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现状研究

2016-12-14何蝌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何蝌

【摘要】影视特技特效专业将成为了一门新型的实践性专业,并且它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目前,影视特技特效专业尚未发展成熟,高等院校应当努力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我国影视行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影视行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影特技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在经历九十多年的辉煌后,迈入了数字时代。电影的数字化发展,更让电影工业将重心转移到运用数字特技特效制作大投资的营销领域。再加上中国大力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影视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影视特效相关专业,综合类院校高等教育纷纷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部分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设置了影视特技特效课程。然而在这“供需”两旺且影视教育极短急速的发展势态下,综合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特技特效课程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现状

(一)学科概念混淆,设置单一

影视特技特效从广义上说,可以划分为传统电影特技和数字电影特技两大类。传统电影特技包括特效模型、特效化妆及特效拍摄;数字电影特技包括,三维模型数字化建立、数字摄影摄像技术、特殊效果数字模拟、合成特辑软件等一切用数字技术拍摄、制作及加工出的完整影片过程。当今影视特技特效呈现的是传统特技与数字特效相结合的局面。传统特技特效在专业的电影院校已经建立相关的学科,还有一部分技术掌握在各大电影制片厂里,以原有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近几年来也有从国外学成回来开办的专门培训机构。在综合类院校来讲,目前不存在广泛开设的可能。就数字特技来说,目前大多数综合类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仅停留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但理解却大有偏差,有的院校理解仅仅为后期制作,课程设置为影视特技特效合成课程。而讲到后期特技,又有很多院校把它片面地理解成Premiere之类的视频剪辑。有的院校甚至连合成课都没有,只是在影视摄影摄像基础课程里做一些当前影视片里的特效分析。

(二)师资薄弱

课程设置单一很大部分程度原因是目前专业教师稀缺。面对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不少高校纷纷开设各相关专业,盲目扩招。这种在没有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扩招,往往会应时所需临时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加之又缺乏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很多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其他非该专业的院系抽调过来,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特技特效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行业特点限制,影视特技特效属于新型的技术型尖端行业,其在国内的发展也仅仅数十年,国内相关专业院校所输出的人才太少,培养的高端人才大部分进入各大特效公司工作,因为特效公司的高薪是当前教育行业所不能企及的;第二,影视特技特效行业同时也是实践性的行业,长期在实践第一线上的人员在学历上必然有所取舍,而高校的招聘师资的硬性条件是高学历,导致一些拥有丰富实践性经验的技术人员不能进入高校;上述这两项是导致广播电视编导特技特效专业师资薄弱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与实践脱节

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在编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抽调或转来,不少教师只是理论基础较丰富,却没有太多的行业实践经验。在影视特技特效专业来讲,很大程度上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没有雄厚的技术支撑,理论也无从实现。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2+2”教学体系比较流行,学分制导致专业课减少,大学一、二年级主要理论授课,三、四年级才落实在具体的操作课上,这时,学生们即将踏入社会,作为技术性强的高端专业,课时量不够,学的也不够深。随着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套模式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学院派的编导们普遍存在“上手快,后劲不足”的缺点。理论为实践服务,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融合而绝不是泾渭分明。将理论与实践生硬的分开,日后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操作时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无所适从的情况。

(四)教学设备老旧

特效行业最大的投入是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目前大多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特技特效的教学环境上是完全跟不上时代的。且不说高端的摄影设备,动态捕捉这些系统,简单的蓝绿屏影棚都不能配备。拿计算机来说,目前家庭个人电脑都普及了64位系统,而不少教学机器却还在32位系统上,也就是说一个制作软件已经更新到了R17版本,而学校的教学机因为条件的限制只能装CS4的版本,对这种情况,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我们已经落后了“几条街”了。

(五)人才培养

在师资和教学设备都跟上的情况下,对人才的培养也是要因行业做相应的对策调整。在过去,我们对于人才的培养往往在谈“复合型”人才。但特殊行业有其特殊性。就特效行业在目前来讲,有一条准则就是越大的公司分工越细。小的视觉特效工作室或部门分工就不那么明确,建模、动画、灯光可以是同一个人,一个岗位的工作可以贯穿整个流程。大公司可能更看重员工的专项技能,希望个人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作为“复合型”来说,学生拿出去的简历往往显示不出任何专项性特长,或者往往显示出你并不了解团队合作。影视特技特效是一项团队工作。所以从要求来说在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与经验的同时,专精你最在行的那个领域。

二、改革方案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进阶性安排教学课程。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这门课程,掌握好课程涉及到的技术,在教学计划上可灵活性的做改革和调整。加大课时量的设置,在制作课程上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确保学生的学习具有延续性和进阶性。同时可采取选课法和导师制的做法。选课法为学生自主选课,这也是针对之前所说的专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会是学生能定下心来潜心学习某项专能的基础所在,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也能带出精品课程和专业人才来。导师制为学生自己选导师,从低年级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喜欢的教师,从进学校初始便有相对明确集中的目标,也促使教师和学生多沟通,教师感染和引导学生不仅体现在专业上,在思想上和人格上,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受影响,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不是象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教师在学生毕业的时候还无法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样的状况何谈传道授业解惑。

(二)大力提倡创新性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上,可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及任务驱使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在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上,光靠课堂的多媒体演示,学生当时能够理解,但涉及自己动手操作就会遇到瓶颈,更别谈扩展延伸创意。案例教学法在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的操作或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任务驱使法可以给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将课程的要点进行分解融合和发展延伸,在完成教师指派的实际任务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最终形成自己掌握的技能。同时院校可多渠道与企业合作,尽量为学生创造企业实习机会,争取让学生对影视特技特效的发展有全面的提前的了解,早日与行业接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影视特技特效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应当进行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的研究课题和教学上的挑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理论的更新,将会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更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教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能促进理论的深化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只有将自己投身于实践当中,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才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和储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期望和要求的学生。最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也才能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明天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加强教学设备更新

在加强教师队伍同时,学院的硬件设施也应当适时更新。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跟上教学的进程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三、结论

对影视特技特效来说,中国市场无比广阔,但制作方面仍处在“散兵游勇”的阶段,很多国内特效制作团队的人员来自于社会上的培训学校,完全没有形成学科状态。影视特技特效专业势必将成为了一门新型的实践性学科,并且它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目前,影视特技特效专业尚未发展成熟,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作为专业人才,最终将投身于国家的影视事业,对影视事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高等院校应当努力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对于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应该进行深刻反思,也要从根本的教学理念创新上去解决问题,从实际的需求出发,从现代社会出发,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及先进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教学理念上和实际操作上有大的转换与提升,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我国影视行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美)Ron Brink mann,《数字合成的科学与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王鸿海、刘戈三编著《数字电影技术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

[3].陈志,《影视特效艺术与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