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形象的“珠海渔女”再塑造研究

2016-12-12傅梦巧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

傅梦巧

摘要:城市形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城市精神,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 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重要竞争力, 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人才吸收和招商引资,对于城市知名度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珠海渔女”现状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揭示了基于城市形象的“珠海渔女”再塑造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珠海渔女”形象重塑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挖掘其地域文化的特色内涵,打造以“珠海渔女”为主题的具有珠海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二是举办“珠海渔女”为主题的节事活动,以文艺精品与节事活动赋予“珠海渔女”新的内涵和活力,提升其人文价值,使之契合珠海发展的需求,从而增进珠海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珠海城市形象的提升。

关键词:珠海渔女;城市形象;文艺精品;节事活动

[本文系珠海市社科“十二五”规划2015-201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PT201513056]

“珠海渔女”自上世纪80年代创建以来,因其优美的造型和神奇的传说契合珠海的城市风貌,同时其所处位置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而成为享誉国内的知名雕塑作品及珠海市的象征与标志,是外地游客游览珠海的必到景点之一。但是,经过30多年的持续发展,珠海已由建市当年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观赏“珠海渔女”雕塑的游客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但作为城市地标的人文内涵却未能与城市同步丰富、发展,随着其形象的日渐陈旧,“珠海渔女”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更谈不上与珠海市民与时俱进产生时代感,其影响力及城市形象的代表性日渐式微。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珠海作为举世瞩目的宜居城市,其城市代表形象渔女已广为人知,但“珠海渔女”作为重要文化资源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城市形象的“珠海渔女”再塑造的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一)深入挖掘“珠海渔女”的艺术内涵,发扬并丰富地方特色文化

“珠海渔女”已是珠海市的文化符号,它不应该只是一座雕塑,或是一个传说故事,它可以拥有更加“鲜活”的形象。“珠海渔女”的形象“再塑造”,就是要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将珠海渔女品牌化,使其成为珠海的城市名片,树立其具有珠海特色的城市文化新形象,提升珠海文化品位。

(二)为珠海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奠定理论基础,为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做好前期准备

目前,还没有人系统地对“珠海渔女”形象的开发、提升、推广等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加以研究,或在文艺精品创作的具体实施策略方面给予建设性意见。

(三)提升珠海的城市文化品味,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珠海历史地成为广东乃至珠三角的后花园,横琴开发、港珠澳大桥使珠海成为国家开放的前沿,并将成为国际瞩目的地方。在珠海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生产也应同步发展,以软实力增强珠海城市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不仅会进一步奠定珠海观光旅游最佳的地位,更能形成休闲、购物、娱乐、文化艺术的连琐效应,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鉴于此,通过文献查阅法、实地观察法及借鉴国外知名城市景点管理经验和方法,对“珠海渔女”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基于城市形象的“珠海渔女”再塑造的途径,使其焕发活力,提升珠海城市形象,获得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珠海渔女”之现状

“珠海渔”女巨型石雕像矗立于珠海市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根据珠江西岸广泛流传的渔女优美传说,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完成的。作为珠海市徽,经过30多年的传播,这座中国第一个大型海边雕像,已成为珠海市的文化符号,领戴项珠、身掮渔网、双手高擎一颗璀璨珍珠的渔女形象不仅频繁出现在与珠海有关的媒体报道中,其伫立的香炉湾也是珠海客流最多的旅游景点。随着珠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作为珠海的城市形象代表,“珠海渔女”理应在珠海城市特色及地方文化层面发挥其影响力的巨大价值。可惜的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考量,“珠海渔女”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艺术形象单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可以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与综合形象。其中,综合形象是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中的艺术形象,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从艺术形象的定义结合珠海渔女的现有情况可以得知,“珠海渔女”只有文字形象以及以石雕像为依托的静态的视觉形象,没有听觉形象,缺失综合形象。

珠海的城市定位决定了“珠海渔女”当属观光吸引物,但是,除了伫立于香炉湾畔的那尊雕像,与渔女形象相关的艺术形象少之又少。舞剧、话剧、戏曲、影视剧及动漫等艺术作品几乎是空白,更别说更具影响力的艺术精品。渔女的美丽传说缺少了灵动、深刻的具象依托,作为具象雕塑的渔女也因形态固定、色彩单一、缺乏活力而难以保持持久吸引力。因此,有必要通过舞剧、话剧、戏曲、影视剧等综合艺术的方式来丰富渔女的形象,改变这一现状。

(二)旅游工艺产品开发乏力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具有一般商品无法具备的特征和属性,它是与旅游地的人文结合的特色产品,是带有特定地区特有印记的艺术品,是反映旅游地文化的重要的有形“媒体”或象征物。旅游工艺品应该能够反映旅游地特色,蕴含旅游地内容,并能代表旅游地的优秀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还具有保存收藏价值。

在丹麦哥本哈根,根据文学家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设计的微缩旅游工艺品,未局限于“小美人鱼”实像雕像这一固定造型及形象上,其姿态各异、风格独特和品质优良的“小美人鱼”工艺品历经百年而畅销不衰,很多到丹麦的旅客争相购买,成为该景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而在“珠海渔女”景点观察可以发现,在此游览的游客常常是在工艺品售卖点前扫一眼即快步离开。造型单一的“珠海渔女”微缩工艺品,低劣的工艺和材质让人根本无法调动购买的欲望,更别说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其他的一些有关“珠海渔女”的纪念品、礼品销售点和商家也仅仅是把代表珠海文化符号的“珠海渔女”形象图案,标签式地应用于礼品设计的表面,并没有真正取其形,会其意,传其神,以新鲜、活泼的形象呈现给世人,更没有把珠海历史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富于探险的精神融入文化礼品的创意设计。“珠海渔女”旅游工艺品开发现状与珠海“全国旅游胜地”的赞誉极为不符。

(三)缺乏让游客互动参与及体验的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及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游客的心理需求层次也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而休闲游、体验游日渐风行,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旅游体验提出了更多需求。

从世界各知名雕塑景点的管理来看,他们都会采用一些让游客参与及体验的方式,建立雕塑与公众的互动沟通。如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小于廉雕像,虽然雕像其形矮小,所在位置也是街角转弯不显眼处,但每到该市的狂欢节,小于廉洒出来的自来水就会替换成啤酒,引起公众热情疯狂的参与。另外,他还堪称是世界上最讲究穿着的小雕像,每次特殊节日,他都会换上一套各国来宾馈赠的本土特色服装,每次换装前铜像前铁栏外会立有告示,预告换服日期,然后换装当日举行隆重仪式。此传统深受游客欢迎,影响日深,各国领导访问比利时,都会去看望他,并且赠送该国特色的衣服给它,小于廉也就得以不时地上演时装秀,现该市市中心的一座博物馆还专门收藏展示各国赠送的服装。再如丹麦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雕像,每到“小美人鱼”生日那天,就会有100个女孩跳进哥本哈根海港,在石座周围为“小美人鱼”庆祝。为“小美人鱼”庆祝生日的传统在丹麦已经延续了近百年,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前来参展的“小美人鱼”甚至在不远万里的中国举办了生日派对。

而于珠海渔女雕像,游客与渔女的互动参与除了合影以外没有更多方式。在访谈过程中,游客谈到景点观光的感受,很多对渔女发出“拍个照就走”“不值得专程来看”“无聊”等抱怨。事实表明,具有互动参与性的旅游景点更受游客的欢迎。所以,增加游客参与及体验的方式,满足游客更高的心理需求,成为渔女景点需要改变的问题。

三、基于城市形象的“珠海渔女”

再塑造方式及政策建议

基于固定形态的渔女雕塑无法改变,但是基于珠海城市特色及文化的“珠海渔女”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根据其是否契合珠海城市形象的标准对其进行再塑造。对现状问题的分析,揭示了基于城市形象的“珠海渔女”再塑造的必要性和可供参考的可行性,也为再塑造的方式提供了范例。

(一)提升旅游工艺品开发能力,再塑珠海渔女“百变”形象

“珠海渔女”景点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立足于珠海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挖掘,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与现代科技、新材料结合,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赢得市场。毕竟工艺品不同于文物,文物越古老、越陈旧越好,工艺品必须符合消费市场的趋向,迎合消费者追新猎奇的心理。具体以渔女为例,可以做好“周边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改变以往只是单一的“渔女”典型造型的纪念品,可以设计出多种体态、多种样式、多种人物角色的系列产品。推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富有新意、工艺精致、游客喜爱的“渔女”旅游纪念品,提升旅游商品的质量和档次。让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得到对珠海城市特色及文化体验的愉悦,并因此对“珠海渔女”的良好感知得到高度升华。

因“珠海渔女”特色性明显,销售区域有限,以及目前经营销售网点少,过往口碑所积累的印象较差等特点,所以政府应培植旅游工艺品开发的本土企业,扶持引导企业对包括“珠海渔女”在内的珠海旅游工艺品加大研发力度。利用珠海各高校资源,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同时建立以“珠海特色工艺品”为主题的创意创作评比大赛平台,让市场获得优秀旅游创意产品和让企业发掘到优秀的创意产品开发人才。像每年一届的“上海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杭州特色旅游工艺品设计制作大赛”均是各方能获益良多,得以坚持举办的例子。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号召。“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隐形的力量。它不仅能让国人感受到工匠之美,提升产品的时代内涵,还能把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注入每一个中国制造者的血液中。而旅游工艺品正是“工匠精神”展示的最好窗口,所以,鼓励和倡导“工匠精神”,提升珠海工艺品开发水平,再塑渔女“百变”形象,是珠海旅游工艺品市场的需要,也是这个高品质时代的需要。

(二)挖掘珠海地域文化的内涵,打造文艺精品,塑造渔女“鲜活”形象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深沉力量会影响到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一个人。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其长期累积而成的观念, 对生活在本区域内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这理所当然地作用于经济上的发展。地域文化是发展地方经济、打造地方品牌的重要因素。优越的地域文化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品牌的成长提供深厚的人文滋养。

通过挖掘珠海地方文化的精髓,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影视剧、动漫及戏剧中的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剧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其具有真实替代的或虚拟化的不同艺术形象。基于真善美的原则赋予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塑造一个血肉丰满的渔女形象;同时基于其珠海城市形象代表的巨大号召力,可以作为重点,打造渔女主题的文艺精品,借以传播具有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珠海城市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当然,文化品牌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是从点到面、由弱到强,通过不断发展取得的。

以桂林市刘三姐文化现象为例,通过对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的僮族民间传说进行挖掘整理,在1958年最先以彩调剧《刘三姐》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汇演不断完善的形式,在1960年形成广西地区的文化现象。据1960年《广西日报》统计:全区有1209个文艺单位共58000多人,演出了包括11个剧种的《刘三姐》,观众达1200多万人次,占广西人口的60%。1961年,随着电影故事片《刘三姐》的传播,该影片中美丽的桂林山水、美丽的刘三姐、美丽的山歌迅速风靡里全国及东南亚,刘三姐集团、刘三姐香烟、刘三姐景观园……有关刘三姐的企业、产品、项目不断出现;199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指示要利用广西原有的文化蕴涵(刘三姐),做一个把广西的民族文化同广西旅游结合起来的好项目,;2003年由此创设的项目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形式将《印象.刘三姐》正式推向市场,项目是将桂林、阳朔举世闻名的两大旅游、文化资源——桂林山水和刘三姐留给人们的印象进行巧妙地嫁接和有机地融合,让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这种演出大受欢迎,自2003 年10 月公演以来,创造了至今13年盛演不衰的经营业绩,并在全国开创了山水实景演出的新型艺术样式和文化产业经营模式。2004年11月,以桂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核心项目的“中国·漓江山水剧场”荣获国家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 年,当年的演出接待观众约90万人,获得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同时《印象·刘三姐》还在带动土地增值,创建文化产业品牌扩张无形资产价值等方面,创造出了极大的附加值,真正实现了通过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

桂林刘三姐文化现象事例表明了文化产业是具有具大潜在价值的创意产业,案例同时也表明,文化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打造“渔女”品牌的文艺精品,也需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如鼓励社会企业或个人进行“珠海渔女”的艺术创作,采用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原则,对能推动珠海地方文化发展的文艺精品进行政策及包括宣传推广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组织优秀作品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电视金鹰奖、文华奖、金龙奖的评选,组织优秀队伍参加全国重大艺术活动和比赛等,多种方式拓展其影响力,以使渔女传说深入人心,让渔女形象“鲜活”挺立。

(三)提升旅游体验,打造渔女节事活动,塑造“渔女”友好活力形象

节事活动汇集了城市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的元素,是展示与传播城市形象的极好平台,具有聚媒效应、口碑效应、名片效应、改善效应等特点,是能够集中展示城市风貌、多层次传播城市信息的媒介,对宣传和传播城市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珠海现有主要节事中体现珠海地域特色和文化的较少,存在雷同化、可替代性、短暂性等特点,本土文化特色不突出。如作为广东十大旅游品牌之一的珠海国际沙滩音乐节,全国就有天津、威海、三亚、深圳、厦门、上海、南戴河等城市举办的同类型国际沙滩音乐节与其竞争,其他单独冠名有“国际”或“沙滩”的音乐节更是数不胜数,存在雷同化明显、辨识度不高等问题。

而珠海“渔女”作为本地最具特色的形象代表则有着辨识度高、资源丰富、更具亲和力与群众基础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更有利于树立和打造地方文化特色的节事品牌资源。所以,举办以“珠海渔女”为主题的各类节事活动,并将其打造成珠海节事品牌,是非常值得努力的方向。

1.举办具有代表性、符号性的以“珠海渔女”为主题的节庆活动

根据“珠海渔女”作为珠海形象的象征这一特点,多方面挖掘“珠海渔女”契合珠海城市发展需求的共性,举办相关庆典及活动赛事。如针对“珠海渔女”是作为珠海建市城徽而创建的这一点,举办以渔女为名义的特区周年庆典;或者举办代表珠海城市活力的“渔女狂欢节”“渔女生日庆”,等等;针对“珠海渔女”作为珠海旅游形象大使这一美誉,举办以渔女为主题的各类赛事,如“珠海渔女”旅游形象大使”“珠海渔女城市形象小姐大赛”,等等。

通过“珠海渔女”自身所包含的代表性、符号性的元素举办的各类赛事庆典,可以强化“珠海渔女”所具有的代表性、符号性的特点,并丰富其形象。最重要的是,可以拉近外部公众与内部公众与“珠海渔女”所代表的城市的距离,通过塑造一个美丽、活力与友好的珠海渔女形象,使受众移情为对珠海城市的美好感觉,从而进一步提升珠海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通过渔女传说挖掘出契合当代社会需求的以品质为主题的活动

根据渔女传说故事的情节内容,可以挖掘出珠海渔女众多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精神品质,提炼出相应的主题,从而可以打造众多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如传说故事中“渔女”对九州长老奉献宝珠的情节可以引申提炼出“感恩”的主题;传说故事中“渔女”医治乡邻,降服恶涛,可以提炼出“爱心,慈善”这样的活动主题;渔女为了爱情舍弃仙女身份下凡,为了得到海鹏的信任拉下手镯而死也可以提炼出有关爱情“信任”或“坚贞”这样的主题。然后通过主题与社会公益的结合,举办各种类型活动,以“感恩”为例,就可以举办如“珠海渔女 感恩有你”的环保活动,或者爱心慈善活动,等等。

通过相关主题活动的举办,使“渔女”所代表的优秀品质得以在公众中传播、强化,并发挥其巨大的社会价值,促进内部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转化为对外部公众的热情友好,形成有益的良性循环。

3.整合资源,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点的主题活动

珠海环境优美,海岛众多,海域辽阔,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珠海地处南海之滨,有着“南海明珠”的美誉,“珠海渔女”作为珠海渔民历史记忆的一部分也得以在传说故事中予以体现,所以,海洋文化,包括南海文化,均是“珠海渔女”内涵所涉及的两个方面。以此为结合点,整合珠海目前现有的海洋资源,如珠海国际沙滩音乐节、长隆海洋王国、珠海国际帆船赛、游艇产业,海岛开发等,借助渔女形象,举办如“南海——我的家”“美丽龙宫潜水观光”“明珠寻宝”等立足海洋资源、凸显渔女主题的宣传展示活动。通过此类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珠海的海洋文化,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也能够凸显珠海在作为国家战略的南海战略中的地位。

(四)拓展交流合作,塑造国际渔女形象

以渔女为媒介,通过交流合作的模式,为渔女拓展活动空间,同时也借助渔女拓展珠海的活动空间,以“渔女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与世界知名雕塑作品所在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如“珠海渔女”所在城市珠海与“小美人鱼”所在的哥本哈根结为友好城市,让雕塑之间结为“姐妹雕塑”,开展相关文化、经济交流活动,通过与此相关的宣传报道和交流合作,强化“珠海渔女”世界级旅游景点的形象,同时也促进珠海国际级旅游城市形象的建立,将珠海推向世界。

四、结语

“珠海渔女”是珠海优秀的城市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对“珠海渔女”形象的“再塑造”,就是对珠海城市形象的“再塑造”。一个具有美丽大方、个性鲜明、内涵丰富、友好活力、享誉国际等鲜活形象特点的“珠海渔女”,也正是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为目标的珠海所应追求的。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论《印象·刘三姐》的创新及发展建议[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01).

[2]胡春燕.关于推动我国海洋节庆发展的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3]李勇,徐建刚,王振波.城市形象研究进展及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02).

[4]李宗诚.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J].当代传播,2007,(04).

[5]彭靖里,马敏象,安华轩.中国城市形象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区域经济, 1999,(01):97-98.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大理旅游城市形象传播分析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关于改进城市形象宣传片制作方式的建议
运用纪录片传播城市形象问题的思考
微信平台上中国城市形象修辞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