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16-12-13王艳霞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一日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爱心

王艳霞

【摘要】本文主要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论述,积极探讨了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些观点、方法、途径、措施,以期能够帮助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家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爱心 一日活动 家庭

进入21世纪,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的情况。据近来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12.97%的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另据某地区对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3-6岁的幼儿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不但影响了成人,而且也对幼儿产生了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有健康纯洁的,也有不良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加以健康激励,对其不良心理加以矫治呢?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得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教师和幼儿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保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二、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保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教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我们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但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让幼儿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会适得其反。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使幼儿找到培养积极情绪的途径。孩子们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可熏陶幼儿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例如:在幼儿园里,我们将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每个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

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教育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得消极。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当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内在、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做到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就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幼儿入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良好的性格。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针对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五、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家长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猜你喜欢

一日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爱心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真自主 假主动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一日活动中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