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
2016-12-13史利孙晋
史利?孙晋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改善羽毛球场地,增加开放时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高校;羽毛球运动;教学现状;发展对策
如今的大学课程更加倾向于人性,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更加充裕,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羽毛球作为一个高档娱乐项目,迅速成为当今的主流体育项目。总体而言,学生更喜欢羽毛球运动,因为几乎所有从事这项运动在室内,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无论风吹雨打,因此更多的人愿意花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打羽毛球运动。羽毛球运动可以达到娱乐,运动等等目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羽毛球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然而,在调查和分析部分高校羽毛球课程现状时,我们发现,在羽毛球发展状况方面高校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为此,本文以高校为例,通过分析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现状,找出在大学羽毛球开展中的不足和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的策略,希望能为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必要性分析
通过羽毛球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娱乐、运动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羽毛球运动还可以全面的增强人的体质。羽毛球运动在增强心肺功能,发展速度力量等也有明显的效果。同时,适当的羽毛球运动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事羽毛球运动在达到强身效果时,也让我们心理上得到了愉悦和满足,同时还缓解了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造成的烦恼和压力,达到了健心的效果。
经常进行羽毛球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可以提高合作能力,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能力,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其耐乳酸的能力,可以改善健康,抗病性和预防故障。羽毛球是少数几个在众多体育可以一生从事的体育活动。
羽毛球运动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竞争意识,提高沟通技巧,对人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羽毛球运动进入校园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所以在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分析
1、羽毛球场地及开放时间有待增加
通过对很多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具有羽毛球场地一两块,少部分高校场地较多,同时各大高校羽毛球开放时间也不多,说明,各个高校基本具备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场地设备,只有少部分高校开展的比较完善,大部分高校羽毛球场地以及开放时间还有待增加。
2、忽视学生兴趣培养
如今我国高校的羽毛球选修课缺乏一定的竞争力,缺乏娱乐性,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只使用传统的灌输方式,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有趣的学习,并激励他们热爱羽毛球运动,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这项运动。
3、教学结构缺乏创新
高校羽毛球教学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促进中国羽毛球教学的深入发展。尽管许多教师在高校羽毛球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但大部分高校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培训式”教学模式更无法实现教学方法和技术的与时俱进,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高校应该优化教学结构,将娱乐、体育和兴趣有机的结合,为学生营造在一个开放、互动的、轻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4、教师素质需要提高
通过对高校体育老师的性别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男教师的比例是女教师数量的2倍,表明体育教师性别比例尚未完善,可以进行一定的鼓励政策使得更多的女教师选择体育这一职业,因为女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亲和力,在传授知识技能更有耐心,她的母性关怀总是体现在教学在教室里。在年龄比率应该更合理,比如在40-49这一年龄段应该占更大的比例。同时学历结构是大学教师的硬性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其结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识水平、教学质量、训练能力及科研成果的体现。对于普通高校羽毛球选修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中,不难得出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而研究生的学历最少,说明在学历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缺乏专业的培训,有的学校教师很长时间并未得到培训,为此必须对高校体育老师的专业培训进行重视。
三、高校羽毛球教学发展策略
1、改善羽毛球场地,增加开放时间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参与羽毛球的热情还是很高的,选择在周末和假期进行羽毛球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高校的羽毛球场地还比较紧缺,开放的时间也有所限制,为此对于高校而言,应该进一步改善现场状况,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增加开放时间,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使用球场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如今,高校教师的普遍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很多学校的体育老师都还没有进行过专业化的培训。为此,对于高校而言,应该加强羽毛球师资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质量,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1)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必要时应该采取多媒体教学;(2)教学过程记录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的内容,然后纠正学生错误的动作加以规范;(3)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支持和教学平台,大力实施互动模式等,丰富大学羽毛球的教学方法。(4)增加学校间、省市间的竞赛,对于普通高校的体育竞赛是一个测试个人绩效的过程,通过个人竞争对自身水平有一个定位。但大学羽毛球比赛的意义,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绩效的检验,也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但是调查发现,很多高校都是临时建立比赛团队,而且参与省市的次数也比较少,说明高校在举行羽毛球比赛方面还需要加大努力。
4、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羽毛球这一运动项目,但是在高校教学中,羽毛球教学过于单一,教师的羽毛球教学水平也不够完备,对于学生的教学都是一模一样,没有进行单一化教学。为此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羽毛球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喜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提高羽毛球课有趣性和有效性,将终身体育的目标贯彻在整个教学体系,使得学生不仅仅限于校园文化,让羽毛球走进社会、走进大众,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
四、结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和突破。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方针,很多高校的体育设施已有了显著的改善。这种变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不同运动需求。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羽毛球开展上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缺乏专业教师、技术水平相对较弱;(2)在羽毛球选修课缺乏多样化;(3)部分高校缺少羽毛球运动场地;(4)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要求等等。
【参考文献】
[1] 唐永泉,晃铭鑫.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羽毛球课程的影响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163.
[2] 凌文杰,周振平.1994-2004年我国羽毛球科研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3] 邓惠.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