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2016-12-13沈家良

教育家 2016年44期
关键词:探究性误区学科

文/沈家良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文/沈家良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我们要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努力走出认识误区,有效实施探究策略,让探究性学习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希等。他们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以小主人公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过,他们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智力的卓越性”,而我们今天提出的探究性学习,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整个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理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应该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语文创新能力。因此,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六个重视”,即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体验,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重视方法和技能培养,重视交流和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误区

误区之一:儿童无知论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以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基础,而小学生的能力不足,因此,有人认为在小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拔苗助长。我们认为,任何人都具有研究的潜能,一切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都是一种“探究性学习”。

误区之二:学科不宜论 不少人认为,小学语文学科不宜提倡探究性学习。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语文学科往往蕴含着天文、地理、历史、自然、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歌对于丰富儿童想象,陶冶儿童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科普类说明文,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究相关原理,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

误区之三:“高度自主”论 探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学习的弊端提出来的,有人对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必要的点拨大加指责,主张高度“开放”,往往使得课堂教学无序,探究主题不明。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受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影响,小学生单纯的自主学习是不大可能的,教师的指导、组织、帮助、合作是必要的。

误区之四:“标新立异”论 “标新立异”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有的人一味追求时尚,搞花架子,不考虑实用价值,使探究性学习“目

的不明确,训练无突破,学习无所得”。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明确训练的意义,改进合作方式,精选学习材料,做到分工明确。

误区之五:“重程轻果”论 由于探究性学习理论在我国并无系统介绍,人们很容易获得这样的印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来学习,过程重于一切,结果无关紧要。笔者认为重过程只是比较而言,不是不要结果。事实上,没有知识做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立的。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营造氛围策略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首先,课堂教学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赏识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积极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再次,要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体现。

唤醒需要策略 学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展开探究。

生成问题策略 所谓生成问题,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生成新的教学问题,使学生探究的兴趣持续下去。一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二是鼓励学生建立问题库;三是教会学生多角度提问题并假想答案;四是提升问题档次。

拓展时空策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拓展“研究”时空,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思考的果实。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探究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语文探究性学习分为“二类”“三模式”。

“二类”即“完全探究类”和“部分探究类”。

完全探究类 完全探究指的是综合主题探究,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备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部分探究类 部分探究指的是学科课堂探究,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三模式”即问题探究模式、单元探究模式、学科综合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模式(部分探究) “问题探究”指的是根据教材中的疑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的经验,确定问题,展开研究,最后得出某一结论或探究出某一规律。其要点为: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明确方向、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反思。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感悟,其体验比教师枯燥的说教真切得多。

单元探究模式(部分探究) 此模式是整合单元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共性,辨别其异处,提高认知水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的要点为:提出问题、确立主题、收集材料、比较迁移、总结深化。它注重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整合,强调其概括性和综合性。

学科综合探究模式(完全探究)学科综合探究模式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协同研究而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人格水平。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寻找关联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分配任务→综合实践积累信息→分析归纳形成报告。它具有语文学科的发散性、综合性和主体性。

(作者单位:湖北仙桃市大新路小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误区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超学科”来啦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