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管理层薪酬结构与风险承担、公司价值及经营绩效的关系
——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6-12-15刘任重
刘任重 郭 雪 徐 飞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经济与管理·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管理层薪酬结构与风险承担、公司价值及经营绩效的关系
——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任重 郭 雪 徐 飞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文章利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引入金融危机和大型国有银行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管理层薪酬结构与上市银行风险承担、公司价值及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银行管理层激励性薪酬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危机期间,激励性薪酬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五大国有银行的管理层激励薪酬并不会明显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总体来说,公司价值与激励性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业绩与激励性薪酬呈负相关关系,银行提高管理层激励性薪酬会增加公司价值但同时会降低公司业绩。
管理层薪酬;风险承担;公司价值;经营绩效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机构管理层薪酬结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批评者认为不合理的管理层薪酬结构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各国政府应该加大对管理层薪酬的监管力度①。尽管薪酬制度一直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重点,但管理层薪酬结构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方面到底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尚未明确[1]。部分研究认为现行的管理层薪酬制度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否由管理层的不合理薪酬结构导致还不能确定。国内对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治理等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方面[2-4],对管理层薪酬的研究也多集中于薪酬制度与银行绩效的关系方面[5-7],尚缺乏管理层薪酬结构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相关研究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管理层薪酬的构成与银行过度的风险承担有何种关系;(2)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薪酬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道德风险;(3)在金融危机期间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管理层薪酬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有何变化。通过上述研究为相关部门对银行业进行更有效的监管提供科学根据,同时也可以帮助股东和董事会制定最优的薪酬制度。
本文对相关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检验管理层薪酬结构与道德风险关系时对银行正常的风险承担和过度的风险承担进行了区分。这种区分很重要,因为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承担一定的风险能提升自身公司价值,但是由道德风险引起的过度的风险承担会降低公司价值并且可能使债权人财富向银行转移。第二,本研究考虑了金融危机对银行管理层薪酬与风险承担及道德风险的关系的影响。Faulkender et al.(2010)指出,不完善的薪酬制度是否是引起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还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回答[8]。我们发现金融危机期间,激励性薪酬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金融危机发生时至少管理层的激励性薪酬没有促使银行管理人员从事更高风险的行动。第三,我们区分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普通股份制商业银行。五大行无论是在自身资产规模、市场占有地位还是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方面都比股份制银行更有优势,因此在研究中区分二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们的研究发现,提高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的激励性薪酬能提高银行的经营业绩,而股份制银行却没有这种现象。
一、文献综述
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为契约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Hubbard和Palia(1995)、Cuat和Guadalupe(2009)发现,银行业监管放松之后,银行CEO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绩效敏感性(PPS)都有所上升[9-10]。他们的发现证实了缺乏严格监管会导致更激烈的行业竞争的推断,而竞争的加剧提高了管理层报酬水平和绩效敏感性。Harjoto和Mullineaux(2003)发现,CEO的薪酬水平随着银行成长机会、财务杠杆和股票收益的标准差的提高而上升,这有力证明了Holmstrom和Milgrom(1987)、John和John(1993)等人的契约理论[11]。Hermalin和Wallace(2001)发现了与代理理论相一致的证据,即管理层薪酬必须提高到足以弥补管理人员所承担的风险[12]。John和Qian(2003)认为,同制造业企业相比,银行业CEO的薪酬绩效敏感性(PPS)较低[13]。John et al.(2010)指出,外部监管能降低股东风险导向激励,这使得薪酬绩效敏感性较高的CEO能更好地协调股东和管理人员的利益[14]。
由于我国上市银行数量有限且信息披露不足,国内关于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研究有限,现有的研究也多集中于高管薪酬和银行经营绩效间的关系。如杨大光等用5家商业银行2001—2007年数据分析了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发现高管薪酬与银行盈利性、总资产呈正相关,与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相关程度不高[5]。葛春尧以中国商业银行2006—2009年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银行业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问题,发现高管薪酬激励能增加银行的经营绩效,高管的权力对薪酬水平有重要影响[6]。刘轶等研究了高管薪酬、薪酬差距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银行高管薪酬、薪酬差距与综合绩效正相关,高管薪酬与银行的安全性、成长性呈倒U关系,与流动性及盈利性相关程度不高,而薪酬差距与流动性显著正相关[7]。
研究银行风险与管理层薪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管理层薪酬结构会怎样影响银行的公司价值及实际运营状况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由管理人员报酬引起的风险承担激励机制到底是提高还是降低公司价值的问题。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涉及到商业银行风险与管理层薪酬的关系,而研究管理人员报酬与商业银行市场价值和表现的更少。如Palia、Porter (2004)发现CEO的工资和奖金水平与银行风险负相关,这与John et al. (2000)的发现一致,即当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水平提高时,用股票收益波动率表示的银行风险会下降[15-16]。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CEO所持股票的价值与银行风险显著相关,银行的托宾Q值与CEO持有的股票期权价值呈正相关。Chen et al. (2006)发现,在银行业监管放松的1992—2000年期间,权益类报酬占管理人员报酬的比重有所上升,与其一起上升的还有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17]。Benston and Evan (2006)检验了1991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FDICIA)颁布前后CEO激励性报酬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发现在FDICIA颁布之前那些抵押价值低、奖金报酬高的银行股票收益波动更大,资产收益率(ROA)更低,且更容易破产倒闭,这种现象在FDICIA颁布之后的1992—1994年期间消失[18]。Sierra et al. (2006)以银行控股公司1992—1997年数据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研究了CEO薪酬总额、公司绩效和董事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发现CEO的报酬随着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差的增大而提高,CEO的高报酬也带来了公司的高净资产收益率[19]。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开始关注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管理层薪酬所起的作用问题。Fortin et al.(2010)利用2005年公司层面的数据研究银行控股公司2006年风险承担情况,发现那些在2005年向CEO供给更高股票期权和奖金的银行在2006年展现出更高的风险,而提供更多基础性工资报酬的银行则面临更低的风险[20]。Fahlenbrach and Stulz (2011)检验了银行CEO在2006年的现金奖金工资比率、股权激励及银行股票风险与2007、2008年银行运营状况间的关系,发现CEO在2006年的股权激励情况与银行在2007—2008年间的运营状况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拥有高现金奖金工资比率和股票风险激励的银行在2006年没有表现出不好的运营状况[21]。他们发现银行CEO在金融危机前并没有降低自己的持股比例,这与以往认为管理人员更关注公司短期效益的观点并不一致。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银行业管理层薪酬、风险承担、公司价值和绩效间关系的研究会因为研究样本选择、监管环境、计量方式及报酬计算方法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鲜有文献在研究该类问题时区分正常风险承担和过度风险承担,很多文献都忽略了金融危机对上述问题的影响。
二、数据及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库、上市公司股东研究数据库和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选取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07—2014年度数据作为样本。由于各银行上市年度不一样,2007年之前上市的银行选取2007—2014年的数据,2007年之后上市的银行选取实际上市年度到2014年的数据,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最终获得112个有效样本。
本文中管理层薪酬总额为董事、监事及高管年薪总额与管理层持股价值之和,其中管理层有兼任情况时不重复计算持股数量。我们将董事、监事及高管年薪作为短期薪酬,管理层持股价值作为长期激励性薪酬。文中管理层年龄为统计年度全体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对于银行风险,我们参考Laeven and Levine(2009),用银行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σ)和Z-Score值来表示,Z-Score值是总资产收益率与资本资产比率之和除以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该值越大,商业银行的风险越小、稳定性越好[22]。参考Ashcraft(2008),我们计算出各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与银行股本比率,将这一比率从高到低排序,认定前百分之十五的银行为问题银行,这里的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23]。有理由认为银行陷入困境成为问题银行和它承担过多的风险有关。我们用托宾Q值作为银行成长性的代理变量,计算方式是托宾Q值=总市值/总资产,其中总市值为(总股数-境内上市的外资股B股)×今收盘价A股当期值+境内上市的外资股B股×今收盘价当期值×当日汇率+负债合计本期期末值。为了区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我们使用哑变量,五大商业银行取值1,股份制银行取值0。为了检验管理层薪酬与银行风险承担在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后是否有变化,我们将样本区间分为危机时期2007—2008年和后危机时期2009—2014年。各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续表1
表2和表3分别给出了银行管理层薪酬和银行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到银行管理人员的总薪酬额、工资薪酬、股权激励性薪酬分别为357.13万元、288.44万元和68.69万元,可以看出我国上市银行管理层的薪酬来源主要是工资性薪酬,股权激励性薪酬占比不高,只占总薪酬的12%左右。管理层的平均持股比例为1.1%,平均年龄为53.5岁。不良贷款与银行股本比率平均值为10.7%,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1.04%。
表2 银行管理层薪酬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Choice金融终端,下同。
表3 银行样本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检验
大量的研究都采用契约理论设计公司管理层的最优薪酬结构。Smith和Watts(1992)指出,在高成长性公司中股东很难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因此这些公司更倾向于使用股权激励性薪酬使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公司价值的增长保持一致[24]。此外,Holmstrom和Milgrom(1987)强调:合理的薪酬制度应当使管理人员付出最大努力的同时,尽量降低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认为银行的经营表现变化时,管理人员的薪酬绩效敏感性(PPS)会下降[25]。值得一提的是,John和John(1993)在研究设定最优管理层薪酬时第一个检验了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相互影响[26]。他们指出,减少债权代理成本能使股东获利。从他们推导的模型来看,在最优的管理层薪酬制度下,公司管理层薪酬的薪酬绩效敏感性(PPS)应该与公司的杠杆比率呈负相关。这是因为当杠杆率提升时,管理层薪酬的薪酬绩效敏感性(PPS)应该下降,以此来抵消管理人员风险补偿激励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说:(1)契约假说:具有高成长机会的银行使用更高的股权激励性薪酬,并且管理层薪酬的薪酬绩效敏感性(PPS)与银行资本率呈正相关,与银行的股票收益波动呈负相关;(2)道德风险假说:银行的激励性薪酬促进了过度风险的承担,并且这种情况在问题银行及国有大银行中表现更为明显;(3)次贷危机中,我国银行业同美国银行业经营绩效同周期变化。
1.管理层薪酬影响因素
为了检验契约假说和道德风险假说,我们设定了如下模型:
(1)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包括管理层薪酬总额(Totalcompensation)、工资总额(Salary)、管理层持股价值(Stock)。解释变量为托宾Q值(Tobin'sq)、股票收益标准差(σ)、资本率(Capital)、五大国有银行(TBTF)、问题银行(ProblemBank),以及股票收益标准差(σ)、资本率(Capital)分别与分红额(Ret)的交互项。X为控制变量,包括总资产Ln(Assets)和年龄(Age),金融危机代理变量Crisis在2007—2008年期间取值为1,在2009—2014年期间取值为0。模型(1)中的被解释变量单位都为千元,为了克服对同期解释变量的影响,我们使用解释变量一年滞后项进行回归。John et al. (2010)已经证明在研究薪酬问题时使用解释变量的滞后项能有效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如果契约假说成立,则α1、α4和α6应该为正,α5为负。此外,如果银行的激励性薪酬会促进过度风险承担,那么我们预期问题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会为其管理层提供更高比例的激励性薪酬。参考Hermalin和Wallace(2001),我们分别使用股票收益标准差(σ)和实收资本与总资产比率(Capital)来代替银行的总风险和破产风险。如果道德风险假说成立,则在对股权薪酬的回归中α2、α7和α8为正,α3为负。
表4 管理层薪酬的影响因素
续表4
注:*、**和***分别代表10%、5%和1%水平下显著。
表4 给出了金融危机期间及以后管理层薪酬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到,虽然Tobin’sq1项的系数α1全部为正但都不显著,这说明目前我国银行管理层的薪酬和公司成长性没有直接关系。并且ret、Capital*ret的系数α4和α6非常小且都不显著,证明了我国上市银行管理层的薪酬绩效敏感性极低,这也说明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薪酬并不受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在对薪酬总额和工资总额回归时,problembank1的系数α8分别在1%和10%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银行管理层薪酬受银行整体财务状况恶化的影响而下降。在对工资总额与股票价值总额的回归中,lnassets1系数高度显著,表明资产规模大的银行更愿意给其管理层提供高工资和低的激励性报酬。表4还说明了五大国有银行为管理层提供了更低的薪酬总额和工资总额。管理层的薪酬总额及股权报酬同年龄呈正相关。
关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在模型(1)中加入了虚拟变量Crisis和解释变量的交互项,从表4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期间及以后银行风险σ*crisis、资本率Capital*crisis、分红额Ret*crisis和银行自身财务状况Problembank*crisis对管理层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来看,在金融危机期间高风险、资本率充足的银行会提高管理层的工资薪酬和薪酬总额,更愿意给股东分红的银行管理层工资薪酬和薪酬总额会下降,而管理层获得的股权报酬会有所提高,财务困难的银行也会降低管理层的工资薪酬、提高股权薪酬来调整管理层的薪酬结构。
2.管理层薪酬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及金融危机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现在我们考察管理层薪酬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主要研究股权类薪酬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建立如下模型:
(2)
其中,Riskit代表银行的风险承担,分别用股票收益波动率的自然对数(lnσ)和Z-Score值表示。主要的解释变量包括管理层股权类报酬占总薪酬的比重(Pct_Stock)及其分别与金融危机代理变量、五大国有银行代理变量的交互项。控制变量X3包括管理层持股比例(Shareholding)及其平方、总资产Ln(Assets)、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年龄(Age)。
如果激励性报酬会促进银行风险承担,那么对lnσ的回归中pct_stock系数应该为正。相反,因为Z-Score值可以衡量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大小,其值越大破产可能性越小,所以预计对其回归时系数为负。表5给出了管理层薪酬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回归结果,其中模型(Ⅰ)(Ⅲ)没有考虑金融危机和区分国有大型银行的影响。可以看到四个模型的pct_stock系数与预期一致,这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银行管理层激励性薪酬有正相关关系。从模型(Ⅰ)(Ⅱ)中lnassets系数为负可以得出银行风险承担与资产规模负相关。模型(Ⅱ)(Ⅳ)中交互项pct_stock*crisis系数都不显著,说明金融危机期间,激励性薪酬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而pct_stock*tbtf系数都不显著也说明了五大国有银行的管理层激励薪酬并不会明显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
表5 管理层薪酬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回归结果
注:*、**和***分别代表10%、5%和1%水平下显著。
3.管理层薪酬结构与公司价值及业绩的关系及金融危机对三者关系的影响
为了检验管理层激励性薪酬对上市银行公司价值及业绩的影响,我们建立如下模型:
(3)
因变量中,托宾Q值(Tobin’sq)衡量公司价值,Sharpe、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公司业绩。自变量包括股权薪酬比例(pct_stock)及其与大型国有银行(tbtf)、金融危机(crisis)代理变量的交互项,控制变量包括tbtf、capital、shareholding、shareholding2、problembank、lnassets和age。
表6给出了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价值、业绩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股权薪酬比例(pct_stock)的系数只有在对Sharpe回归时不显著,总体来说公司价值与激励性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业绩与激励性薪酬呈负相关关系。银行提高管理层激励性薪酬会增加公司价值,但同时会降低公司业绩,这就要求在制定管理层薪酬结构时要确定合理的激励性薪酬水平。在对公司业绩变量Sharpe、roa进行回归时,交互项pct_stock*tbtf的系数分别在5%和10%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对五大国有银行来说提高激励性薪酬能增加银行业绩。金融危机期间激励性薪酬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但是显著性不高。此外,托宾Q值(Tobin’sq)与股东持股比例shareholding、银行资产规模lnassets显著负相关,净资产收益率(roe)与股东持股比例shareholding、银行资产规模lnassets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银行的总体规模越大,越不利于银行价值的提升,但能促进银行的业绩提高。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我国上市银行经营业绩与市场价值的背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6 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价值、业绩关系的回归结果
注:*、**和***分别代表10%、5%和1%水平下显著。
四、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引入金融危机和大型国有银行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管理层薪酬结构与上市银行风险承担、公司价值及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管理层的薪酬绩效敏感性极低,银行经营业绩对管理层薪酬的影响有限,商业银行的公司价值与激励性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业绩与激励性薪酬呈负相关关系,银行提高管理层激励性薪酬会增加公司价值但同时会降低公司业绩。我们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高风险、资本率充足的银行会提高管理层的工资薪酬和薪酬总额,那些更愿意给股东分红的银行管理层工资薪酬和薪酬总额会下降,而管理层获得的股权报酬会有所提高。财务困难的银行也会通过降低管理层的工资薪酬、同时提高股权薪酬的方式来调整管理层的薪酬结构。总体来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银行管理层激励性薪酬有正相关关系,金融危机期间,激励性薪酬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五大国有银行的管理层激励性薪酬并不会明显提高银行的风险承担。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在设计商业银行管理层薪酬制度时,要注重工资性薪酬与股权激励性薪酬的平衡。因为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与银行管理层激励性薪酬有正相关关系。虽然长期激励性薪酬有助于防止管理者经营行为短期化,但过高的激励报酬也会增加管理者的冒险行为,使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第二,在优化薪酬结构时应该完善管理人员的业绩奖励制度,由于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不成熟,股权激励性薪酬不能很好地促进管理人员努力提高公司业绩,因此有必要通过奖金、津贴等方式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第三,有关部门应该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上市银行一般只披露管理层的工资收入和持股数量,而管理层的奖金、津贴等其他信息很少披露。不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利于相关部门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也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约束功能。
注释:
① 美联储于2009年10月提出了商业银行薪酬监管计划,对其下辖银行的薪酬政策进行审查;中国财政部和银监会分别于2009、2010年下发《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对金融企业高管薪酬作出限制和改革指引。
[1] Murphy K. J.. Compensation Structure and Systematic Risk[R].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Working Paper,2009(FBE34-09).
[2] 朱晓洋,邵一飞,杨青.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与综合绩效[J].经济管理,2010(8).
[3] 石凯,刘力臻.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与董事会治理[J].金融论坛,2011(7).
[4] 李堪.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3(5).
[5] 杨大光,朱贵云,武治国.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和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J].金融论坛,2008(8).
[6] 葛春尧.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4).
[7] 刘轶,王折学,刘银.商业银行高管薪酬、薪酬差距与绩效[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8] Faulkender M., Kadyrzhanova D., Prabhala N., Senbet L..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Corporate Practices and Proposed Reforms[J].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inance, 2010 (22) .
[9] Hubbard R. G., Palia D..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he U.S.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5 (39).
[11] Harjoto M. A., Mullineaux D. J.. CEO Compens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Banking [J].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2003 (26).
[12] Hermalin B. E., Wallace N. E..Firm Performance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 the Savings and Loan Industry[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2001 (61).
[13] John K., Qian Y.. Incentive Features in CEO Compensa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J].EconomicPolicyReview, 2003(9).
[14] John K., Mehran H., Qian Y.. Outside Monitoring and CEO Compensa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inance,2010 (16) .
[15] Palia D., Porter R..The Impact of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on Bank Charter Value[J].ReviewofQuantitativeFinanceandAccounting,2004 (23).
[16] John K., Saunders A., Senbet L.. A Theory of Bank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J].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 2000 (13).[17] Chen C. R., Steiner T. L., Whyte A. M..Does Stock Option-Base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duce Risktaking? An Analysi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 2006(30).
[18] Benston G. J., Evan J. D..Performanc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 CEOS’ Incentive to Shift Risk to Debt Holders: 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 2006(30) .
[19] Sierra G. E., Talmor E., Wallace J. S.. An Examination of Multiple Governance Forces within Bank Holding Companies[J].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sResearch,2006 (29).
[20] Fortin R., Goldberg G. M., Roth G..Bank Risk Taking at the Onset of the Current Banking Crisis [J].TheFinancialReview, 2010(45).
[21] Fahlenbrach R., Stulz R.. Bank CEO Incentives and the Credit Crisi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 2011(99).
[22] Laeven L., Levine R.. Bank Governance, Regulation, and Risk Tak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 2009(93).
[23] Ashcraft A. B..Does the Market Discipline Banks? New Evidence from Regulatory Capital Mix [J].JournalofFinancialIntermediation, 2008(17).
[24] Smith C., Watts R..The 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 and Corporate Financing, Dividend and Compensation Policie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1992 (32).
[25] Holmstrom B., Milgrom P..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J].Econometrica, 1987 (55) .
[26] John T. A., John K.. Top-Management Compensation and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e, 1993 (48).
[责任编辑 刘 瑜]
How the Scheme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ffects the Corporate Risk-taking, Corporate Value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During Financial Crisis—on the Panel Data of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LIU Ren-zhong GUO Xue XU Fei
(InstituteofFinance,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Harbin,Heilongjiang, 150028,China)
The paper gives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2007—2014 panel data of 16 Chinese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And two proxy variables are introduced: the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financial crisis. The thesis studies how the system of incentive payment for the management affects the risk-taking of the listed banks, the corporate value and its business performance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by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isk exposure and the scheme of the incentive payment for the management in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period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an’t put more pressures on the banks. For example, the five state-owned banks in China can’t take more significant risks for the system of incentive payment. On the whole, all the indexes of the enterprises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centive salary.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and the incentive payment for the management. The more incentive payment for the bank management can promote its values, but lower its performanc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isk-taking; corporate value; business performance
2016-08-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错配与技术进步研究”(14BJL032);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面向规模绩效的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YJSCX2015-369HSD)。
刘任重(1978—),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金融危机方面的研究。
F832.59;F272.923
A
1672-8505(2016)06-00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