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应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12-15曾凡明
曾凡明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湖南 怀化 418200)
脑血栓患者应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曾凡明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湖南 怀化 418200)
目的 分析脑血栓患者应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缺损功能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脑血栓;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脑血栓为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病,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基础上发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若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往往会导致患者发生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甚至死亡[1],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严重影响。早期给予有效的救治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2]。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关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43~82岁,平均(61.82±9.86)岁;发病至获得救治时间6 h~4 d,平均(2.57±0.85)h;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16例,冠心病13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45~80岁,平均(60.59±9.1286)岁;发病至获得救治时间5h~4d,平均(2.61± 0.93)h;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中关于脑血栓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均以一侧肢体乏力、偏瘫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功能障碍、距离本次治疗3个月内手术史、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及心、肝、肾功能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按原则实行常规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颅内高压、保持呼吸道通畅、调节血压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由华东医药博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52H622012)300毫克/次,1次/天,口服。观察组除采用对照组相同的措施外,另给予双嘧达莫(由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221522H0)50毫克/次,3次/天,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指标为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效果参照文献[4]拟定,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偶有症状,病残程度1~3级,且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降低≥60%;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降低30%~59%;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降低≤30%;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ⅠHSS)[5]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n(%)]
2.1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为(26.89±5.26)分,对照组为(26.17±5.88)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t=0.67063,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为(16.29±4.31)分,对照组为(19.33±4.72)分,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t=3.4950,P<0.05)。
3 讨 论
脑血栓为一类常见的且危害较为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通常以肢体麻木、眩晕、视物模糊为主要临床症状,是大多数偏瘫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基底动脉下段、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等。脑血栓发病初期,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大量的血栓素,产生固体质块,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基础上,血液的有形成分依附于动脉内膜上,引起血栓的形成。该病可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致使患者发生肢体活动功能、语言功能等障碍,给患者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目前,针对脑血栓的治疗仍以溶栓治疗为主[6],本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肠溶阿司匹林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经比较显示以联合用药的一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较低,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阿司匹林为临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其可与血小板的环氧化酶活性位点丝氨酸形成共价键性乙酰化,致使环氧化酶的活性被抑制,降低血栓素A2的产生,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进而降低血小板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双嘧达莫为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提高腺苷的血药浓度,增强对心血管的作用,使磷酸二酯酶被抑制,且其还有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肠溶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联用能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是脑血栓患者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 王晔.从阿司匹林抗血栓新用途研究老药新用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97.
[2] 陈志坚.脑血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体内炎性介质的改变[J].中国医药导刊,2012,13(11):1848.
[3]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史润霞,黄梅.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4):22-23.
[5] 邓智勇.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25):30-31.
[6] 孟传萍.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3-44.
R743.32
B
1671-8194(2016)32-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