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分组讨论的组织策略

2016-12-13杜东鸿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形式初中语文

杜东鸿

【摘要】分组讨论作为高效课堂实施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备课、安排预习、分组、讨论形式、以及展示与评价等环节都要进行精心策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组讨论 形式

语文课堂上,精心组织学生的分组讨论,能够让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预习、展示、反馈”的环节、“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落实,是很值得探索和推广的教学手段。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组织学生的分组讨论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悟。

一、备课时清晰地梳理教学重点

课堂讨论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准备的,教师必须有预设、预测和掌控预案。针对学情,对教学内容、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梳理:

(一)哪些内容可以自学,不需讨论?这些地方只检查了解即可。如,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主要事件、作者简介等。

(二)哪些内容通过讨论,可以实现互助达标?针对那些部分学生能掌握、部分学生掌握可能有困难的教学目标,要预设恰当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这部分常是教学重点所在,也是课堂讨论最重要的一部分。备课中,必须进行周密规划,预设问题要突出重点,安排充分的讨论时间。如,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及作用、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等等。

(三)难点目标如何帮助、引导学生达标?一堂课的教学难点在哪里,备课过程中要明确,在预设课堂讨论时,考虑好以什么样的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对于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事先将它分解成一系列层递渐进的小问题,以备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出现思路阻滞时适时地引导。这主要针对那些综合性强、内涵丰富、层次较多的问题。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可安排这样一个讨论问题:文章是如何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来表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情感的?这个问题较复杂,讨论中可能卡壳,因此预设几个分解性问题:

1.什么是“先抑后扬”?文中属于“抑”和“扬”的各是哪些事?

2.作者写“抑”,是要表达对长妈妈的不满吗?为什么?

3.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

4.长妈妈买来了《山海经》,“我”有什么反应?

5.“我”久藏“宝书”,表现出“我”对长妈妈怎样的情感?

(四)如何引导学生在合理的方向自主发现、设计新问题?课堂讨论的问题,不能仅限于教师所提的有限的问题。要使课堂的容量增加、学生的自主地位真正确立,必须发掘学生自身的学习资源,让他们把各自在学习中发现的疑问、根据感悟设计的一些新问题摆出来,供小组或全班同学讨论探究,创造“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备课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好提示、启发、鼓励以及思考方向的引导和课堂管控等方面的应对预案。

二、安排充分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课堂的基础和前奏。安排预习时,老师的具体要求只作为学生自学程度的下限;明确要求学生在预习自学时,记下遇到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堂。

三、讨论小组的形成

自由组合是讨论小组形成的基础;教师适当干预,解决差生分配、核心人物确定等问题,使人员搭配科学合理,便于讨论的顺利进行;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短时间的变化和流动,比如,对别组讨论的话题更感兴趣时,一些问题在本组内得不到满意答案时,希望能借鉴一下别组的想法时。这样更有利于课堂的交流与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堂讨论的几种形式

(一)定向式——训练基本方法

教师确定讨论的目标问题,指导学生讨论,目的是训练学生课堂讨论的基本意识与方法,明确课堂讨论的基本要领:积极思考,时间意识要强,组内发言要积极,别人发言要倾听,归纳总结共识,保存独到见解,及时展示讨论的成果。

(二)选择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从各个不同层面或角度,确定几个讨论目标问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讨论问题,相同选择的同学可以坐在一起讨论共同的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课堂的层面更加丰富多彩。

(三)自由式——鼓励探究发现

教师不提问,由学生将课前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随机想到的和设计的问题提出来,供小组讨论。如果把上课比作打猎,教师先抛出一只或几只猎物,再组织学生去围捕,其结果是可预见的、有限的;若组织大家在野外分头寻找、发现猎物,并进行合作围捕,其收获一定丰富多样,常有意外获得。

(四)争鸣式——发展个性创新

鼓励不同意见,提倡辩论争鸣。可以在小组内部讨论,更可以在全班展开讨论。

五、讨论结果展示及教师的评价总结

每节讨论课,都要进行讨论成果展示,这是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激励其参与探索讨论的重要手段。这一环节既包括对教师提出的固定目标的讨论结果,更要展示学生自行发现的问题及其讨论结果。各组的发言任务要落实到人,发言机会要基本均等。

讨论课结束,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成败得失及时地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作业的形式,将课堂讨论延伸到课后;整理好课堂记录,写好教后记,作为后续改进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形式初中语文
基于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的视频反馈学习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的应用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