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16-12-15王丽颖张大业杨叶平

经济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教育

王丽颖 张大业 杨叶平

摘 要:当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具有独特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的90后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与此同时,伴随着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已经不能吸引甚至满足他们的需求,优化原有路径、拓展新的路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95-03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主体,具有独特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的他们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与此同时伴随着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已经不能吸引甚至满足他们的需求,优化原有路径,拓展新的路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的课题。

教育路径是否高效管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施教者的教育理念能否落实和教育内容能否实现,进而直接影响教育培养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同时,教育路径也要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及时创新以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和当代大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状况的新要求。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日益强烈,单单依靠以往单一的教育途径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和多样化的思想需求。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成长需要、结合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发展变化的态势,努力探索出一套富有成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因此,不断优化和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既定效果,就要不断优化原有教育路径、拓展新的教育路径。以下仅以优化理论教育路径、实践教育路径、心理疏导路径,拓展隐性教育路径和以网络为依托的自我教育路径为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优化

1.理论教育路径。课堂教学仍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但当下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重灌输、轻沟通的传统方式,要把受教育者放在平等的地位,在尊重其人格、地位、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以民主的、沟通的、研讨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大胆质疑、大胆表达即便是“匪夷所思”的观点和思想。只有让学生充分展现内心真实所想,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随着新媒體技术广泛运用,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对于自主意识、求新意识较强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塑型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由于缺乏对各种思潮的系统分析和辨别能力,常会产生困惑或不解,甚至被一些错误思潮、网络公知的言论俘获。这时,需要教育者采取与受教育者平等的姿态,取得受教育者的接纳和信任,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与其交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充分运用具体事实,对受教育者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对大量事实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剖析,以达到辨明事物真相、把握事物本质、澄清思想困惑的目的。

2.实践教育路径。是指在教育者的精心策划、指导下,通过组织一定形式的实践活动,达到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培养、引导的目的。实践教育路径是比较能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教育路径。因为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交往性、互动性,能让大学生放下书本,直接动手实践,接触社会,更好感知国家在近些年取得的巨大变化,国运昌盛给人民带来的福祉。能让他们把书本上学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做更好的调和,从而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自觉端正理想、陶冶道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因此,高校应适当增加实践课堂的比例。事实证明,理论灌输之余,配合以适当的实践课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教学渠道,例如,在校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诸如支教下乡、扶助贫困儿童或留守儿童、组织社情民意的相关调查、参加志愿服务和周末义务劳动等。在校园中则应多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演讲赛、辩论赛、红歌赛、擂台赛、开展各种纪念日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学生们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心理疏导路径。是针对大学生易产生困惑、纠结、矛盾的问题进行及时预判、有效干预、定向疏通、正确引导,以达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塑造品格的目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指导。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有很大不同,后者只疏不导,前者则具有更强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当今生存压力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激烈碰撞,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各种思想观点、行为方式涌入人们视线,对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塑型期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婚恋、择业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出现困惑、迷茫,严重的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心理疏导路径,通过耐心细致的倾听、分析、调解、疏导、解惑、答疑等方式,积极回应困惑、化解不良情绪、消除心理障碍,通过入情入理的分析、设身处地的关怀、积极有效地解答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二、教育路径的拓展

1.隐性教育路径。隐性教育路径是将教育内容以隐蔽的方式暗含于各科教学活动、校园文化、规章制度等因素中,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育品格的目的。这种方法对于个性突出、反权威、反灌输倾向的大学生有更好的教育效果,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叛逆。例如,可以通过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主题文化设置,将核心价值观、先进理念和高尚情操的内容蕴涵于其中,要充分运用校园内的橱窗展示、夜晚的灯箱展示,宣传栏、教室、走廊、宿舍、食堂等合理布置励志警句、名人名言、优秀传统文化等,充分营造温馨、正向、轻松的育人环境,让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和教育,顺其自然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要加强校园制度建设,使校园规章真正成为广泛遵循广为尊重的行为准则,为隐形教育路径提供保障和依托。

2.以网络为依托的自我教育路径。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常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教育能提供的毕竟是有限的教育资源。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學生更愿意通过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发表意见。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据第38次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大专及以上学生手机上网占比19.6%。信息时代,互联网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巨大影响不可小觑。教育也要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其成为传递正能量和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学生喜闻乐见的“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转移,积极回应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焦点难题,主动、及时批判、澄清错误言论和不良思潮,尽可能抢占网络话语权,尽量减少不良言论和错误理念对学生的侵蚀和危害。

同时还应通过积极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通过开办主题教育网站、开发具有教育功能的游戏软件、创办网上心理咨询室、慕课等方式,吸引学生把注意力从漫无目的的浏览转移到网上教育平台,培育他们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网络平台的学习情况与学生的操行表现挂钩,建立相应的评价鼓励机制,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合理使用互联网。

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合

长期以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很多,但始终不能形成合力,导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通常高校的思政队伍建制如下:校级层面配备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一名,下设学工部、武装部、团委(含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每个部设部长一至两人,科员几人。各二级学院分别设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一名和辅导员若干,负责学生日常工作。直接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是思政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思政教育队伍可谓建制齐全、队伍庞大、人员齐备,但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很少形成合力。各部人员分别从自身的岗位职责出发,以做好份内之事为己任。大学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中坚力量,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说教育的成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将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决定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因此,回应人才培养方向这一重大关切,首先应从理论和政策层面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应整合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队伍形成“大思政”格局,要树立思政教育、人人有责的理念。负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党政干部,要走出书斋,深入学生工作第一线,经常进行调研、交流、沟通,了解第一手情况,这样才能使其所做出的决策意见贴近学生工作实际,反映学生实际需求。建议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做辅导员工作,这样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了解将更为直接、客观、全面。对于他们的思想困惑、成长困境更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负责学生日常事物的辅导员应承担部分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这将有利于从理论层面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要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思政教育工作考核方案和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评聘、晋职晋级等事项挂钩,使真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投入精力、做出成效的人员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和鼓励。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4010862)]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王丽颖,张大业,侯月濛,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杨叶平,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作者简介:王丽颖,博士在读,哈尔滨体育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张大业,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辅导员;杨叶平,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侯月濛,哈尔滨体育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