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罗默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思想
2016-12-13陈家驹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罗默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试图分析其关于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的思想。罗默在研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如何实现平等分配等问题时,把意识形态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社会主义需要形成全体公民共同感情;通过提升人的平等偏好实现平等分配。对于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罗默的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思想具有直接借鉴意义。
【关键词】 约翰·罗默;意识形态;社会共同意识;平等偏好
约翰·罗默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政治经济学、分配正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在论述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如何实现平等分配等问题时,罗默把意识形态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同时也认为意识形态的建设及其功能的发挥,需要通过经济利益的分配予以支持。因此,便形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需要形成全体公民共同感情
罗默把社会主义的目标考虑成平等主义,“平等”指的是机会平等。罗默认为,要达到机会平等的一个关键性改革是大规模改善穷人和低收入工人阶级子女的教育,穷人的子女与有钱人的子女之间的机会差异和工资差别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得到缩小。这必然需要大规模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上,而且需要全体公民达成共识,形成全体公民共同感情。而全体公民共同感情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
在没有形成全体公民共同感情的前提下,罗默主张通过变化利益分配的手段来发展人们的社会共同意识,然后逐步形成全体公民共同感情。他以1991年的海湾战争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何为变化利益分配。罗默认为,美国打海湾场战争是为了保持低廉油价,所有的美国消费者都希望油价低廉,最希望看到油价低廉的则是那些把石油作为投入的企业。但是,谁也不希望去战场打仗以及面对战争的风险。在开战前的一个月,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反对战争,这一点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罗默认为开战是获得了“那些从企业利润中获得巨额财富的人以及那些可能会因油价上涨而使其利润下降的人的支持”,正是这些“大人物”使选择打仗占了上风。罗默假设当“没有一个人的所得超过总利润的人均分成”,即使油价的上涨损害利润和工资,也没有人选择去打一场战争。罗默的假设的关键在于限制了利润分成,使相关企业中没有占巨大利润分成的人,其实质是建立了一种平等的经济分权制度。所以,所谓的变化利益分配是向着平等的方向变化,从而发展社会共同意识。
社会主义的目标需要全体公民共同感情才能实现,而全体公民共同感情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在此条件下,通过变化利益分配,使利益分配更加平等,从而发展社会共同意识,逐步形成全体公民共同感情,进而实施更大规模的财富平等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对于如何实现利益的平等分配,罗默也有其自己的主张。
二、通过提升人的平等偏好实现平等分配
如何实现平等分配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方式以经济理论为主。罗默切换角度,认为经济理论在实现平等分配这一问题上并不是万能的,把提升人的平等偏好作为实现平等分配的重要手段。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让罗默认识到,这次金融危机不仅是一些贪婪的人歪曲、破坏经济规则的结果,还有其意识形态层面的原因。“二战后,美国人的思想所发生的转变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国家间的合作—独善其身地创建一个避免严重金融危机的经济体制。”在人的贪婪面前,没有经济规则不能被破坏。所以,罗默认为以经济理论为依据设计的经济规则并不是万能的,“唯一的希望是改造人”。
罗默所谓的“改造人”并不是指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而是指发展公民们的社会团结精神。罗默通过考察社会团结已经发展起来的北欧国家,认为这些国家具有社会同质性的特点,也意味着社会面临的风险的同质性。当公民们面对同质性风险时,政治上推行社会保障政策人们更容易赞成,这完全出自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初期社会保障计划的实施,又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人们逐渐喜欢社会保障条件的平等,人们的平等偏好提升。当人们的平等偏好提升,又进一步扩大福利的程度,使这些国家成为高福利国家。
发展平等分配的关键是风险的同质性,同质性风险发展了社会团结精神,社会团结精神的发展改变人们的平等偏好,平等偏好的提升促进了平等分配。在此,在同质性的风险和同质性的利益面前,人们在同质性风险面前会更加团结、更加偏好平等是其隐含的一个前提。
三、总结及启示
综上所述,罗默的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思想是嵌入在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大问题之中。在认识意识形态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去洞悉意识形态背后的“秘密”。解决经济问题,寻找的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手段,而意识形态层面的手段又以物质条件层面的手段去实现。从而实现了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的互动,充分利用了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的逻辑链条。
对于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罗默的意识形态与平等分配互动思想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罗默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或民族面临同质性风险的时候,比如面对外来战争和自然灾害,全体国民的“风险”就具有同质性,平等偏好便会改变,因而会表现出空前的社会团结,而在此时要设立一种普遍赞同的社会平等政策就比较容易获得通过。罗默的“风险同质性”思想对于我国研究问题和制定政策的方法论意义则在于,可以通过“风险共担”式的经济利益配置,来引领我国的意识形态为更高水平的平等分配服务。
【参考文献】
[1] John E.Roemer.Ideology,Social Ethos,and the Financial Crisis[J].The Journal of Ethics,2011(16).
[2] [美]约翰·罗默著 余文烈等译.社会主义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陈家驹(199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