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6-12-15李红兵
刘 莉 张 君 李红兵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刘 莉 张 君 李红兵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目的 分析探讨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为95.3%,对照组满意度为83.7%,两组护理满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比例为11.6%,显著低于对照组46.5%(P<0.01)结论 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血液透析;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由于血液透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对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本研究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加入了风险管理,探讨了其应用效果与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6例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通知书。男47例,女39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8.6±6.1)岁;接受透析频率每周为1~3次,平均(2.4±0.2)次;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52例,糖尿病肾病24例,另10例为高血压肾病。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与透析频率、发病原因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①透析前护理: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有关化验检查进行了解,根据透析指征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透析器与透析液[1]。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血液透析的重要性、目的,以及透析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并获得患者与家属的签字同意。在透析前做好患者的体征测量,以及冲洗透析管路,对透析机进行监测等准备。②透析过程中的
护理: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与脉搏等体征进行监测。避免透析失衡综合征与低血压、空气栓塞与心血管以外等并发症发生。对血管通路进行监护,指导患者保持一定的肢体动作;保证穿刺针与深静脉置管的合理固定,防止移位、掉落。对穿刺处、置管处进行观察,发现肿胀或者出血情况时,立即关闭仪器,处理后重新穿刺透析。对躁动无法配合患者,以及神志不清患者安排专人守护,适当约束,确保透析的顺利进行。③透析后护理:遵医嘱留取患者血液标本送检,进而对透析效果进行观察。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控制饮水量,确保下次透析前体质量变化低于2~3 kg。告知患者透析后应注意的问题,嘱咐患者应遵医嘱按时进行透析治疗,注意劳逸结合增强免疫力等。
1.2.2 观察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具体方法为:①对血液透析相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进行完善,实现对血液透析的规范化管理。②严格按照血液透析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无菌操作要求进行血液透析,确保透析用品的1次性使用。③在配血与输血过程中,严格查对,防止不同血液与血液标本放于同一个位置。④对静脉插管部位换药以及穿刺部位的固定应严格按照规定方法操作,防止感染与脱落。⑤对穿刺部位、插管位置随时观察,是否存在渗血、移动、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等。⑥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倾听患者的主诉,当患者出现心悸、耳鸣与肢体抽搐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出现透析器破膜、漏血,发生凝血等情况,必须立即更换。⑦区分开阳性与阴性患者,分机进行血液透析,保证透析护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性。⑧新患者列入透析前,需完成艾滋病、梅毒、肝炎病毒与肝功能的检测,此后每2个月复查1次。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3个层次: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同时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风险事件涉及5各方面的内容:透析护理不当、不规范护理、遵医嘱处理不当、护理投诉与意外事件[2]。
1.4 数据分析: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二者分别用χ2检验与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护理满意35例(81.4%),基本满意6例(13.9%),不满意2例(4.7%),满意度为95.3%;对照组护理满意23例(53.5%),基本满意12例(27.9%),不满意8例(81.4%),满意度为83.7%;两组护理满度差异显著(χ2=4.074,P=0.043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过程中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比例为11.6%,对照组为46.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2.688,P=0.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理过程中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n=43例
3 讨 论
血液透析的目的在于将患者体内多余水、电解质,以及代谢产物与有度物质排除,实现对血液的净化,通常应用于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由于血液透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风险较大,因此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对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在血液透析传统的护理管理中通常仅对个人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而往往忽视了护理制度与流程,操作规范的危险因素管理。而通过对血液透析护理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进行完善[3],进而做到对医疗护理行为的规范,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同时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在本研究中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加入了风险管理,应用结果发现有效的减少了风险事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 孙雪梅,江明浩,郭义娟等.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10):75-76.
[2] 刘明利.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0(29):119-121.
[3] 王慧.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6-17.
R473.5
B
1671-8194(2016)32-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