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
2016-12-14倪连红曾淑忍李丽兰蔡舒眉
倪连红, 曾淑忍, 李丽兰, 蔡舒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医院眼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
倪连红, 曾淑忍, 李丽兰, 蔡舒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医院眼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眼部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40例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软件和病人的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疗法治疗,每日3次,每次1滴/眼,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均于2个疗程后及评价两组在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总疗效等观察指标的差异,以及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2.24%,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综合征,其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视疲劳; 中药熏蒸; 穴位按摩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眼部穴位按摩治疗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患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较好等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40例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在20~49岁,平均年龄(34±2.4)岁。将240例患者中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其中观察组120例患者中,年龄20~47岁,平均(34.3±9. 1)岁,病程平均(7.34±2.26)月;对照组120例患者中,年龄21~49岁,平均33.7±8.8岁,病程平均(7.51±2. 18)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视力水平等方面,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病例数年龄(岁)病程(月)视力水平对照组12033.7±8.87.51±2.182.35±0.97观察组12034.3±9.17.34±2.262.24±1.08 t 3.254.012.62 P 0.350.270.44
1.2病历选择: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关于视疲劳的诊断标准,及Rechichi等提出的视疲劳综合判断标准[2]制定。患者有长期过度的VDT操作史,且患者有以下10个主述症状的2个及以上时,即可诊断为VDT视疲劳综合征。包括:用眼易疲劳、视物模糊、复视、眼异物感、眼痛,烧灼感、畏光流泪,眨眼,甚至用眼时头痛、恶心或困倦沉重感及无精打采等。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VDT视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②首诊病人,知情同意愿意接受本试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年龄20~50岁。④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有青光眼、眼角膜移植、眼葡萄膜炎等其他影响治疗的眼部疾病患者;②排除有单眼盲的患者;③排除伴有心、脑、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精神异常者;排除对中药熏蒸药物过敏者及熏蒸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者。④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
1.3治疗方法: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VDT视疲劳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进行相同的健康宣教:包括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减少辛辣油腻等食物摄入,保持心情舒畅及避免长时间视频显示终端前用眼过度等内容。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试验观察的药物。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进行综合治疗,先给予患者中药熏蒸治疗,后施穴位按摩治疗。①眼部中药熏蒸:选用归桃地黄丸方加减,即当归、桃仁、生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参、牡丹皮等各15g,水煎后去药渣,汤液用于医用纱布浸泡和后续的药物喷雾治疗。嘱患者仰卧,轻闭双眼,将浸药纱布平敷在双眼部,纱布上置冰片、薄荷适量,另一纱布覆盖上方。连接冷热喷雾器(万胜牌型号388)后将喷头置于双眼上方约25cm处,使中药蒸汽均匀喷洒于纱布上,每次持续治疗30min,每日一次,2周为1疗程。若患者熏蒸治疗中途眼部温度过热或不热时,可根据其耐受程度不同,适当调整喷口距离以调节熏蒸温度。②眼部穴位按摩:患者仰卧闭目。取印堂、坎宫、攒竹、睛明、丝竹空、承泣、四白、鱼腰、太阳、迎香等穴,采用按揉法、抹法、一指禅偏峰推手法,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穴治疗约3min,每天1次,每次治疗总时间约为30min。眼部中药熏蒸和穴位按摩及均由固定治疗师操作,若患者治疗中途眼部温度过热或不热时,可根据其耐受程度不同,适当调整喷口距离以调节熏蒸温度。对照组予海露HYCOSAN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每日3次,每次1滴/眼,2周为1个疗程。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定方法
1.4.1观测指标标准:视疲劳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泪液分泌试验(SIT)的测评方法参照李凤鸣的眼科全书标准[3]。
1.4.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减少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积分减少率≥95%;显效:症状积分减少率在70%~95%之间;有效:症状积分减少率在30%~69%之间;无效:症状积分减少率≤30%。疗效评定。症状积分减少率=(1-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尼莫地平法)。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治疗例数]×100%。
1.4.3评测时间: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共2个时点。若观察期未到2个完整疗程,因临床痊愈而停止治疗,则记录至实际结束时间。
1.5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α=0.05,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5例(2例因工作因素出现中断治疗,1例因家庭变故中止治疗,2例指标观测脱落),观察组脱落4例(2例因工作因素出现中断治疗,2例指标观测脱落)。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而观察组的有效率92.24%(107/1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1. 74%(94/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2,P<0. 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症状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比较(±s)
表3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1514.93±6.7210.16±5.67观察组11615.38±6.657.24±3.23 t 2.563.11 P 0.260.0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BUT、SIT、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SIT较治疗前升高,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FL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 SIT FL变化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 SIT FL变化比较(±s)
注:两组间治疗后比较△表示t=3.25 P=0.034;□表示t=3.93 P=0.027;▲表示t=4.02 P=0.022
组别时间BUT(s)SIT(mm)FL(分)对照组治疗前7.34±3.608.28±7.150.75±0.57治疗后8.83±3.6910.05±7.630.48±0.32观察组治疗前7.26±4.058.51±7.240.72±0.65治疗后9.92±4.12△12.62±8.94□0.15±0.11▲
3 讨 论
视疲劳综合征的症状轻重程度与视频显示终端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视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通常多有近距离视物工作不能持久,伴有眼痛、视物不清、眼干、易流泪等症状,更甚者有头痛、恶心、眩晕等全身症状。近年来随着IPad、平板电脑、宽屏手机等移动视频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眼科门诊上因长期积累性用眼过度而引起视疲劳等一系列不适症状的患者逐渐增多。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综合征的发病主要与VDT的特性及使用人群的习惯特点等有关。首先,使用者为了辨清视屏画面的字体、间距、颜色、亮度、对比度等VDT特性,外眼肌和眼睫状肌需要不断地调整眼辐辏运动,以适应画面变化。其次,视频画面的眩光闪烁、过亮的背景对比等VDT物理特性,进一步增加了用眼负荷,产生视觉压力。
在VDT视疲劳的治疗上则侧重于眼部的对症治疗,常用补充人工泪液及滴眼液点眼缓解视疲劳治疗,虽能缓解临床症状,但维持时间短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泪小点栓塞疗法效果较好,但费用高,应用较少。甚至有些患者自行购买滴眼液或不遵医嘱长期频繁应用滴眼液、抗生素等药物,不但不能彻底消除眼睛疲劳症状,更使双眼表面组织遭受到防腐剂及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因此,积极探寻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的VDT视疲劳综合征防治方法尤显重要。
中药熏蒸配合眼周局部穴位按摩可起到协同扩张眼部毛细血管,加快血液运行,舒缓眼肌紧张或眼肌痉挛,并提高视觉中枢的兴奋性等作用。因此理论上中药熏蒸联合眼周局部穴位按摩可用于改善视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92. 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1.74%;症状积分方面,观察组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治疗后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增加幅度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下降幅度也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治疗视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明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并且在降低症状积分、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液分泌量、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等方面较滴眼液治疗效果更显著,具有一定的优势。
[1] 黄文刚.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4):251~254.
[2] Rechichi C,Scullica L.Asthenopia and monitor characteristics[J].Fr OphtalmoL,1990,13(8):456~460.
[3] 李凤鸣.眼科全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09.
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编号:10MA081)
1006-6233(2016)11-1922-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