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2016-12-10周英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反思新课标

周英

摘要:结合新课标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向,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教育理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3-01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此谈一谈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是新课程实施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但有些教师对此理解过于片面,好象非此就不可谓"新",用少了就称不上"好课"。比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如果从新课导入到教学流程,从内容板书到材料提供,从提出问题到答案呈现,从知识归纳到教学小结,完全依靠多媒体,整节课无一个字的板书,似乎人类真的进入"读图"时代。录音、录像、电脑、电视、投影一起上,媒体不可不谓"多"矣;电子文稿、图表信息、纲要信号、漫画动画、音像资料,"汗牛充栋",信息量不可不谓"大"矣。然而,教学效果如何呢?用多媒体太多,教学看似新颖、生动、丰富、知识密度高,实则花哨、杂乱、肤浅、收效甚微。殊不知课改之"新"的灵魂在内容,不在形式,在观念更新,不在技巧花哨。

第二,新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如果死守预案,不讲究教育机智,远离师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发现、思考与感悟的过程,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如果不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顺势拓展和深化,使讨论流于形式,课堂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张扬。比如讲《鸦片战争的影响》,学生提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否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如果死守预案,绕道而行,那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讨论交流、拓展升华的教育时机。

第三,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课堂内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由学生或教师设定,一般通过"问题"组织教学。如果教师为了开展"互动" 、"探究"活动,穷追不舍,狂轰烂炸,满堂发问。但是,提问却轻视时机性和科学性原则,没有充分考虑问题的密度和梯度、思维的深度和难度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程度,许多是一些填空式的表层问题,缺乏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心灵交流,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发现、思考与感悟的过程,而且答案预设的多,生成的少。实际效果与教学初衷南辕北辙。

第四,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切忌因"大教材观"和"新课程资源观"的提出而信马由缰,忽视乃至游离教材。比如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若是用足足十五钟时间介绍学术界关于"是否欧风美雨的产物"的讨论,就不太恰当。实际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去独立研讨解决,或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所提出的"问题"都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实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新教材观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体验、实践、探究,诱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动机,进而发展为创造性人才。我们不能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但如果在的历史教学中把历史课本打入"冷宫",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

第五,在教学中,为了使教学增大容量,体现资料翔实,史论结合的特点,或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感体验关心不够,无限拓展延伸,大量堆积历史材料,我认为也违背新新课标的宗旨。同样是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有位教师通过多幅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知识表格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世界工业革命的开始,引出世界近代化的潮流。接着穿插视频资料简介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中的有关情形和重要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并要学生回答"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其有何值得肯定的地方?"又回顾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主张和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实践活动,引出中国近代化道路坎坷曲折的结论。然后伴着优美的音乐解释近代化概念的内涵及其表现,再用五大段文字材料左证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导入所授新课的标题。其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值得首肯,但资料太过庞杂,缺乏有机整合,使学生眼花缭乱,有贪多不化之弊病。须知,材料在"精"不在多。

新课标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反思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