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十三五”新理念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融入

2016-12-15高成海

经济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理念十三五少数民族

摘 要: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发展的高潮,少数民族地区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当前,为适应新环境、新阶段、新情况、新挑战,我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根子弱、底子薄,虽然汲取了很多发展成果,但发展现状依然是曲折的,存在很多不足和差距。因此,能否更好地协调发展现状,促进发展融合,成为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更好融入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就会降低发展速度,导致发展的退步。所以,文章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成果和现实困境出发,探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融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协调、产业优化、缩小地区差距提出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 发展 融合 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51-03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沿革和当前成果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国家就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生态脆弱、人才素质不高、地域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十分缓慢。而且由于我国发展的历史原因,也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情况,主要有三个阶段。

首先是发展起步阶段。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从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国家政权面临的历史任务出发,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了分类指导的政策。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也在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艰辛的探索,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正慢慢步入正轨,各项事业都有条不紊的开展。民族地区无论在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等方面都取得建设性的成果。同时,党和国家从源头上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民族地区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地区正向着更加和谐和美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发展停滞阶段。民族地区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误差,严重影响了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最后是发展飞跃阶段。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内容。为此,党和国家全面恢复了民族工作机构,重申了过去行之有效的各项民族政策,并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帮助。大大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一)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以高山丘陵的地貌为主,山多地少,矿产丰富。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技能水平偏低。而且地区的交通相对落后,严重阻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所以在众多制约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水平普遍低于国内中部及东部地区。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和产业情况,党和国家配合地方行政机关,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地方农业为主导,以初级工矿业为推动,以第三产业为特色的区域产业结构特征。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也发展了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和优势。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调动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巨变。当前,民族地区的产业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农业、矿业、服务业相互协调发展的合理局面,是多年来的重要成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重要成绩。

(二)基础建设更加完善

众所周知,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主要居住在边疆地区和边远山区,这些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扩大民族地区的投资,支持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状况的明显发展。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累计完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1万亿元。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公路线路和铁路运营里程增加43%和29%,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增长620%和294%。一批对民族地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投产,南昆铁路、二滩电站、北京至乌鲁木齐通信光缆工程、内蒙古地區铁路、西藏62个建设项目、新疆吐哈油田、南疆铁路、宁夏引黄灌溉工程等,大大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状况。通信事业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大部分县市开通了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行路难、通信难、饮水难、用电难的局面正在民族地区发生巨大改变。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

(三)教育投入更加健全

少数民族地区历来是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但是教育的发展是推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加大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使各类民族教育与国家教育体系协调发展。数据显示,1997年,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普通中专和中小学在校生分别比1978年增长5.4倍和1.2倍。而且到目前为止,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从幼几园到综合大学的教育体系,建立了一支各类人才齐全的师资队伍。同时,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双语教学,即保护了民族语言,也促进汉语普及,加强了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和发展。在内地大中城市,为促进各族人民的学习交流,帮助民族地区开办优质教育,这些地区结合地方需求开办了各类民族班和民族学校。专门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服务。

(四)合作交流更加频繁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语言交流等障碍,在区域交流等方面有很多的不足和困难。导致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经验不足。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文化教育入手,促进汉语的普及,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供给,并且在发达地区开设民族学习班,定期加强民族人才的交流学习,促进其在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不断丰富。在各个层面,国家也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加强民族地区人才的交流合作。经过多年的培养,民族地区的人才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且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机制也更加完善和频繁。基本实现了民族地区内部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也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交流机制,为民族地区适应当前发展,解决自身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当前是少数民族新的发展节点,即“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新时期,该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围绕新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可以说,少数民族地区是十三五布局的重要地区,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民族地区在经济、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方面取得全面进步,民族关系也更加融洽。民族地全面开启了新的导向和新的征程。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要求的现实差距

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在当前“十三五”的新时期,面临更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来自理念上的,更多地是来自发展实际、创新实际、共享实际等方面。因此,要引领民族地区的发展,走上社会主义的开阔大道,踏上国家高速发展的列车,还需要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当前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一)市场发育依然不够健全

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主要表现出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四种经济形态。这样的发展基础,导致民族地区在转向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适应和不健全之初,所以虽然经过多方变化和改革,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不能适应新体制发展的要求,也不能很好地按市场规律组织经济活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导致了民族地区的市场发育滞后,市场依然不健全的状态。其次在市场发育程度上,无论生活消费品市场,还是生产资料市场,其发育程度都是沿海较发达地区高,内陆地区低,形成一种由东到西的推进态势。主要也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相对较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东部地区地理平坦,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倾斜政策,所以促进了该地区的市场不断发展健全,对比来讲形成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市场对比的差距。最后在生活消费品市场方面,民族地区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表现低迷,使人口为主要因素的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表现较低。

(二)经济发展依然表现粗放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总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增长总体上是相当粗放的模式,尤其是能耗高、水耗高。一方面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基础薄弱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惯有资源丰富的意识,加之经济发展指标的考虑,导致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变。这不仅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且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少数民族地区也将很大程度上仍沿袭扩大资源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要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粗放模式,需要我们从根源出发,形成理念转变的同时,也要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产业创新始终表现不足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农业产业为主,而农业是效益偏低的产业。在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比率上,少數民族地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地区过多依赖本地的资源,形成的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等资源型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投资效益较差。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理念严重落后,表现出产业疲软,创造力不足等特点。虽然国家进行了大范围的产业调整,改变了部分地区落后的工业状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产业模式较为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往往都是区域性模式的照搬硬套,很少有结合地方特色和区域能力进行产业的创造性调整,这样会导致产业发展的波动性大,受制因素显著,而且发展不容易长久。

(四)基础建设供给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可以说取得的成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是,结合“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来讲,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水平还是和当前需求有很大差距的,目前很多地方依然存在基建不足,供给不够的情况。该情况主要是因为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导致基础建设的难度较大、进度缓慢。基础建设的不足,导致了投资水平的减弱。我们都清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先导,民族地区也正是由于物流人流不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才导致了落后的局面。同时,由于交通运输等基础条件的制约,民族地区投资环境差,这样的恶性循环也最终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经济的差异加大。我国各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表明,我国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环境的得分均居于全国末列,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供给依然需要更大程度的发展。

(五)开放程度依然有待加强

我国是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边疆,与多国接壤,是实现区域发展,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理机遇,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发展。但受当前国际局势和社会根源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依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分产业、分省区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外资的现状,重点讨论了决定外资产业投向的资源禀赋因素和市场潜力因素,并且分省区具体地研究了外资的分布特点和在总资本结构中的比重,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外资的产业开放程度。数据表明,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本结构数据里,没有外资或者港澳台资进入的产业个数一般要大于全国平均数。说明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要借助“十三五”的发展机遇,继续加大民族地区的开放程度,促进新的发展机遇。

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十三五”新理念的建议

(一)加强现代化市场的建设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还是十分低下的,基本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化水平,与国内东部地区较为成熟的市场水平比较来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一方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思维固化,从而引起的发展滞后。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域的原因造成的区域性闭塞性,而减缓了市场化的进程。但是,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市场发展,依然是充满机遇的。“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攻坚期,是成果共享期,是创新的迸发期。在此期间,民族地区将收获更多的发展经验和建设资源,促进现代化市场的快速建立。民族地区现代化市场的建成,不仅从经济上激发区域的发展潜能。而且从思想上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根本解放,会源源不断激发民族地区市场的内在动力,最终形成以发展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形成区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应继续推进经济转型,从高消耗、高浪费的粗放发展模式中走出来。结合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资源等条件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基础产业的创新升级。对民族地区而言,优势产业就是绿色生态产业,很多民族地区都根据地域条件建立了科学的生态农业、牧业、渔业等新模式,不仅创造了财富,而且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应结合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促进产业的创新化、现代化发展,积极开展新能源的建设和发展工程,促进多元绿色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发展格局,才能最终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优势,才能真正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

(三)大力发展基础建设,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僻,基础建设发展较为困难。建国后,党和国家考虑到少数民族的基本生活和区域发展,从多领域、多角度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不同形式基础设备的建设和发展。截至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建成了较为全民的运输体系、贸易体系等。但是,和当前“十三五”的要求对比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依然十分薄弱,从民族地区的投资数据可以较为明确地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压力和基础建设压力。很多优质的企业,往往由于地域条件,放弃了民族地区的引进,转而投资其他地域,主要都是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吸引力不足,才最终导致投资困境。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应继续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交通、通信等保障性行业,不断优化区域的投资环境,促进民族地区的吸引力。保证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在“十三五”的重要年份,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多元交流的机制

少数民族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人才的经常性交流机制,优化了区域的人才指数,也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还存在很大的单一性和失联性。人才的交流往往局限在某个领域或是特定的行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交流疲软,降低交流效益。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应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实现行业交流,促进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的互补机制,最终实现交流的效益化和多元化,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资源的充分发挥,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多元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人才建设与“十三五”发展的人才需求的协调发展。

少数民族地區是“十三五”发展的重点地区,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要倾斜地区,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应对当前的困境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确自身在市场建设、产业结构、基础能力、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十三五”发展新理念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机制多元的新特色、新特点,才能在新的时期,抓住机遇,勇攀高峰。

参考文献:

[1] 黄健英,黄涛.民族地区市场发育的历史基础分析[N].中国民族宗教网,2013

[2] 任文精.民委工作座谈会讲话.1999

[3] 胡鞍钢.五大发展新理念如何引领“十三五”[J].人民论坛,2015(11)

[4] 张锐,张宝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政策分析[J].前沿,2011(7)

[5] 姜维俊.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90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 云南大理 671003)

(作者简介:高成海,大理大学研究生,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创新团队成员。参与课题:《民族自治地方党的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统计学分析》(民委后期资助项目)。)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新理念十三五少数民族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