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实证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2016-12-10

现代教育技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北京邮电大学适应性聚类

陈 华



实验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实证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陈 华

(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中心,北京 100876)

文章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实施成效进行了深度挖据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但英语水平的差异对适应性有显著影响,即水平越高,适应性越强。利用实验教学进行听说训练,除了对口语、听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对于10种实验类型的差异性反馈,充分证实了实验类型从内容设计、难度定位到进阶跨度编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实验教学;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教育是我国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1]这一规定进一步确立了大学英语课程在高等教学课程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成为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凸显的弊端。

顺应英语全球化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2]蔡基刚[3]指出“教育部即将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关键词是多元化和个性化”,为此该指南设计了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等3个教学目标和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等3个类别的课程。作为教育部指定的首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2010年,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借鉴国内外语言教学的最新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及自己的不懈探索和尝试,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体系”[4][5],并从实验内容、教学模式、评估机制和支撑平台等四个层面进行了体系化构建。

目前,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①实验任务从形式上借鉴了理工科“实验”的概念和模式,每项“实验任务”都自成体系,包含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主题、实验内容、实验提示、实验步骤、实验评价标准、实验报告、实验示范案例和实验思考题等十大要素;从内容上基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4册)》,根据教学要求中口语能力的目标及学生的需求,设计了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任务,共分为4个级别、28个单元、23个大类,合计实验项目280项。②教学模式采取课上教师引导、课下学生自主驱动的模式。③评估机制采用多维化和量规化相结合的原则,旨在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水平。此外,该中心还开发了集任务编排、任务发布、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为一体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与评估平台”,以便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实验教学的研究设计

本研究面向大一新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实验教学成效进行了实证研究。问卷从主观层面反馈了学生对于实验教学这一新型模式的满意度,以及该模式对于学生多维度能力的积极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基于实验教学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了解实验教学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教师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和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听说实验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乃至多维度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①不同级别的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和适应性如何?学生级别的不同,是否会对满意度和适应性产生显著影响?

②实验类型的设计与难度的编排是否合理?

③实验教学对于多维度能力(如口语、听力、综合运用等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影响?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面向2013级本科生,在大一上半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实验教学工作。本科生英语水平依据入学的分级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级别:3E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最高,2E班次之,1E班最弱。

3教学过程

北京邮电大学听说课教材选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4册)》,同时基于教学要求中口语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团队还自主编撰了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大学英语实验教程(1~4册)》,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在大一上半年完成了该教程第一册的实验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实验任务的发布、提交和评价均依托于北京邮电大学自主开发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与评估平台。

在教学实施阶段,本研究开展了每两周一次的实验活动,教学时间为半年共16周,总计进行了8次实验。教学分为两个阶段:①课上阶段,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平台上完成部分简单的实验项目,如跟读、会话仿说、听力技能训练等;②课下阶段,主要依托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与评估平台,教师布置综合类实验项目(如情景模拟、命题演讲等),学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制音视频文件并上传,教师予以评价。此外,教师会根据实验任务的完成状况在课上进行点评,必要时还会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问卷量表

本研究采取Likert五级量表,对实验教学成效的相关陈述予以主观反馈。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包含“非常认可”、“认可”、“不确定”、“不认可”、“非常不认可”等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即数值越大,满意度越高;数值越小,则满意度越低。

三实验教学的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面向参与实验教学半年的大一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42份,收回有效问卷1742份;其中男生1029人、女生645人,另有68人未标注性别。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不同级别参与调研的学生人数,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收回的1742份有效问卷中,有时存在某一个或几个回答无效(如选择为空)的情况,因此在后续的统计分析中,本研究只选取有效问卷中的有效数据进行操作,这就使得统计图表中的有效数据个数有时会少于1742。

表1 不同级别参与调研的学生人数

1 不同级别的学生对实验教学满意度和适应性的情况对比

1E/2E/3E分组描述统计量表如表2所示,可知量表均值处于3.83~4.12之间,即在“4=认可”附近浮动,说明了不同级别的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满意度和适应性都持肯定的态度。

表2 1E/2E/3E分组描述统计量表

与此同时,本研究还采用未假定方差齐性的Tamhane’s T2(M)方法,来检验学生级别的不同是否会对满意度和适应性产生显著影响,如表3所示。

表3 Tamhane’s T2(M)检验

(1)满意度反馈

表3显示,在满意度方面1E和2E、2E和3E、1E和3E之间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974、0.365和0.334,由于这些数值均大于0.05,由此可知学生级别的不同对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2)适应性反馈

表3显示,在适应性方面1E和3E之间的显著性概率为0,表明1E/3E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适应性有极为显著的差异;结合表2中的适应性均值(1E为3.83,3E为4.12),可知1E/3E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适应性有极为显著的差异,且3E学生的适应性更强。由于2E与其它两级间的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05,且在表2中的适应性均值(2E为3.96)介于1E和3E之间,故可以理解为2E学生的适应性介于1E、3E之间,但差异并不显著。

2 学生对实验类型和实验难度的反馈

本研究设计的教学内容共包含10种实验类型,具体类型及其难度设置如表4所示。

表4 实验类型及其难度设置

图1 聚类树状图

基于上述10种实验类型,调查问卷通过“是否喜欢”与“是否有帮助”两个问题,来考察实验类型的设计与难度的编排是否合理。

在1742份调查问卷中,筛选出对10种实验类型、共20个问答题予以回答的有效问卷计1146份,共得22920条有效数据。本研究从“是否喜欢”和“是否有帮助”这两个维度,对10种实验类型进行了聚类处理,以达到同类之间相似度高、不同类之间差异度大的效果,形成的聚类树状图如图1所示。

为了选取合适的分类个数,本研究在类内相似系数发生最大跳变时,停止聚类,作为最终的聚类结果。由图1可知,大于5类的方案可以忽略,仅需筛选出5~1类的相似系数进行判断,得出不同聚类方案下的相似系数,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聚类方案下的相似系数表

显而易见,当由2类聚类为1类时,相似系数由0.263跳变到0.662,其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停止聚类。因此,以“是否喜欢”、“是否有帮助”为聚类指标,将10种实验类型分为2类,两类实验类型的统计量表如表6所示。

表6 两类实验类型的统计量表

据图1可知,聚类数为2的具体方案为:序号1~7的实验类型为1类,8~10的实验类型为2类;参照表4中的实验类型难度,可知1类(1~7)的难度为初级和中级,2类(8~10)的难度为高级;结合表6中1类关于“是否喜欢”和“是否有帮助”的反馈均高于2类的结果,可以得如下结论:

①两类实验类型关于“是否喜欢”和“是否有帮助”的反馈均值处于3.81~4.11之间,即在“4=认可”附近浮动,说明学生对于实验类型的满意度高、适应性强;两类实验类型关于“是否有帮助”的反馈均高于“是否喜欢”,这进一步反映了学生对有效性的认可度之高;

②聚类方案恰巧是在10种实验类型中初级和中级划为一类、高级划为一类,且学生对于高级实验类型的反馈低于初级和中级,说明高级与初级、中级之间的区分度有效,和目前学生的水平也基本匹配,这符合难度编排的初衷;

③初级和中级实验类型的反馈没有被明显地划分成两类,这样的统计结果可以解释为:学生不认为中级比初级在难度上有明显的提升。根据初级和中级的划分原则,可知初级主要包含听说相关的“基本功”,如跟读、听力训练等;而中级考察的能力相对较“综合”,如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既然学生不认为“基本功”比“综合”更简单,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但可以满足中级这类“综合”项目的需要,而对于更高难度的“综合”项目(序号为8~10的第二类)则会有明显的吃力感。因此,虽然学生从主观感知上对于初级和中级的难度划分不够明确,但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说,将“基本功”归为初级、简单的“综合”项目归为中级,这不仅是合理的,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

3 实验教学对多维度能力提升的影响

统计相关5个维度能力(包括口语、听力、综合运用、创新、自主学习)的反馈结果,筛选出有效问卷1725份,得到有效数据8625条。基于5个维度能力,对学生进行聚类处理,类似地,本研究在类内相似系数发生最大跳变时,停止并类,作为最终的聚类结果。聚类方案最终为3,即基于5个维度能力的反馈,学生被归为三类,这三类5个维度能力的均值以及各类所占人数的百分比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聚类的多维度能力反馈图表

由图2可知,绝大多数学生肯定实验教学对5个维度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其中,人数占比高达88%的1类学生的认可度最高,其5个维度能力的均值基本都在4以上;2类学生的人数占比为10%,虽然认可度普遍低于1类学生,但对口语、听力与自主学习仍持肯定态度(统计均值分别为3.52、3.95、3.67),其它两项保持中立;3类学生的认可度最低,但人数仅占2%,基本不具有统计意义。

在5个维度能力中,听力、口语和自主学习的反馈高度一致,其中对听力的认可度最高、口语居中、自主学习相对较弱;对于综合运用能力,高达88%的学生表示认可,其它基本保持中立;而对于创新能力,学生的认可度相对最低——2类和3类学生都呈现负面评价(均值小于3),虽然人数占比仅为12%,但学校也需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

本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2013级大一学生为考察样本,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实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成效展开了调研,并对大量数据进行了聚类处理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①学生普遍对实验教学这种模式持满意态度,认为将实验教学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听说能力以及基于听说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对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有促进作用;

②学生适应实验教学这种模式,但英语水平的差异对适应性有显著影响,即水平越高,适应性越强——这种合理的感知反馈,说明层次化的实验编排很好地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

③学生喜欢10种实验类型,且认为它们对提升英语能力“有帮助”。此外,从语言习得逻辑和学生主观反馈的角度,证明了10种实验类型划分为三个级别(即初级、中级、高级)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对实验类型的内容设计、难度定位和进阶跨度都是一种充分的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结论是基于本研究考察样本而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高校中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提供借鉴,故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

[3]蔡基刚.国家外语能力需求和大学生外语能力无缝对接——关于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需求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3-39.

[4]范姣莲.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05-108.

[5]刘爱军.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外语界,2012,(4):85-87.

编辑:小米

An Empirical Study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Tak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Example

CHEN Hua

Taking the cas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minied and analyzed the implement achieve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pproach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earners had a high approval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But learners’ English levels had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adaptability that was higher level brought about better adaptability. By us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 conduct listerning and speaking training, not only learner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ut also learner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ies, comprehensive capabilities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were promoted in different degrees. Besides, the reason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experimental modes in the aspects of content design, fault localization, and advanced span arrangement were fully confirmed through learners’ diverse feedback on 10 kinds of experimental mode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experimental teaching; empirical study

G40-057

A

1009—8097(2016)09—0053—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6.09.008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信息化时代的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5BYY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华,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邮箱为chenhuabupt@163.com。

2016年2月20日

猜你喜欢

北京邮电大学适应性聚类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北京邮电大学新旧食堂的竞争力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北京邮电大学新旧食堂的竞争力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首届长江学者杨义先教授应邀到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座谈交流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网络平台漏洞侵权责任的承担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