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动情感琴弦,创设高效课堂

2016-12-13张秀花

教育界·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知识品德与社会情感

张秀花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出现了不少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知识 《品德与社会》 情感 典型分析法

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出现了不少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散点”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是按历史学科知识上的逻辑,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联相关的历史内容,着力于向儿童抒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情怀,召唤儿童对祖国的认同和归属之情,对民族的自尊自豪之情。因此,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来制订课时目标,这是《品德与社会》课中关于历史题材课教学中首先要突破的,是教学的灵魂所在,是活动得以开展的支点,更是考证高效课堂活动设计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显然,这些内容的核心和最终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我认为品德课中历史内容的学习是一块铺路石、跳脚板,其真正的目的是让儿童通过走近历史、认知历史、感悟历史、参与历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那么,情感便是学习的桥梁。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背景铺垫,重组教材,系起生活联系的情感纽带

伟大的教育家共米尔曾说过:“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因此,选择有趣、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历史题材课的教学,可以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学生情感领域的金桥,营造引人入胜的美学氛围,拨动学生求知心灵的琴弦,从而让《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教育内容彰显生命的色彩。

首先,背景铺垫——激发时空情感的起动器。《品德与社会》中编写历史题材的主题内容时,注重历史的“人化”,力求凸显历史的细节,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与活生生的“历史人”进行对话。但教材这样的安排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整体叙述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缺失,导致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充分应用电子白板、音像制品等补充相关知识刺激学生的感官,在历史细节与学生之间连接起一条纽带,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我在二年级教材中执教邱少云时,导学案三设计为“亲历历史——观看一段邱少云在这次战阵中被火烧时一动不动埋伏的短片”。教师激情诉述:“你看到的,将是你永远都无法想象的影片,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为了自己的战友,为了组织纪律,他纹丝不动,他咬着牙,任凭烈火烧伤自己的筋骨……”在激起学生的情感之后,学生对邱少云的爱国热情和组织高于一切有了深刻的感受,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就像一个起动器一样激发了学生情感的脉搏,从而教育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校纪班规都不能遵守,没有一点集体荣誉观,还怎么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呢?进而让学生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动力,顺理成章地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终极目标。

其次,教材重组——激活静态历史的驱动器。社会是在不断动态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标准、人生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也不能静止不变,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如五年级下册《圆明园在哭泣》一课,由于在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果再以同一角度重提相同话题,一味以视觉上的媒体展示和语言上控诉的方式再次声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教学上可能就达不到应有的情感化和实效性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这一课当中独辟蹊径,利用时事重组教材。如,教学中,我引入圆明园鼠、兔兽首铜像拍卖会及相关的文物追讨事件等时事新闻,结合观看央视《中国周刊》的专题报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事件的背后故事和动态进展。接着,我让学生阐述自己对该事件所持的观点和看法。这个活动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大家纷纷踊跃发言,对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战争中非法掠夺文物的行为表示了愤怒和谴责,学生的情感在激烈的讨论中得以释放。在这次教学中,我有序地将时事元素加以组织呈现在课堂之上,创造性地挖掘了学生内在情感因素,真正地引发了学生的道德冲突,促进学生形成理性的价值观,从而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典型分析法,以情感催化学生的行动

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雷锋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和同学之间团结有爱、互帮互助,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历史题材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明白,了解历史是为了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责任感。只有拉近历史题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才能真正使《品德与社会》课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让学生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猜你喜欢

历史知识品德与社会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