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2016-12-13傅显雄
傅显雄
初中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正在各地火热展开。新课程凸显出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创新已经融入整个课程改革当中去,而创新教学已成为任何一名一线教师应当接受的冲击与洗礼,教师应更主动、更自觉地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创新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避免空洞说教,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提供基本的文本依据。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但是,如果采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故事、笑话来说明一个知识点,则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与掌握。我在备课时就多下功夫,多搜集一些案例、故事、笑话,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和学生一起学习。当然,对于资料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举例并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让学生一笑了之,而应该做到恰到好处地引用与解析,这样教与学的效果才会达到最佳。此外,对课本上出现的名家名言进行解释分析,也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学习的知识点,有效地在课堂上吸收所学的知识,减轻课后记忆的负担。
二、多加鼓励和赞扬
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做,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激励方法,掌握高超的激励艺术,对学习好的学生鼓励,对学习积极性差的勉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就是培养学生在行动中有良好的表现,能体验到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感情,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卢梭曾说过:“用爱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爱心的。”我想,作为一名教师,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更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学生喜欢一个富有爱心而才能平平的教师,胜过喜欢一个富有才华而缺乏爱心的教师。而我们教师对学生体现爱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思想品德课在实际生活中就可以教学。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要多采用表扬激励的手段,要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融为一体,积极参与他们的讨论,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后进生时,教师更要关爱他们,力求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四、倡导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开放的、有利于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创新学习方式,被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总结,以便获得知识。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通过分析、探索,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师要钻研教材,掌握重点,然后依据教学的需要确定课题内容,不能仅仅追求形式,为研究而研究。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使研究课题具有针对性;还应和学生一起制订好研究计划,目的明确,准备充分,课题研究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课题研究的形式和内容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研究的最佳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特别是关注与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课题,以及学校所在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五、有亲和的人格魅力
传统的教育很注重教师的师尊和威严,而学生习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种主体又是很感性的,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该教师的认可及对该科知识的兴趣。思想政治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应该多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因为情绪和情感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今天的形势下,教师除了授业解惑外,还应具备更深的内涵、更高的素质,要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毕生事业的引路人,这样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要求,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社会人才。
总之,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就能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空间,真正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