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09-22马雪峰
马雪峰
摘要:本文综合应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展开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分析当前存在于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中的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吉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
中图分类号:G84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5-000-02
羽毛球运动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和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深受学生欢迎,其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健身价值和运动价值对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而言有着重要作用,因而需要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大力推广。本文以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以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吉林省部分高校的部分师生为调查对象。
(二)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学校图书馆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近年来相关图书、论文,并对文献内容进行整合梳理,作为本研究开展的文献学基础。采用调查问卷法开展实地调查,分别向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发放相关调查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超过95%。采用专家调查法,采访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专家,探讨吉林省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在新一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的发展道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吉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场地条件现状分析
羽毛球运动的开展需要充分的场地条件作为保障,羽毛球运动场地的标准与否以及数量、质量等都会给高校师生开展羽毛球运动带来直观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吉林省普通高校大都具备羽毛球场地,但仅有20%的学校具备专业羽毛球运动场地,60%的学校羽毛球场地是与其他体育项目合用的较为简单的运动场地,此外20%的高校羽毛球运动只能在室外场地开展,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极高。从羽毛球场地的数量来看,30%的高校拥有8块以上羽毛球场地,剩下70%的高校并不能满足学生对羽毛球运动场地数量的需求。羽毛球作为一项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中深受学生欢迎的运动,场地条件不足在客观上限制了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深入开展,给羽毛球教学和学生的羽毛球课余训练都带来一定不便之处。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体育管理为推动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包括学生在内的使用羽毛球场馆人员均须有偿使用,这种经营模式在增加体育馆营销收入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降低了一部分学生开展课余羽毛球运动的积极性,给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二) 吉林省高校羽毛球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高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都需要体育教师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因而探究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对于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调查发现,吉林省高校羽毛球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多数教师为业余自学羽毛球或参加临时羽毛球上岗培训,羽毛球专业出身或接受过专业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教师仅占总数32.4%,有1名高校羽毛球教师为专业羽毛球运动员退役从教。同时,吉林省高校羽毛球教师的学历结构也有待调整,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仅1人,占教师总数3.3%,专业及以下学历者6人,占教师总数20%,其余23人为本科学历,占76.7%的比重。这说明在今后的吉林省高校羽毛球教师队伍培养中,提升专业素质、改善学历及年龄结构等都显得刻不容缓。
(三) 吉林省高校羽毛球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当前,羽毛球运动在吉林省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中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参加羽毛球课程训练,而有个别高校已经将羽毛球教学纳入到体育必修课范畴中。在羽毛球课程教学中又可以分为小班教学和大班教学两种形式,针对羽毛球运动要求技术性强、基础扎实、运动周期长、动作定型慢等特征,小班教学更能保障教学效果,但是受到高校自身教学条件和教师队伍的限制,很多高校只能开展羽毛球大班教学。在羽毛球大班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的羽毛球基础技术、意识等都要求教师进一步改善羽毛球大班教学的合理性。
另外,调查还发现,吉林省羽毛球运动的教学开展还存在着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在实际教学改革中加以改进。
(四) 吉林省高校羽毛球课外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大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接受与训练不能仅靠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自发的羽毛球课余训练和比赛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羽毛球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羽毛球运动的课余开展情况能够直接反应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水平。调查显示,15%的学生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13%的学生偶尔参加羽毛球课余活动,剩余72%的学生没有开展羽毛球运动。影响大学生开展羽毛球课余活动的因素除学生自身兴趣外,还包括了羽毛球场地不足、学生时间不足、羽毛球课余活动费用较高等诸多原因,因此提升吉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水平需要从多个角度共同着手。
三、改善吉林省高校羽毛球开展水平的对策
根据上述调查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改善吉林省高校羽毛球开展水平需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努力,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校园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一) 学校加强对羽毛球运动开展的重视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羽毛球运动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锻炼大学生身心成长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结合大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广泛热爱,积极引导,提高对羽毛球教学和羽毛球课余运动的重视程度。一方面,结合本校实际,增加羽毛球排课频率和密度,为大学生开展较为专业的羽毛球学习与训练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对羽毛球运动的课外活动保障力度,探索降低学生参加羽毛球课外运动成本的途径。
(二) 创新羽毛球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计划,丰富羽毛球教学手段和内容,调动学生羽毛球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组织小范围的羽毛球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羽毛球活动,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羽毛球技术动作固定下来并加以训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羽毛球运动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改善羽毛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特别是重点培养青年羽毛球骨干教师,探索高校羽毛球教学与高水平地方羽毛球专业训练相结合的道路,聘请高水平羽毛球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到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羽毛球教学,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高水平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培养学生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三) 改善大学生课余羽毛球运动开展条件
改善大学生课余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条件要求学校不断完善自身的羽毛球硬件设施建设,增加羽毛球场地数量,改善羽毛球场地条件,加强场地日常保养,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为满足本校师生羽毛球课余运动的需要,学校应进一步探索提升羽毛球场馆设施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场馆使用效率,并降低学生使用本校羽毛球场馆的成本。同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扩建羽毛球室外场地,保障学生参加羽毛球课外运动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调动学生对于羽毛球课程学习和课外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羽毛球课余运动中来,从而有效提升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鹍鹏.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49:154-156.
[2]吴谋林.南京市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5):74-76.
[3]孙跞星.辽宁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
[4]王超.青岛市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吕季蒙.西安市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6]陈科良.合肥市城区群众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7]杨磊.陕西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5.
[8]范兵.常州市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