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如何演绎歌曲

2016-12-13张娟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特点中学生方法

张娟

【摘要】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学会一首歌曲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不合理地去演唱、去表现。如何引导中学生去演绎歌曲,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 演绎歌曲 问题 特点 方法

一、中学生演绎歌曲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化,歌曲的曲风呈多样化,同时出现了许多新歌手,深受现在的中学生的欢迎,中学生也非常喜欢去唱这些新歌手的曲子。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往往都是采用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去演唱,最常见的就是吊着嗓子唱歌,遇到高音的时候用力嘶喊。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唱歌都是扯着嗓子,乱喊乱唱,唱歌不注意呼吸、技巧等等,自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导致低音区听上去没声音,高音区听起来刺耳。

其次就是在选曲方面不合理,对于一些歌曲,不管会不会唱,都拿来唱。以一名学生为例,她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适合唱一些抒情的歌曲,但她每次选曲,大部分都是以抒情歌曲为主,节奏、音高通通乱套,根本就不在一个调上,唱出的歌与自己的风格不合,让人听上去就有种不合拍的感觉。

最后的问题就是演绎形式过于单一,并且缺乏舞台经验及自信心。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个个上台都是站着唱,没有任何交流,也没有任何肢体动作;有些学生怯场,不是忘词就是不知道自己唱到哪里去了。

二、中学生演绎歌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中学生作为青春活力的代表,音乐上的青春化以及个性化更能吸引到中学生。当代的流行音乐不仅仅在表演上具备了这一点,在创作上更是接近平民化、时代化,让处于心理成长期的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歌手会以比较自然的声音、时尚的装扮,加上炫酷的舞蹈来表演音乐。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今社会上将音乐过度地传媒化和商业化,削减了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奇怪的穿着打扮,强烈的灯光效应再加上忽视音乐本身性质的舞台设计,无论是从听觉还是视觉方面,均给中学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歌曲的曲风多样,当中可能存在着消极、不健康的音乐元素,无形中侵蚀着中学生的思想。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中学生只能通过模仿去演绎他们喜欢的歌曲,这些不利的社会影响潜移默化中导致了中学生对音乐的错误理解。

(二)自身因素

1.盲目从众,追赶潮流。这一现象在初中生身上较为常见。新一代歌手深受初中学生的喜爱,因为不仅仅外表上帅气,年龄更是接近,例如TFBOYS,EXO等等。他们的歌曲不仅充满活力,也朗朗上口。在实习期间更是发现,学生们基本天天都在课间唱。有些唱得更是五音不全。当我好奇地问他们唱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传递给我的信息却是这歌是谁谁谁唱的,现在大家都好喜欢。

2.缺乏歌曲的理论知识及错误的歌唱技巧。首先就是节奏问题,要么就是唱快,要么就是唱慢,跟伴奏无法合拍;其次就是咬字吐字不清,唱歌都是一带而过,听不明白是什么;再次就是没情感,无论唱什么类型的歌曲,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念书一样,淡淡无味;最后就是选曲不合理,不管适不适合自己的歌曲,都拿来唱,要么高音唱不上就喊,要么低音下不来,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这一点都是他们的通病。

三、如何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绎

(一)所选作品需结合自身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的叛逆欲望与个性追求使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从心理上讲,中学生的音乐认知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但认知水平不高,具有片面性,常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些情绪上的变化都是可以通过嗓音表现出来的,每个人表现出的声音效果都有着各自的特色。然而从生理上来说,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阶段,存在声带弥漫性流血、水肿、声门闭合不严等问题,如果选曲不当,极容易造成变声期声带的损坏。

(二)熟悉作品以及歌曲的处理

1.熟悉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者以及创作的年代、背景。如果不熟悉、不了解这些情况,想要准确地将歌曲的内容、风格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要先朗诵歌词,以便了解歌曲的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因为歌词是表达歌曲思想内容及情感的基本载体,歌词的内容通过声调、音韵来抒发情感,表现歌曲作品内容。

接着就是了解和掌握歌曲的风格。风格的原意主要是指作者由于各自的经历、个性、立场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不同,在处理题材、体裁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形成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都会在创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到作品中去。所以,每一首曲子都凝聚了作曲家的强烈情感。表演者对作品的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表达的情感也越纯真、越完美。

最后就是熟悉曲子的旋律与节奏。节奏是表现一个音乐形象的基本手段。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对于新的歌曲,都是通过酷狗音乐或者下载到手机通过循环播放去学唱,这样往往就出现了跑调或者伴奏跟不上等情况,这都是不熟悉曲子的旋律与节奏的现象。对于学唱歌曲,首先要了解曲子的节奏,再带上旋律哼唱,待旋律熟悉后即可套上歌曲,最后跟伴奏。这样即可避免跑调、跟不上伴奏的情况。

2.歌曲的处理

以歌曲《国家》为例,第一,在教唱之前,要让学生熟读且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在吐字咬字这一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老师要多结合每堂课的内容及时点出学生的缺点,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同时,因为每一首歌都是词曲作家的精心创作,其中都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意境等等,所以,学生在演唱时,要弄清楚作者所表达的内容,在歌唱时要仔细品味和体会。

第二,要掌握好歌曲中的节奏。《国家》这首歌的节奏相对简单,但仍有个别节奏是学生没学过的,在教学中挑出重难点节奏让学生熟悉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要注意歌曲中的换气。换气是唱歌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换气是表达情感的需要,人在不同的情绪下,讲话时的气息状态不同,换气也不同。在激动时,气息很有弹力,换气就急促、强烈;忧伤时,气息就平缓,换气深沉、缓慢。

第四,要对歌曲有情感技巧上的处理。歌曲情感技巧的处理是对歌曲作品演唱的速度、力度、旋律、音色上的处理。演唱速度有慢板、中板等,它所反映的情绪色调有忧伤、欢快、庄严等等。

第五,要注意演唱的表演和动作。歌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尽管是以唱为主,但演唱者不能忽略表情的作用,特别面对听众,整首曲子总呈现同一种表情演唱是无法打动听众的。唱歌不仅仅是一种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在《国家》这首歌中适当地加上手语,在演唱时,可以起到增强演唱的艺术效果的作用。

(三)采用合理的演唱方法

1.歌唱前需做发声练习

简单来说,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个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歌唱呼吸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对于中学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他们更好地理解。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很多中学生声音上的毛病都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打开、不稳定造成的。

(3)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同时,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练习,慢慢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提高歌曲演唱能力。

2.使用正确的演唱技巧演绎歌曲

通俗歌曲的歌词具有口语化与生活化的特点,比起那些美声歌曲、民族唱法的歌曲,中学生更偏向于唱通俗歌曲。

第一,演唱通俗歌曲,应当把歌词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来。比如歌词的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停顿、语气的鲜明与准确以及连贯性与整体性等,都要通过对语言特征的把握来予以表现。

第二,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开始以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延长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第三,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去找找感觉。

第四,中低音一般要饱满、深情为好。但也像高音一样,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鸣。低音是要胸腔共鸣和宽大的嗓音结构才能体现的,先天性比较强。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用叹气的方式可以加强一些共鸣,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产生口腔共鸣,会感觉声音浑厚一些。但不管怎样,嗓音天生浑厚的人的发挥余地要多得多。唱中音要多加以润色,包括吐词换气都要具有美感。

(四)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演绎歌曲

其实,歌曲的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在的中学生在这方面的了解过少,以至于他们的歌曲演绎形式过于单一。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表演形式有哪些,从而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去演绎歌曲。

1.合唱

合唱是由若干人分几个声部共同演唱一首多声部作品的歌唱形式。初中生的年龄大多数在12至15岁之间,这一阶段为童声后期,属于儿童与青少年青春期的衔接阶段。童声后期是童声艺术的高峰期,无论在音乐修养、音量、音响幅度、音色变化、音域宽度或是在技巧掌握等诸多方面,均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艺术表现力很强。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喜欢大声歌唱,常会出现喊叫的现象。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从轻唱开始,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听其他人的声音,还能在练唱中使学生养成思想集中的好习惯,便于合唱的集中、靠拢、圆润、统一。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年级为单位。这不仅是集体合唱,还能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独唱

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叫独唱。对于中学生而言,独唱是他们采取最多的、最普遍的演绎形式。现在有不少中学生的自身条件都比较优越,不仅在声音上,在演唱技巧方面比起其他学生而言更有优势,只是缺乏一个平台让他们来展示自己。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可以建议他们用独唱的形式演唱,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自信,还能展示他们的才能。

3.表演唱

演唱歌曲时,边唱边做动作,这种有动作表演的演唱,称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采取对唱或小组唱形式。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会一种才艺,比如钢琴、吉他、舞蹈等等,大多数都是从小培养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搭配,在歌曲的演绎中添加一些才艺,例如钢琴吉他的自弹自唱、歌伴舞等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表演形式不仅仅只有唱,还能弹,还能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表演。

(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

现在的中学生平时看上去个个都生性好动,但一到要上台表演的时候要么就你推我推,要么就是上台忘词、紧张等等,这是学生缺乏自信、舞台经验不够的表现。面对这些情况,老师该如何正确引导呢?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激起学生的信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课堂上多叫学生上台表演。上了枯燥的文化课之后来到音乐课堂,是学生们最开心的时候,音乐课没有文化课的枯燥,还能听歌、唱歌。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音乐课上多让学生上台表演唱歌、跳舞、弹琴、朗诵等等,只要学生愿意,各种形式都可以。

2.音乐课上,老师采取语言上的鼓励,又或者采取积分制的奖励,多方面鼓舞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学校可以多举办歌手比赛、才艺展示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让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有地方展示自己,为自己积累舞台经验,同时还可以让缺乏自信的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提升自己的水平,增强自信心。

四、结语

本文从中学生演绎歌曲实际出发,谈了现在的中学生在歌曲演绎方面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着重强调学生在选曲方面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并且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方法演绎,以及表演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希望中学生们能够从中吸收并且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演绎歌曲。

猜你喜欢

特点中学生方法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