如:

(71)我家没有你。(《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72)假使五河县没有一个冒籍姓方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

(73)其他也还没要紧,只内有一本,是《高青邱集诗话》,……(《儒林外史》第八回)

谓词性成分和主谓短语也偶见于“有”字存在句的C段位置上。如:

(74)心里也有几分敬重。(《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

(75)书中自有颜如玉。(《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无/没”字句C段的存在主体全部都是名词性成分,未见其他成分充当C段的用例。

(四)外部延伸

“有”字存在句或存在结构向外延伸的能力较强,大多与后续部分构成兼语句。其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后续部分对A段存在空间作进一步确认。例如:

(76)恐怕箱里边有不该奶奶看的东西在内,……(《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

(77)才硬着胆开了革囊,……只有六七斤一个猪头在里面!(《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78)你不见箱子里还有王太爷写的字在上?(《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79)当年南京有虞博士在这里,……(《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延用至今,在江淮地区口语中大量留存了这种表达形式:

(80)缸里有条鱼在肚里(里边)。

(81)桌上全是灰在那块(那里)。

(82)房间里挤了一群人在里头(里面)。

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并不限见于“有”字存在句,例如:

(83)你忘记盖锅盖了,就敞在那块(那里)呢。

它表示锅敞开着的状态持续,其中的“在那里”已经完全虚化。

“无/没”字句向外扩展的情况很少,即使偶见,构成的兼语句也比较短小。如:

(84)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西游记》第一回)从语用角度分析,主体既然不存在,也就没有进一步说明的需要,故而否定性存在句难以向外延伸。

三、常式及变式结构

“有”字存在句除了常式A+B+C结构外,还有多种变式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①存在状态处于隐性时空下时,A段隐含,成为B+C结构;

②在语境中省略A段的B+C结构;

③在对话语境下,有时可以省略C段,成为A+B结构;

④为了强调存在主体,将C段移位至A段之前,成为C+A+B结构;在语境支持下,还可以省略A段,成为C+B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A+C+B结构,如:

(85)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儒林外史》第三回)

该结构满足主谓谓语型存在句的构式,因此,不视其为“有”字句的变式结构。三部语料中“有”字存在句的各类型分布见表2。

表2 “有”字存在句结构类型分布

至于否定性存在句隐性时空的合法性,王建军(2003)认为:“隐性时空只见于肯定性存在句,而不见于否定性存在句。”[1]81但在实际语用中确有例外。如:

(86)观世音菩萨,……见那里荒荒凉凉,席面残乱;虽有几位天仙,俱不就座,都在那里乱纷纷讲论。……菩萨道:“既无盛会,又不传杯,汝等可跟贫僧去见玉帝。”(《西游记》第六回)

在例(86)中,“无盛会”确是表达“(这里此时)无盛会”,时空参照点在语境中是明确的。因此,如是用例应该可以认定为否定性存在句当前时空的隐性状态。

(一)常式A+B+C

常式A+B+C和隐性时空B+C结构对应储泽祥(1997)[2]15所谓“显示存在关系”和“显示存在性”的两种基本功能。从数量上看,这两种结构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省略或移位造成的变式结构。

常式A+B+C在汉语存在句中占据绝大多数。“时空词语”+“存在状态”+“存在主体”,三者的顺序一般不会发生改变。认知语法的相关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其一,汉语存在句遵循A+B+C的语序,符合“时间顺序原则”,“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5]。常式A+B+C存在句就是先交代时空场景,再显现该场景中存在着的主体。

其二,按照认知语法理论,存在句的A段时空词语位于句首,相当于“射体”;B段显示存在关系或状态,表示一个关系;C段存在主体是过程参与者,相当于“界标”。故而常式A+B+C存在句符合“射体-关系-界标”的认知原则。

(二)隐性时空的变式B+C

这类句子在汉语中并不乏见,在“有”字句中更为多见,像“岂有此理”“有人于此”这样的句子,吕叔湘(1982)称其为“无起词的有无句”[6],储泽祥(1997)称其为“无前段‘有’字句”[2]13,王建军(2003)认为它们“时空处于隐性状态”[1]49。如:

(87)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西游记》第十六回)

(88)又有女人们服侍你老人家。(《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

(89)有了这等主人,自然就有这等的一般辅佐。(《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

隐性时空的变式B+C在“有”字句中最为频见。《醒世姻缘传》前50回中,“有”字存在句中隐性时空B+C句多达154例,比其他两部的相同用例高出许多,可见,隐性时空的变式B+C句在口语化程度高的语料中使用频率更高。在《醒世姻缘传》前50回中,亦见6例隐性时空的“没”字句,都表示当前时空。如:

(90)梁生原要自己来,恐怕没了生脚,戏就做不成了。(《醒世姻缘传》第五回)

(91)心心念念只指望要到济南府去,只苦没个因由。(《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

(三)省略A段的变式B+C

存在句A段的时空词语作为关系述义的起点,是已被确定的旧信息,而C段的存在主体是未知的新信息,因此,A段在语境支持下,可以简省和脱落。

(92)湖边一带绿草,……又有几十颗合抱的垂杨柳,十分阴凉。(《儒林外史》第一回)

(93)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又有七十二重宝殿,……(《西游记》第四回)

(94)“他家还有甚么人见在?”“还有乡宦的夫人。”(《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

例(92)(93)(94)划线的存在句都承前或在对话语境中省略了A段的时空词语,可以依据语境提示清楚地读出它们脱落的A段“湖边”“这天上”和“他家”。

“无/没”字存在句中,也可见省略A段的句子。如:

(95)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甚么捐输,又绝无音信。(《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二回)

(96)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西游记》第一回)

例(95)(96)划线“无/没”字句脱落的A段分别是“官府”“乡宦富室”和“里面”。

(四)省略C段的变式A+B

如前所述存在句C段是未知信息,在语义上不定指。从理论上来说,C段是存在句三部分中唯一不可以简省的部分。但在实际语用中,尤其是在口语中,这种特殊的句式并不乏见。如:

(97)东门里秦家当铺只怕还有,……西门外汪家当铺也还有,……除了这两家子,别家通没这钱了。(《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

(98)“雪虾蟆可曾有?”“还不曾有。”“近日镇江有一个人家有了,快把银子拿来同着买去。”(《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

(99)……怕不要五六百两。少爷这里没有,只好将就弄几十两银子给你过江,……(《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

例(97)(98)(99)划线的存在句都脱落了C段存在主体,根据语境提示,也可读到它们脱落的C段“这钱”“雪虾蟆”和“五六百两银子”。

(五)移位变式C+A+B和移位并省略的变式C+B

前述存在句中的三部分一般不发生位移,但需要强调存在主体的时候,C段可以移到句首。这是一种修辞手段,一般不具有语法类推作用。如:

(100)这样希奇东西,苏州也未必有;……(《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

(101)神鬼自古人间有。(《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

(102)若说要元宝,哥哥箱子内或者倒有几个;……(《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还有个别移位变式C+A+B用例A段同时发生了脱落,构成变式C+B。如:

(103)酒倒尽有,只是没有过酒的菜。(《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

(104)学生是久已没有一个。(《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九回)

四、语义类型分析

叙述型存在句在三部语料中的语义类型呈不平衡分布状态,空间类句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时间类句又多于显性时空下的时空混合类句。为数不少的隐性时空存在句,一律归入了时空混合类句。理由在于,既然时空在表层结构上表现为空位,那么我们在时空双轴下去界定应该是可行的。三部语料中的叙述型存在句的语义类型分布见表3。

表3 叙述型存在句语义类型分布

(一)空间类句

空间类句整体占据绝对多数的比例,表明三维立体的空间内的存在状况更容易受到关注。如:

(105)河里有些朦朦的月色。(《儒林外史》第九回)

(106)弄得那通衢闹市几乎没了人烟。(《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

(107)但凡本行中有不公不法的事,一齐上了庵,……(《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

(108)心无挂碍。(《西游记》第三十二回)

例(105)(106)的A段方所词语表示的是现实空间,例(107)(108)中A段方位短语表示的是虚化空间。

(二)时间类句

如:

(109)今日并无外客,就是侍御施老先生同敝亲家秦中翰。(《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110)自监生不在家,有一个师姑叫海会,一个尼姑郭氏,都来监生家里走动。(《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

(111)当日别后不久,果有个东土唐僧,……(《西游记》第二十五回)

例(109)A段“今日”表示本体时间,例(110)A段“自监生不在家”表示代体时间,例(111)A段“当日别后不久”则是本体、代体时间同现的用例。

(三)时空混合类句

存在句A段所指示的时空,有显性和隐性之别,这里所举的用例都是显性时空下的时空混合类句。如:

(112)当铺里今日有酒席,……(《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

(113)夜晚路上有虎,须要小心。(《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114)将近行到门前,见有一座石碣,……(《西游记》第四十一回)

(115)妖邪出得门来,随后有百十个小妖,……(《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116)天下终无此一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117)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奇事!(《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例(112)(113)时空并列,前者先空后时,后者先时后空。例(114)至(117)四例为时空交融。王建军(2003)[1]85-86阐述存在句时空交融有三种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表位移的动词短语充当A段、时空次第相合、时空趋于无限。这三种形式在三部语料中皆有:例(114)A段是表位移的动词短语,例(115)“随后”既表空间次序又表时间次序,例(116)“天下”乃无限空间包含时间,例(117)“从古至今”则是无限时间包含空间。

以三部明清白话小说作为主要语料,通过穷尽检索和分类考察,可以窥见近代汉语叙述型存在句的基本特征。表4可一目了然。

表4 叙述型存在句的语义、结构类型特征

[1] 王建军.汉语存在句的历时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2] 储泽祥,刘精盛,龙国富,等.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7(4):13-20.

[3] 石毓智,李讷.十五世纪前后的句法变化与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形成——否定标记“没(有)”产生的句法背景及其语法化过程[J].语言研究,2000(2):39-62.

[4] 王建军.敦煌变文中的存在句[J].中国语文研究,2003(1):9-18.

[5]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1):10-20.

[6]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4.

[责任编辑 李秀燕]

On the Narrative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Vernacular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ING Yun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TaizhouCollege,Taizhou,Jiangsu, 225300,China)

The narrative existential sentences are the most typical category in expre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xistence. Taking the three vernacular novels written separately in the 16th, 17th and 18th century as corpus, we can se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narrative: semantically, spatial sentences dominate; structurally, contents expand, that is, besides the most common noun components, the predicates, subject predicate phrases, prepositional phrases and so on can also take the role of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and the existing subject; restricted and modified components can be added before the intermediary verb and dynamic auxiliary after it.

the narrative existential sentence; vernacular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PilgrimagetotheWest;MarriagetoAwakentheWorld;TheScholars

2016-07-0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明清白话小说存在句研究”(2014SJD772)。

丁韵(1979—),女,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语文教育研究。

H146.3

A

1672-8505(2016)06-0035-07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用例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儒林外史》的吃播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单宝塔诗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