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教·國教

2016-12-14

澳门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議員支那中華

何為家教?家教,顧名思義就是家庭教育。生活中,我們常以沒有家教來批評一個沒有禮貌和不尊重他人的人;有時,我們對一個非常討厭的人,也會稱之沒有家教,所以說,沒有家教的人一定是討厭的,但令人討厭的人又未必一定是沒有家教的;還有一類人並非是沒有家教,甚至他們還受過很高的教育且獲得高學歷的證書或專業資格,然而特定環境下為逹到某種目的,反常態表現出沒有家教的言行,很多人習慣稱之為斯文敗類。沒有家教的人固然討厭,沒有家教的斯文敗類更加討厭。

以於華人而言,若接受的是傳統華文學校的教育,父母又均是華人,且生長及成長在華文地區的話,相信只要满足以上任意一項條件,中華傳統文化之普世價值仁、義、禮、信、智都應知曉,甚至自小也以此為人生之準則。所以,華人孩子若在家長在學校的言傳身教下,連傳統文化的基本倫理道德都缺失的話,那我看問題真的是在這個人的本質上了。

在香港,新丁議員梁頌恆、游蕙禎兩人在立法會議員宣誓就職時,披布上陣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英文字,且改以英文宣誓,故意把China讀成cheena(支那),游蕙禎更把Republic讀成Refu×king的粗言穢語。這齣青年新政二子聯手炮制“港獨”辱華閙劇瞬間傷及全港以至海內外華人的民族自尊心,隨之而來的是排山倒海般來自香港各個政治派系的指責,連非建制也加入添油加火的陣營,社會上不少人支持政府入稟司法覆核,禁止二人重新宣誓的聲音此起彼伏,同時來自海內外要求取消二子的立會議員資格的聲音也日益高漲。四面楚歌之際,不想梁游二人不見有絲毫半分悔意,更雙雙赴台參加宣揚“港獨”公開活動。由此可見,青年新政反中辱華不惜挑釁全球華人情感底線的立場昭然。

坦白說,游梁二人惡意篡改誓詞,不談其背後動機如何,單純地從“支那”一詞來說,就是首先觸犯了意識上的禁忌,稍有讀過中史的人都應對上世紀日本侵華這段慘痛史銘記於心,且應嚴肅對待中華民族處於戰爭年代一段痛苦記憶。於香港而言,當年作為日軍侵華的戰場長逹三年之多,故港人及後代更是應該對這一段戰爭史感觸更深。是故,在這一個大是大非的立場問題上,游梁的“支那”誓詞一出,必然在瞬間引起港人及海內外華人群情激憤,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我們不說這場閙劇是如何的胡閙,只想梁游二人自問是否是華人,若是出於不尊重議會和選民,大可退出立法會,不幸的是偏偏選民選上了你們,但是難道選民選你是要你在立法會上表演“港獨”獨角戲嗎?公然辱駡自己的同胞辱駡自己的父母,頭頂三尺有神靈,試想你們的父母還有何顏面現世?其次,在“一國兩制”下,國家賦予香港高度自治權,而非完全自治,在這種條件下,香港仍然是在國家治理下的一部分,任何宣稱“港獨”的說法和做法都和“一國兩制”的前提是公然違背的。從這一層來看,梁游公然挑戰反中的底線,自恃有一班法律背景人士背後鑽法律空隙,而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以為香港政府够軟弱,甚至天真地認為中央政府的容忍性很高,同時更無視全天下中華民族兒女的尊嚴,“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驚天動地的政治搞作。實際上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實情,頭腦簡單勇猛有餘,所以說,梁游二人是把沒有家教這種本質無限放大到極限。

再進一步看,即使香港政府再怎麼宅心仁厚,仍讓梁游有入主立法會的重生機會,但是誰能保證其真心悔過並心生敬意在位做實事,若然事事在議會拿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來辱駡,時時意圖宣揚反中反華的意識形態,這又難道與香港特區議會行事規則吻合嗎?

筆者憶及多年前,港府建議推行“國教課”但未被香港社會接納而最終擱置,事件當時引發的社會關注度不亞於是次議員宣誓事件。前車可鑑,如今有必要認真反思種種事件的前因後果。以梁游鄭之類的新丁議員,針對各界的批評,不單未有所動,反而駁斥建制派和立會主席厚顏無耻之說。還看坊間如何評價:無腦的人,做無腦的事,不懂得尊重自己又點懂得尊重他人……這也令人聯想到,一個不懂家教的孩子,不知錯,不悔改,反而將自已的錯歸結於全社會的錯,反映出青年新政議員質素水平之低乃前所未聞。目前而言,不能以常人的眼光來審視他們的言行,僅在此贈興一句:在人生得意之時,請不要忘了學習謙卑與尊重他人與歷史。

(香港/林方)

猜你喜欢

議員支那中華
中華文明的“高潮”
张文华
中华
中华谣
石原慎太郎鼓吹称中国“支那”
诬蔑与辩正:“支那”称谓之源流考论
“支那”名称的由来及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