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泊尔汉语声调分析

2016-12-12苏宗瀚王云飞

唐山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声调偏误音节

苏宗瀚 王云飞

尼泊尔汉语声调分析

苏宗瀚 王云飞

近几年尼泊尔的汉语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来自尼泊尔南部地区的DEPOT学校六到八年级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对尼泊尔中小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声调偏误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汉语教学工作。

尼泊尔语作为印欧语系的一支,属于非声调语言,声调在尼泊尔语中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在汉语中不同的声调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音节[yu],当声调的调值是35时,它的意义是一种动物“鱼”;当声调的调值为214时,它的意义就变成“雨”。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可以让尼泊尔中小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汉语中声调的作用。“认知心理学中认为,人的感知与人所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仍然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尼泊尔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总是把教师教授的汉语语言知识与自己尼泊尔语的经验和知识相结合。这一点在声调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尼泊尔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汉语的声调丢掉,比如“徒弟”[tú di]和“土地”[tǔ dì]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初次接触汉语声调的尼泊尔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把两者区别开来。即使在教师强调的情况下,学生发出的的声调也不够准确。例如“医院”[yīyuàn]有些尼泊尔学生会发作“一元”[yīyuán]。此外由于学生对于声调的概念不是很敏感,所以在学习声调时所能发出的声调范围(即调域)狭窄。这一原因造成了学生发四个声调的调值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阴平不够高,学生在发阴平调时往往达不到55的调值,通常为44,这与尼泊尔学生调域小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医生”[yi55 sheng55]学生通常会发成[yi44 sheng44]。

第二、阳平上不去,这个困难与阴平不够高有着相同的原因,都是受到尼泊尔语影响,调域狭窄的结果。汉语中阳平的调值是35,而学生的调值一般保持在34,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第三、上声是尼泊尔学生最难发的一个声调,学生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声不会转弯,有时甚至会丢掉上声的后半部分把214发成21,或者容易把上声发成阳平。例如:“老虎”[lao35hu214]学生在初次习得这个词语时发音会发成[lao35hu35]。上声难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汉语的语流中一个字单个的发音放在词语中时会发生语流音变现象,这一点在上声中尤其明显。在汉语双音节词中,当两个汉字的发音都为上声时前一个声调的调值由214变为35。如果在非上声字前面的话,那么第一个字的调值要由214变成21。上声所具有的前降后升特点对于尼泊尔初学汉语的学生来说已经很难掌握,再加上汉语中上声的变调现象比较普遍,这就更加增加了学生学习上声的难度。

第四、去声下降不到位。相对于前三个声调所出现的偏误,去声是学生出现问题较少的一个声调。学生的主要问起是下降不够到位,这同样与尼泊尔语调域窄有关。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要想习得一门语言,外部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刺激是非常重要的。从汉语教学实践角度来说,尼泊尔学生的母语是非声调语言,所以学生要想掌握好声调学习,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学生还要做出相应的努力。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模仿教师的发音,当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之后要反复练习以便记忆。而教师在习得声调的课堂上应该表现得相对夸张一些,让学生意识到汉语声调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加上一些辅助性的手势与动作,把四个声调的写法变成四个不同的手势动作。学生在练习音节的发音时,教师可以配合相应的声调动作,这样便于让学生记忆音节的声调。

为了进一步说明尼泊尔学生学习声调中的偏误,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尼泊尔学生声调学习的调查实验表,这个实验中分别选取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的音节各10个。当然在选取上述音节的过程中要排除汉语音变的现象。关于这次实验的调查对象,分别从六、七、八三个年级各抽取4个学生,总计12个学生,分别为6名男生和6名女生,以下是十二名学生的个人情况:

表一 被测试者的个人情况

声调调查词表

阴平:妈[mā]妈 哥[gē]哥 他[tā]的 医[yī]生小猫[māo] 星[xīng]星 三[sān]个 七[qī]岁 一只[zhī] 好吃[chī]

阳平:十[shí]个 房[fáng]子 什[shén]么 茶[chá]叶 小鱼[yú] 没[méi]有 年[nián]岁 学[xué]习 图[tú]片 人[rén]们

上声:姐[jiě]姐 我[wǒ]的 你[nǐ]们 有[yǒu]时 五[wǔ]只 雨[yǔ]天 小[xiǎo]河 也[yě]有 大米[mǐ] 老[lǎo]人

去声:爸[bà]爸 这[zhè]是 那[nà]么 大[dà]家 四[sì]号 妹[mèi]妹 电[diàn]脑 工作[zuó] 教[jiào]室 校[xiào]长

这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是让12名学生依次将所选的40个不同声调的音节进行发音,当然40个不同的声调顺序是随机打乱的。然后记录学生所发声调的调值,根据学生所发调值的实际情况进行偏误的统计,最后得出声调的偏误率。(即按照公式“偏误率=偏误次数/各调值总次数”进行计算。)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33 44 34 35 21 53偏误率21.6% 32.2% 56.6% 77.5% 8.3% 44.2%

通过上述的表格可以看出,尼泊尔中小学生在掌握汉语声调的过程中偏误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调查显示上声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一个声调,因此这个调值出现错误的频率也最高。而学生主要的偏误是不懂得上声怎样拐弯,而且由于词语之间的连读往往将214的调值发成35。接下来偏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阳平、阴平和去声。

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的词占有优势,因此,音节中经常会出现前一个音节受到后一个音节影响而发生变调。对于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来说,变调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个问题。此外,汉语的变调与学生已掌握的声调也发生了一些冲突,学生不知从何学起,这也是常见到的现象。特别在上声变调中,前一个音节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影响要把调值214变成35。例如:“水果[shui35guo214]”学生很难正确把握其调值一般会发成[shui35guo35]。有些上声的双音节词,后一个音节是轻声时,前一个音节的调值是21,但学生依旧容易发成调值35。例如:“奶奶[nai21nai]”学生出现偏误发成[nai35nai35],再如,“姐姐[jie21jie]”学生出现偏误发成[jie35jie35]。另外,“‘不’的变调”也是让学生困惑的地方,“不”的调值是[bu51]而在词语“不是”中“不”的调值是[bu35],学生一般会把音节发成前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变调,对于汉语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太过困难,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这类音节非常有限,教师只要求学生暂时将这种个例记住,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帮助学生去归纳总结。

汉语中的音变现象除了变调还有“轻声”、“儿化”等现象。尼泊尔学生对于轻声的感知不是很强,通常情况下会把轻声音节发音发得很长,这使学生说出来的汉语带着“洋腔洋调”,不是很地道。例如:“我们[wo21men]”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将第二个音节拖长发成[wo21men44]。又如“儿子[er35zi]”、“他的[ta55de]”这类词,学生通常会把第二个音节拖长,并且赋予44的调值。至于“儿化”,对于学生来说在发音时舌头不够卷曲,发出的音没有“儿化”的效果。如:“哪儿[nar214]”学生会发作[na214]。针对上述“轻声”与“儿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练习。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说,汉语教师教授学生汉语是一个语言输入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对于外国学生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外国学生只有在积极地接受汉语语言输入的同时进行语言产出,也就是说学生要对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外国学生汉语的进步。就尼泊尔学生语音教学来说,学生在掌握了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发音之后,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读出汉语拼音。学生运用已有的汉语语音知识去总结、归纳、发出正确的汉语拼音的这一过程就是尼泊尔学生发展自身语言能力的表现。

作者单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452470

苏宗瀚(1989—),男,山西阳泉人,现为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声调偏误音节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坐着轿车学声调
拼拼 读读 写写
单韵母扛声调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看音节说句子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