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死因分析与干预措施研究

2016-12-14池红井韩贵俊王晓东王萌萌杜建华任宏伟马向洁王秀文

河北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妇幼卫生承德市医疗保健

池红井, 韩贵俊, 王晓东, 王萌萌, 杜建华, 任宏伟, 樊 博, 马向洁, 王秀文

(1.河北省承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 河北 承 德 067000

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北 承 德 067000

3.河北省滦平县卫生监督所, 河北 滦 平 068250

4.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 承 德 067000

5.河北省承德市中心血站, 河北 承 德 067000

6.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新生儿死因分析与干预措施研究

池红井1, 韩贵俊2, 王晓东3, 王萌萌4, 杜建华5, 任宏伟1, 樊 博6, 马向洁4, 王秀文1

(1.河北省承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 河北 承 德 067000

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河北 承 德 067000

3.河北省滦平县卫生监督所, 河北 滦 平 068250

4.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 承 德 067000

5.河北省承德市中心血站, 河北 承 德 067000

6.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了解承德市新生儿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新生儿死亡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承德市新生儿死亡监测方案,采用定量+定性+运作式研究的方式,对辖区内的新生儿死亡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结果:平均新生儿死亡率10.86‰,女性新生儿死亡率偏高;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出生后7d内占81.56%,出生后24h内的占40.4%;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的比例逐年上升,发生在乡级卫生院的比例逐步下降;死亡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占50.74%,其中极低体重儿占13.14%;新生儿死亡前的就医比例从70%上升到99%,曾经住院的比例从66%上升到89%,未就医的比例6.8%下降至0.89%;死亡新生儿由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断的从42%上升到81%,由乡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断的和未诊断的明显下降;死亡新生儿母亲孕期接受系统管理的在88%~96%之间,住院分娩的在98%左右;县(区)级专家组评审可避免死亡占72.6%,市级专家组评审可避免死亡占76%。结论:新生儿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2003年至2013年新生儿死亡率比2003年下降了39.44%,年平均下降速率为5.14%,下降明显;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及新生儿肺炎;影响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产科质量,新生儿救护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人群的保健知识水平。干预措施:发展经济,政府适当增加投入,关注农村新生儿健康状况,实施产科标准化建设,建立与完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护体制,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出生缺陷问题日渐突出,加强产儿科协作,规范新生儿医师培训,提高其保健服务技能,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提高资源的利用能力,广泛宣传围生期保健知识,提高人群保健意识。

新生儿; 死亡率;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本文对承德市2003年至2013年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取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为指导儿童保健及优生优育工作、降低贫困地区新生儿死亡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3年至2013年全市妇幼卫生监测资料,包括妇幼卫生报表、新生儿死亡报告卡。

1.2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定量+运作式研究方法,按照“承德市新生儿死亡监测方案”,对辖区内的所有新生儿进行监测分析。

1.2.1定量研究:课题组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充分利用妇幼卫生年报的同时,设计了“新生儿死亡报告卡”和“新生儿死亡统计表”,通过病历分析、尸检报告、入户调研及补漏调查等方式,内容包括:出生情况、保健情况、疾病就诊情况、死亡原因及社会影响因素等,汇总分析新生儿死亡资料。全部数据采用SPSS/PC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1.2.2定性研究:运用索因分析、社区诊断、小组讨论、参与式面向成果的评估等方法,与当地领导、妇幼与防疫人员、关键人员、新生儿家人等访谈及小组讨论,列举他们认为有效的服务与措施,确定本地应采用的方式与措施,并对所有信息进行文字记录、整理存档,以便讨论及分析研究。

1.2.3运作式研究:通过自变量(服务措施、培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完善服务及价格等)的调整,促进因变量(接受保健服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等)改变,达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目的。对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各种数据,均进行记录、分析,优选方案,在实际运作中,根据情况和效果不断调整、完善自变量,促进因变量的改变,以保障不断取得最佳效果,并对不同方式、不同干预措施和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2 结 果

2.1新生儿死亡状况

2.1.1新生儿死亡率:2003年至2013年监测活产数440744例,其中男性新生儿230866例、女性新生儿209878例,男女性别比为110。新生儿死亡4787例,年平均新生儿死亡率10.86‰。各年份死亡率均低于2003年见表1。

2.1.2新生儿死亡性别分布状况:监测到男性新生儿230866例、女性新生儿209878例。男、女性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0.34‰、11.47‰。多数年份女性新生儿死亡率略高于男性新生儿,差别不大。

2.1.3新生儿死亡日龄分布状况: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出生后7d内占81.56%,出生后24h内的占40.4%。

2.1.4新生儿死亡地点分布状况:2003年至2013年,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的比例从61.4%上升到89.3%,其中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的比例从32.3%上升到60.9%,死亡发生在乡级卫生院的比例56%下降至29.7%,死亡发生在家中的比例由22.1%降到1.8%。

2.1.5死亡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状况: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低于1500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2.2新生儿死亡前的医疗保健及就诊情况

2.2.1新生儿死亡前的就医状况:2003年至2013年,新生儿死亡前曾经就医的比例由70%上升到99%,曾经住院的比例从66%上升到89%,未就医的比例6.8%下降至0.89%。

2.2.2新生儿死亡前诊断级别分布情况:死亡新生儿由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断的由42%上升到81%,由乡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断的由45%下降至18%,未诊断的从13%降至1%。

2.3死亡新生儿母亲孕期保健状况:死亡新生儿母亲在孕期接受系统管理的在88%~96%之间,住院分娩的在98%左右。

2.4评审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二格表法,对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了逐一评审分析。县(区)级专家组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占72.6%,不可避免死亡占17%,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10.4%;市级专家组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占76%,不可避免死亡占11. 8%,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12.2%。

表1 新生儿死亡率变化趋势

3 讨 论

3.1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2003年至2013年间,新生儿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2013年新生儿死亡率比2003年下降5.6‰,下降了39.44%,年平均下降速率为5.14%,比2012年下降了1.29‰。新生儿死亡率略高于全国及全省水平,下降速度略低于全省水平。

3.2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死因及顺位:2003年至2013年间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及新生儿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窒息一直占据新生儿死因第一、第二的位置,先天异常排位不断提前。

3.3影响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影响新生儿死亡的因素很多,从家庭经济收入、保健知识水平至医疗保健环境等等,对新生儿死亡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3.3.1社会经济发展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前提: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指标。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市新生儿死亡率农村略高,提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工作重点在农村。

3.3.2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保障:调查发现,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逐年上升,但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并不理想,另外,发现孕产妇系统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加强医疗保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系统管理的内在质量。

3.3.3产科质量是影响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生儿救护,时间非常关键。通过基层产科标准化建设,使得基层产科的软硬件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基本医疗设备得到配置,技术人员得到培训,基层产科质量有效改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3.4各级新生儿救护网络建设是保障新生儿生命的有效通道:新生儿主要死因有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窒息、肺炎,这些都是需要新生儿救护网络保障生命的。因此,建立新生儿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3.3.5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不可或缺的因素: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内在质量、新生儿的急诊急救等等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能力。

4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通过运作式研究,不断的调整自变量,改变因变量,总结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

4.1发展经济,改善农村新生儿健康状况:农村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不便以及文化程度较低,使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人员配置不足,薪资待遇较低,造成妇幼卫生保健服务供给出现问题,文化素养造成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相对较低,沟通不畅,利用卫生资源能力缺如。

4.2政府适当增加投入,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政府对妇幼保健实施专项投入,适当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付力度。建立合理化的妇幼专项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儿童享有系统保健服务的可能性,探索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使新生儿在社区(乡村)-家庭-医疗保健机构无逢连接模式,从而利于妇幼卫生保健的公益性。

4.3重视农村新生儿健康状况:农村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城镇,提示妇幼卫生者关注农村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在重视农村卫生工作的同时,适当推出适合农村的新型的妇幼卫生服务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妇幼保健服务,切实降低农村的新生儿死亡率。

4.4实施产科标准化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新生儿死亡发生在产后24h内的比例较高,与产科关系密切,提示应加强产科质量。在基层开展产科标准化建设,使县、乡、村级医疗保健机构的软硬件得到有效的配置,人员得到规范培训,有效的提高产科质量以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与转诊,从而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4.5建立与完善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护体制,提高存活率: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及低体重儿发育不良,护理不当或救护不及时,极易危及患儿生命。新生儿早产及低体重与孕母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多重因素有关,因此,在提高产科、新生儿科技术水平、改进新生儿救治和护理技术的同时,建立新生儿转诊绿色通道,确保危重新生儿及时得到救治,另外,还需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4.6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建立新生儿窒息的全程管理: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很高,也可导致脑瘫、智力缺陷等严重后果。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实施是成功救治窒息的关键。在加强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的复苏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并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反馈培训效果、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同时,配备复苏必要的器械、药品,确保复苏技术的开展与效果。对新生儿窒息实施全程管理,及时反馈救治效果。

4.7出生缺陷问题日渐突出,加大干预力度: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升高,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这是一个关系人口及社会问题的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出生缺陷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是关键。

4.8加强产儿科协作,保证母婴安全:卫生行政部门在规范转诊制度的同时,对转诊记录、流程加大督导力度,实现产儿科的有效配合,提高高危儿的转诊率。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是孕产妇分娩的主要场所,针对机构内产儿科的转诊存在的问题,可以试探实施儿科或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的方式,为高危孕妇提供现场服务,确保母婴安全。

4.9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提高资源的利用能力:本项研究显示,有新生儿死于家中或未就医,提示人群利用卫生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地区的妇幼保健人员应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探索主动提供咨询和服务的方式,提高居民对妇幼卫生服务的认识,使居民由被动接受卫生服务,转化为主动利用有效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1] 陈慧春,金艳文,等.承德市1994-2002年新生儿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5):690~691.

[2] 李淑锦.123例早期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4(23):50.

[3] 刘静,李淑萍,李桂芳.305例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93.

[4] 刘顺达.营口市县区10年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2011,11(13):275.

1006-6233(2016)11-1932-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79

猜你喜欢

妇幼卫生承德市医疗保健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承德市
承德市
试论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浅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下的妇幼卫生工作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军队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