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庞德诗学“三概念”看《长干行》的翻译

2016-12-14程驰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庞德原诗原文

程驰

埃兹拉·庞德是二十世纪意象派诗歌鼻祖,提出对当时“无病呻吟”的维多利亚时代诗风的批判与改革。意象派诗歌强调选材的自由与节奏的创新,要用准确普通语言。由于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比较大,意象派诗歌主张将诗歌浸在意象之中,不应该直抒胸臆,而要采用较为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庞德热心于研究和翻译中国古诗词,主张在译文中找出汉语意象,忠实于原文的意义,再现原文的真正语言,而不应该过分强调字词直译,要更多地玩味出诗歌背后隐藏的感情。

根据庞德诗学“三概念”,诗歌可以三类:声诗,形诗和理诗。

声诗强调诗歌的音乐特质,不同语言的读者即使不懂得诗的意思,但是也可以感受到音乐美。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概念很好的诠释了“诗即是歌”的说法。声诗几乎是没有办法翻译的,所以在庞德的译文里面有很多直接引用源语的例子。形诗从视觉角度出发,指诗歌能够带给读者视觉想象的特质,这个概念使得庞德在诗歌创作于翻译中格外看重意象的书写、创造与展现。好的形诗可以尽可能地翻译成目标语而又没有意象的流失。理诗意指诗歌的选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图,描述的是诗人的借文字传达出的情感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诗是没有办法直接翻译的,而只能在目标语中寻找相似的结构表达相似的意义。

庞德翻译的大量中国古诗词都很好的体现了他的这些观念。本文将以诗仙李太白的《长干行》为例分析他的翻译。

《长干行》是一首爱情诗,描写的是一位居住的长干里的商妇自述。诗歌从男女主角小时候同嬉戏玩耍写起,至两人成婚,到最后丈夫出远门离去,妻子在家日日等候的故事。

从声诗角度来看,原文押了汉语拼音中的ai、ui、ao和a的音,这使得原诗读起来具有很和谐的音律美。而这些美感在译文中则几乎都流失了,因为译文并没有做到押韵。

从形诗层面来看,原诗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意象在译文中也得到了体现。在“十四为君妇”这句中,庞德把“君”译成了“My Lord you”。我们都知道My Lord来自希伯来文化,意指上帝。这一形象在希伯来文化中是全能的,是必须为人类所崇敬的。而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对妻子的要求就是以夫为天,人生存在的意义就是围绕着自己的丈夫。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君”和“My Lord you”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这一句的译文是“At sixteen you departed,You went into far Ku-to-en,by the river of swirling eddies”。瞿塘峡是三峡之一,滟滪堆是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这里将瞿塘音译之后还用“swirling eddies”做了补充解释,说明那里水流很湍急,能让目标语读者一读就明白。还有“八月蝴蝶来,双飞西草园”这一句的译文,“The paired butterflies are already yellow with August Over the grass in the West garden”,用“paired butterflies”翻译蝴蝶双飞的意象非常合适,既简洁明了又能让目标语读者很清楚地体会到原诗传达出来的意味儿。

但是译文中也有一些翻译不太准确的地方。如流传至今的“青梅竹马”这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庞德译成了“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playing horse,You walked about my seat,playing with blue plums.”“竹马”被译成了“bamboo stilts,playing horse”,可以看出译者理解了这一意象,并且尽量传达出原文本来的意味,但是stilts对应中文意思应该是类似高跷的东西,而“郎”到底是否是踩着高跷来的我们不得而知。这个译法我认为有待商榷。“床”在古语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坐具,另外一个是井栏。很明显译文采用的是第一种意思,我觉得在这里看做井栏可能会好一点。这两句承接前面的“折花门前剧”,说明俩人相见时在门前院子里的井旁边。还有“青梅”这个意象应译为“green plums”更为确切。“五月不可触”这一句译文是“And you have been gone five months”,这里的“五月”被译成了“five months”是理解错误的。上文提到瞿塘峡滟滪堆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容易触礁出事,按照这个理解应该译为“May”更为确切。

除此之外,译文还有意象流失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这一句中的“抱柱信”和“望夫台”,分别采用了《庄子·盗跖篇》尾生抱柱而亡以及孙尚香登高望远日日盼刘备归来这两个典故,旨在传达诗中的思妇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观念,理应是非常出彩的地方,而在译文中却流失了,这是译文的一大损失。“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这一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女子日日以泪洗面愁眉不展郁郁寡欢甚至逐渐衰老的红颜,而译文仅仅是简单的“They hurt me.I grow older.”并不能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因为忧伤而日渐衰老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从理诗的层面来说,译文总体上还是传达出了原诗的思想情感。本文认为译得比较出彩的一句是:

I desired my dust to be mingled with yours

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

Why should I climb the look out?

这句诗原文是“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上面提过,虽然从形诗的角度来讲,“抱柱信”和“望夫台”这两个经典意象流失了,但是从理诗层面来看,这句译文非常生动地展现了诗文背后所隐含的情感,把思妇对夫君的忠贞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另外,“门前迟行迹”这句中的“迟”,写出了离人在出门之前的犹疑踟蹰,译文是“You dragged your feet when you went out.”,“drag your feet”也很传神的描绘出了主人公迟迟不愿离去的场景。

纵观原诗以及译文,从声诗、形诗和理诗这三个层面很好地体现了庞德诗学“三概念”。其中,意象是传递诗文情感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践行翻译之时一定要注意对意象本身及其背后隐含的意义进行挖掘,再采取合情合理的字词来表达。这一理论不仅仅是庞德在翻译之时践行的准则,更为我们提供了在欣赏诗歌翻译乃至自己进行实践的理论基石。

猜你喜欢

庞德原诗原文
Erasable/Inerasable L1 Transfer i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An Optimality Theory Analysis of /aʊn/and Sentence Stres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峨眉山月歌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改诗为文三步走
“我”与“你”的相遇——庞德、斯奈德所译汉诗的主体间性管窥
庞德子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