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16-12-15吴静
吴 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 100144)
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吴 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 100144)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利用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相较于骨科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护理;功能恢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损毁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通过该手术可达到矫正关节畸形、消除疼痛、改善髋关节的目的[1]。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功能低下,术后易发生关节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功能恢复。近年来,有关学者指出,早期康复护理可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2]。为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取得效果良好,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4例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1~80岁,平均(69.13±9.86)岁,股骨颈骨折21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2~83岁,平均(70.64 ±10.05)岁,股骨颈骨折19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3例。两组患者在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骨科常规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①术前康复训练:指导患者使用 助行器行走,患者在术后用助行器时要先迈健肢,后迈患肢,重心要侧重在健肢,为术后行走做好准备;加强患者肌力训练,对双下肢肌群进行肌力训练(指导患者躯干肌及双下肢肌群肌力耐力增强训练:桥式运动;双下肢多角度直腿抬高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泵训练:双踝背伸,保持10 s,跖屈,保持10 s)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发生的概率。②手术当日:待患者术后意识清醒,身体状况平稳,开始指导患者做排痰、有效咳嗽。为避免假体脱位,指导患者术后采用正确的体位,即仰卧位或者半卧位;a.良肢位摆放:平卧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及屈髋超过90°;避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时患肢垫软枕支撑。b.继续踝泵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c.冷敷:髋周局部冷敷每次10 min,每天2~3次。③术后1~4 d:进行半卧位训练,曲膝曲髋(屈髋不超过90°)训练,在引流管拔出后开始坐起训练,并逐步过渡到站起。⑤4 d以后:进行臀大肌、腓肠肌肌训练,屈伸髋关节(不超过90°)训练,并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训练难度;⑥7 d后:在此之前要渐延长半卧位的时间,为离床做好准备,进行离床功能锻炼时,由护理人员协助抬起上半身,在患侧腿着地后再拄助行器站起。⑦2周后: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利用助行器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训练时注意安全。⑧嘱患者日常活动时患肢内收不过中线,床上翻身时两腿夹枕,避免患者发生内收动作,屈髋<90°。
1.3 观察指标: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并对下肢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无疼痛、生活能自理、上下楼梯自如评为优良。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髋关节患者人数大幅增多,已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引发医学界广泛关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损毁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因手术过程较为复杂,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同时又多伴随一系列慢性基础病,故不利于术后机体恢复。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研究采取的早期康复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了解术后的情况。 同时术前的康复训练为术后的康复训练奠定一定基础[4]。术后在患者无痛的基础上尽快开始肌力训练,特别是髋周肌力训练及臀肌训练。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回流,有利于减轻下肢肿胀,同时也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的肌力训练可使肌肉在短时间内得到增强,有利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和患者日后的行走。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具
有重要意义。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相较于骨科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龚凤翔,邓爱辉,刘兰春,等.协同护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5,29(1):363-394.
[2] 吕汐妍,王跃,谭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康复干预对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6):653-656.
[3] 祝红梅,尹雯雯.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 2013,15(8):266-267.
[4] 杨威,杨艳杰,杨秀贤,等.综合心理干预对股骨头坏死置换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36-40.
R473.6
B
1671-8194(2016)32-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