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图景探析
2016-12-15吴娟
摘 要:古代丝绸之路演进史就是中外各国互联互通变迁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以来,沿线各国互联互通进展顺利。新阶段,中国应继续着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与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网络,共铸丝绸之路新辉煌。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 图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77-02
2013年9~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继而又在2014年“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强调,“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互联互通代表历史发展趋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则是顺势而为的伟大倡议。
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历史图景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翻开丝绸之路画卷,一幅幅互联互通历史图景跃然纸上。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凿空”西域,正式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拉开中外互联互通的序幕。陆上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洛阳,一直向西,经过甘肃与新疆,到达中亚、西亚,最终通向地中海各国——在其全盛时期,“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成为贯通欧亚、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隋唐起,航海技术进步使得海上贸易比陆上贸易更为有利,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互联互通主动脉。丝绸之路绵延数千年,跨越亚欧非,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相互整合的辉煌历程。直至明末清初,政府闭关锁国,厉行海禁,丝绸之路日渐式微,昔日“互联互通之路”沦为“丧权辱国之路”。由此可见,发端于中国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其演进史就是中国与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变迁史。
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现实图景
(一)深刻内涵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政治局面纷繁复杂,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促进和深化互联互通更趋必要和紧迫。“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此举彰显中国应对“后金融危机”和推动区域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国思路。从国内角度看,是我国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新思维,将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空间,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国际层面看,是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展示中国作为新崛起大国的和平外交,传承古丝绸之路互利共赢精神,在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二)成就斐然
三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已取得沉甸甸的早期收获:国际共识日益增多,经济走廊建设取得进展,贸易投资显著增长,产能合作成果丰硕,金融支撑开始发力,人文交流愈加密切。
1.政策沟通。习近平主席密集出访沿线国家,全国自上而下,与沿线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政策沟通。截至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明确表示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中国同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政府间合作协议,一个影响深远而广泛的国际合作框架初具雏形。今年6月23日签署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早期收获,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一带一路”与俄羅斯“欧亚大通道”、“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印尼“海上强国”等战略对接进展顺利。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2.设施联通。我国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优势产能“走出去”,与沿线国家设施联通日益完善。交通设施方面,有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码头、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匈塞铁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渝新欧铁路等。能源设施方面,有中巴经济走廊电力项目、津巴布韦旺吉电站扩机项目、中广核与法国共建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等。信息设施方面,有中国-东盟信息港等。这些旗舰项目、标杆项目签署或落地,对后续的设施联通项目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牵引和示范效应。
3.贸易畅通。“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速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沿线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各种自贸区或一体化谈判进展顺利。包括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在内的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与制度安排初见成效。中国已同20个沿线国家签署协议,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一些产能合作项目开花结果。中国设立的各类多双边产能合作基金已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国际产能合作堪称典范,目前早期收获项目已达32个,总投资更高达270亿美元。中国同沿线17个国家共建46个境外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2015年,中国同沿线各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外贸总额25%。
4.资金融通。金融支撑保障作用开始发力。沿线各家积极探讨建立或扩充各类双多边金融合作基金,为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有力支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运营,57个国家积极参与其中,近期加拿大等国家也表达了积极的参与意愿;规模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成立并在中巴经济走廊投出第一笔投资;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顺利组建。国家开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均在为“一带一路”提供大量融资以支持相关建设。
5.民心相通。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愈加密切,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常态化、规模化。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绸书香工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目前中国已与46个沿线国家缔结各国互免签证协定,中国护照的含金量正不断增加。
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前景展望
“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版的全球互联互通大战略。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繁荣的宏伟蓝图正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未来互联互通应继续着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铸丝绸之路新辉煌。
(一)加强政策沟通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互联互通所涉及的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因此,未来应加强政策协调,聚焦共识,妥处分歧,加强彼此正向联动。继续完善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政策沟通体系,通过对话与磋商,消弥分歧;推动发展战略对接与耦合,消除政策壁垒。积极创新对接合作方式,可采用双边或多边,区域或次区域,同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或同现有“合作机制”对接。在各国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划之间搭建来往顺畅的政策沟通桥梁,惟此,方能达成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
(二)完善设施联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基础设施作为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载体,是大范围、宽领域、高效率合作的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利用好我国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产能,发挥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实践经验的优势,为沿线各国铺好开放之路、发展之路、致富之路。完善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打造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实现公路、铁路(高铁)、海运、电力、通讯、能源等立体化互联互通,用“硬件”保障“一带一路”合作长期、有效地运行。
(三)促进贸易畅通
投资贸易合作始终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贸易畅通乃重中之重。据不完全统计,未来10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投资规模有望达1.6万亿美元,未来25年则有望达3.5万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70%。应着力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积极与沿线各国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造与沿线各国合作红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大多有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强烈需求,中国可发挥自身技术、装备和融资优势,继续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助力沿线各国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工业化水平。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从而为提升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应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注入强劲动力。
(四)强化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促进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扩大同伙伴国家本币互换、结算规模和范围,促使相关国家形成金融风险共担的货币安全网,提高捍卫金融安全的能力。加强金融创新和合作,调动、协调和利用“丝路基金”、各国主权基金、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区域内多边机构开发投资银行、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等资源,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
(五)推进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必须将陆海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沿线各国民心相联、文明互通的优秀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相互交融。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深入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人文领域合作,共同发掘沿线深厚的人文资源,为“一带一路”奠定坚实民意基础,这是“一带一路”的长久生命力所在。未来应与沿线各国重点深化医疗卫生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深化人才培养合作,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技术合作联盟,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深化安保合作,携手打造“和平丝绸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茂兴.历史与现实的响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 国务院.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 黄茂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互联互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5] 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2)
[6] 习近平.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N].人民日報,2016.6.23(2)
[7] 连俊,姜帆.“中国—亚欧博览会”蓝厅论坛举行[N].经济日报,2016.8.4(2)
(作者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漳州 363000)
(作者简介:吴娟(1982—),女,福建漳州人,硕士,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
(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